贛州客家釀豆腐

贛州客家釀豆腐

 特點

口味清淡,鮮嫩。

原料

豆腐、豬肉茸、蛋、香菇、冬筍、蝦米、蔥、姜、鹽、味精、澱粉、醬油、食用油、高湯、香油。

製作方法

豆腐切成3×5cm條形,蔥上面除去中間部分豆腐,肉茸加入配料末及調料、澱粉攪拌成餡填入豆腐內,用粉水抹平,下鍋煎有餡的一面至固皮,放湯加味精、少許醬油調味,稍烤,扣碗內肉餡一面朝下蒸10分鐘,復扣盤內,澆琉璃芡,淋香油撒蔥即可。

文化背景

釀豆腐是客家人的傳統名菜,據說從唐代起,已有一千餘年的歷史。客家先民原來在中原,那裡盛產小麥,中原人常常用麵粉包餃子吃,遷徙到贛、閩、粵後,這裡只產大米,麵粉很少,以大豆為原料製作豆腐則是許多農家的拿手好戲,因此,客家先民想到,豬肉剁成餡,用麵粉搓皮可以包餃子,把肉餡包進豆腐裡,豆腐的味道不是更鮮美嗎?於是,就有了釀豆腐這道菜。

據2004年從南洋採訪客家人回來的贛州電視臺記者撰文說,“釀豆腐”不僅是中國客家的美味佳餚,而且在印尼、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南洋客家餐館中流傳至今,成為了一道標誌性的菜餚。還有專營釀豆腐店,海外的客家人也經常在此聚會,到客家人餐館準能吃到釀豆腐。

江西贛州名菜:釀豆腐。釀豆腐,是客家第一大菜、第一名菜。孫中山先生是客家人。1918年他在廣東梅縣鬆口一位同盟會員家中吃了這道菜讚不絕口。

贛南很多地方把釀豆腐作為筵席風味菜,而且和“立夏”節聯繫在一起。信豐人請客在介紹地方風味時自謙地說,信豐菜是“鹹鹹辣辣、麻麻答答、胡胡藉藉”。意思說口味醇厚濃重、芨大油足。信豐人過“立夏”蒸米粉肉、蒸晶頭、釀豆府外,還包蛋餃、煮蛋、炒田螺,他們說“立夏立夏,田螺食夜”,一派農家豐稔歡樂和田野風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