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信用卡港交所挂牌首日上涨,70%收入来自信贷撮合

51信用卡港交所挂牌首日上涨,70%收入来自信贷撮合

文/ 姚心璐

7月13日,51信用卡登陆港交所,开盘后一小时股价上涨至9元港币以上,较发行价8.5元涨幅超过7%。

51信用卡CEO孙海涛在现场致辞表示,股票代码2051,因为“希望能为这家公司拼命到2051年,那时我才71岁。”

作为中国最大的线上信用卡管理平台,51信用卡成立于2012年,初期推出“51信用卡管家”App,为信用卡人群提供信用管理服务,近年来,在此基础上陆续推出在线办卡业务、理财、无抵押借贷等服务,在应用内形成用户闭环。

从招股书来看,在过去三年中,51信用卡业绩呈现稳定增长趋势,2015、2016和2017年三年的总营收分别为8973万、5.71亿和22.69亿人民币,经营净利润也从亏损的1.66亿元转为净盈利70.56亿元。

2014年,51信用卡与银行合作,开通应用内在线申请信用卡服务,在过去三年中分别发卡50万、120万和210万张信用卡,年复合增长率114%,构成公司三项收入来源之一的“信用卡科技服务”,2017年占总营收比例约6%。

尽管以信用卡管理起家,但截至2017年,51信用卡的收入来源已经大幅向信贷服务倾斜。

从招股说明书可以看出,从2015年到2017年之间,收入支柱已经从线上开卡等“信用科技服务费”转为“信贷撮合及服务费”,后者在两年间从1675万上升至1.63亿元,增长将近10倍,在总收入的占比重,从2015年的18.7%上升至71.7%。

据Oliver Wyman的资料显示,在专注向信用卡人群提供服务的消费金融产品中,51信用卡旗下产品“51人品贷”排名第一,占比13%。

信贷业务在带来营收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一定不确定性。业绩显示,2017年公司在非信用卡人群产品的撮合总金额达到120亿元,同比上年增长1088%,占总撮合金额的35%,约为信用卡人群撮合业务的二分之一。

但在现金贷政策落地后,该数字在2018年第一季度大幅缩减,从35%金额占比降至5.1%,仅为2.44亿元。招股书公告显示,2017年2月至2017年11月之间提供的一款短期小型贷款产品,撮合金额共45.18亿,该产品已停止提供。

业务的不确定性和近期的总体市场低迷,或许对51信用卡的上市产生一定影响。上市前的公开招股阶段,51信用卡共接获2021份有效申请,认购共1040.25万股香港发售股份,相当于发售总数的87.6%,为不足额认购。

这与港交所去年IPO的火爆情况形成鲜明对比,2017年,在香港主板上市的企业获超额认购比例为95%,其中32%的IPO企业在2017年获得百倍以上超额认购,其中阅文集团和众安在线分别为625倍和392倍。

51信用卡招股价原介于8.5元至11.5元港币之间,在挂牌前5天,确定以8.5元下限定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