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两次要立李世民为太子,为何李世民坚决不肯当?

K896067043


公元618年,隋恭帝被迫禅位于李渊,李渊即皇帝位于长安,国号唐,建元武德,定都长安,为唐高祖。李渊以李世民为尚书令。不久,又立李建成为皇太子,封李世民为秦王,李元吉为齐王。(李渊)

题主所说之事在《资治通鉴》有这样记载:“上(李渊)之起兵晋阳也,皆秦王世民之谋,上谓世民曰:“若事成,则天下皆汝所致,当以汝为太子。”世民拜且辞。及为唐王,将佐亦请以世民为世子,上将立之,世民固辞而止。”


这段记载是否经得住推敲呢?



2、南北朝因为废长立幼,太子位置不稳,多少国家兄弟相残;隋朝杨坚就是废长立幼,结果杨广登基,导至国家土崩瓦解的教训就在眼前。李渊作为一名老政客,哪能在唐初建作出废长立幼的愚蠢之事,后来李渊实际上早早就立嫡长子李建成为太子也证明这了这点。


3、《大唐创业起居注》记载,举事反隋的主意是李渊自己拿的,而非李世民所出。因此“上(李渊)之起兵晋阳也,皆秦王世民之谋

”之话定为假,所以就更不可能有李渊认为李世民功大,要立他为太子之说法。

(李世民)

4、太子李建成在当时山东,关中,包括长安全部帅兵打过的,功劳太大,又有贤德之名,很多人都暗中追随,形成了太子党的。李渊后期有意的扶持李世民,逐渐形成了秦王党。如李世民二次坚辞不受为什么要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之变,才是真实历史。


所以就是李世民洗白自己的之说。


美丽青春您真痘


关于李渊两次要立李世民为太子,李世民两次推辞的话,《资治通鉴》上是这样的记载:“上(李渊)之起兵晋阳也,皆秦王世民之谋,上谓世民曰:“若事成,则天下皆汝所致,当以汝为太子。”世民拜且辞。及为唐王,将佐亦请以世民为世子,上将立之,世民固辞而止。”

(李渊像)

那么,这段话可不可靠呢?我觉得是非常值得怀疑的。为什么?

第一,《资治通鉴》,包括《旧唐书》和《新唐书》,都是后一个朝代为前一个朝代写的史书。史官们所依据的史料,主要来自于《高宗实录》和《太宗实录》。而这两本书,是经过房玄龄等当时的太宗文臣“删略国史”的,因此,非常不可靠。连《资治通鉴》作者司马光自己都感叹道:“莫能明也。”所以,这些史料算不算真的历史记载,很难说。

第二,李渊所说的“若事成,则天下皆汝所致”这个作为立李世民为太子的依据,有很大的问题。什么问题呢?

一是当时才刚刚准备举事,怎么就能判断将来李世民能够为打下唐朝江山立下汗马功劳呢?难道李渊有未卜先知?

二是如果李渊所说的不是将来的事,而是指李世民出谋划策帮他起兵这件事,但这不过是一件小事而已,李渊怎么可能夸大其词说“天下皆汝所致”的话?

三是《新唐书》记载的是,当时李渊不愿意起兵,李世民和裴寂商量,趁李渊喝醉酒的时候,找了几个宫女放到李渊屋子里和李渊鬼混了一通。事后李世民和裴寂威胁李渊说,皇帝的女人你都敢睡,再不起事,难道你不怕死吗?李世民竟然用这样的办法来暗害他爹,难道他爹很高兴李世民这样做吗?不高兴,为什么还说一句“天下皆汝所致”这样的话?

(李世民)

第三,按照当时记录李渊言行的一本书《大唐创业起居注》记载,举事反隋的主意是李渊自己拿的,并不是李世民给他出的。如果这个记载是真的,那么就更不可能有李渊认为李世民功大,要立他为太子的说法了。再说了,《旧唐书》也记载,当时刘文静、崔善都曾劝李渊举事,李渊“深纳之”。李渊既然“深纳之”而又没举,只能表明他认为时机还不成熟。当他认为时机还不成熟的时候,李世民却用一招“美人计”逼迫他举事,他还能高兴吗?还能说要立李世民为太子这样的话吗?

第四,按照一般的规矩,李渊要确立继承人(世子或者太子),也应该立嫡长子,李世民又不是嫡长子,李渊怎么可能贸然就说出要立李世民为太子这样的话?而且后来李渊实际上也是早早就立嫡长子李建成为太子(世子)。如果李渊之前说过那样的话,他就不担心手握重兵的李世民不高兴吗?显然,他应该是没有做过这样的表态。

(房玄龄)

第五,《资治通鉴》中的那段话,还有一句:“及为唐王,将佐亦请以世民为世子,上将立之。”这个“将佐”是谁?敢于请求唐王立世子的,肯定不是一般的人,既然不是一般的人,史书为什么不记下他的名字?而且咱们看其他对应的文献,里面也没有哪个“将佐”劝李渊立李世民为世子的记载。显然,这只是当时房玄龄等人在篡改历史的时候,找不到合适的人,把这话安在其头上,含糊其辞的一种说法而已。


张生全精彩历史


公元618年,隋恭帝被迫禅位于李渊,李渊即皇帝位于长安,国号唐,建元武德,定都长安,是为唐高祖。李渊以李世民为尚书令。不久,又立李建成为皇太子,封李世民为秦王,李元吉为齐王。

为什么李渊不立李世民呢?

其实,李建成这个人还是很有才能的。当时山东,关中,包括长安,李建成全部帅兵打过的,不然李渊也很难称帝。而且,李建成不光当时打仗很厉害,而且素有贤德宽厚之名,在唐朝建立之初,是很受大臣们拥戴的,因此李渊在长安称帝后,就立刻立了李建成为太子。这在当时是无可厚非的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不能废长立幼。

唐之建立前,刚刚经历了南北朝之乱,多少国家兄弟相残,都是因为废长立幼,太子位置不稳。而隋朝灭亡的教训也在眼前。杨坚就是废长立幼,结果杨广登基,很快国家就土崩瓦解,才有了大唐王朝。唐初建,是要稳定的,因此,废长立幼是绝对不行的,很可能造成国家混乱。所以不可能立李世民。


当然,从结果看,李渊当时没处理好。

李渊是一个玩政治的老手,知道平衡之道。在唐朝建立初期,李建成功劳太大,又有贤德之名,因此,很多人都暗中追随,其实是形成了太子党的。李渊为了大权不旁落,不重蹈南北朝儿子杀父亲的覆辙,在后期有意的扶持李世民。你看后期,基本上大仗都是李世民去,而且慢慢的磨练下,李世民越来越牛。逐渐形成了秦王党。这样,其实在朝廷中就达到了平衡,这样更有利于李渊掌控朝局,大权独揽。

结果如何呢?玄武门之变就是结果。

最后说一下,历史要看一些正经资料,不要只听评书和故事。


胡笳胡谈


李渊内心惧怕李世民, 只有在攻下洛阳的时候口头许诺过一次要立李世民为太子,也有政权还未彻底稳固的关系 。从未有过一次下诏立李世民为太子?首先你不要把野史或者故事当成历史问题来问。会带坏后来者的。李渊内心比较认可李建成的宽厚豁达,有人会说李建成没李世民的本事,其实不然,李建成无论军功政事那样都不比李世民差。率先攻克长安的也是他。李世民为什么要玄武门之变?因为不变天下就没他什么事!坚决不肯当太子是胡言乱语


相思藤


这样的传说?或者是历史典故。本身的真实性?就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毕竟,后来的玄武门之变,才是真实历史。这个?很有可能就是洗白自己的动作。毕竟杀兄屠弟,而且还是连带自己的侄子们全都被李二杀害了。这怎么说?兄弟和他争权夺利,杀害了,还可以说是斗争激烈。但是,把兄弟的儿子们都杀害了也是必要的?从政治角度上说,是有必要的。但是,从人伦的角度上说?恐怕李老二,自己都不能够说自己完全没有羞愧难当吧?这样的事情,很有可能,就是李老二自己杜撰出来的东西。迷惑后来的人们,让人们以为他是被迫的。被迫动手杀害自己的亲兄弟,可是?从历史上的可以了解到的资料上来看,玄武门之变就是李老二,突然动手杀害了,自己的兄弟以及所谓的男丁。为的就是怕男丁,被兄弟们部下们拥立起来,和他李老二来打擂台。毕竟是靠血淋淋的手段,得到的权力!内心里面还是有惭愧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