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提领克的,现在都开出了什么感觉?

作为吉利目前最高端的SUV,领克01已经上市一段时间了,更低端的领克02也已经开始预售,连轿车版的领克03都会在年内与我们见面。

可能很多小伙伴都会带着一个疑问:第一批买领克的现在都怎么样了?开的还好吗?

首批提领克的,现在都开出了什么感觉?

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聊聊,首先领克01的品控标准要高于一般的吉利,实际故障率相比于合资也不高,这是来自4s店调查的结果。

作为沃尔沃XC40的换标车,领克01拥有比魏派先进的多的设计思维,动力系统区别更是至少10年。

标配190马力的沃尔沃2.0T,同时能把价格做到15.88万是该车最大的亮点。

首批提领克的,现在都开出了什么感觉?

于是问题又来了:车是一样的车,仅仅换个标换个壳,配置更好的领克为啥这么便宜?

沃尔沃XC40在香港的售价折合人民币约25万起步,低配还是1.5T的,2.0T版本则更贵,这么一算与领克之间至少是10万的价格差。

良心不能抵成本,领克凭啥这么便宜呢?难道沃尔沃就有这么大的利润?

首批提领克的,现在都开出了什么感觉?

同样要认清的一点是领克和沃尔沃并未采用同一个制造标准,有没有人注意到领克01从发布到正式上市拖了整整一年的时间,这一年吉利又干嘛了呢?

答案是这一整年吉利都在调整宁波的领克生产线,不断降低制造标准以降低成本,最终拿出了15.88万到22.08万的漂亮售价。

实际生产标准和最初指定的生产标准,对于领克来说其实是有很大区别的。

首批提领克的,现在都开出了什么感觉?

国人买车喜欢追求高配,同时价格又不能高,留给领克的压缩成本空间只能是制造环节——减少车身焊点是重要一项。

海外沃尔沃XC40全车身共计五千个焊点,而领克的量产版本为四千个,少掉的这一千个焊点可以省下大量成本,而车主在使用中完全无法察觉出来。

首批提领克的,现在都开出了什么感觉?

在目前的汽车制造中,质量是让位是产量的,因为生产效率越高、平摊到每一辆车的成本才会越低。这里没有针对吉利,减少焊点是合资厂家们惯用的手法。

严格意义上讲领克也属于合资车,只不过沃尔沃现在是属于吉利的。

首批提领克的,现在都开出了什么感觉?

但必须要面对的问题是:减少焊点直接影响车身刚性,会降低在事故中的安全表现。

首批提领克的,现在都开出了什么感觉?

而在正常使用中领克01的表现是非常接近XC40的,并且配置更高,用起来更“舒适”。

各种降低成本的手法,也是吉利面对国内市场残酷竞争的无奈抉择,毕竟消费者要求车既便宜又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