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第一魚——太湖白魚

如今,太湖白魚依舊無法人工養殖,我們吃到的魚都是天然捕撈而來的。這也成了其尤為精貴的原因之一。

無錫第一魚——太湖白魚

太湖白魚長相俊美,大眼睛,嘴巴微微有點翹,因此人們稱其為“翹嘴白魚”。體態修長,魚鱗銀光閃爍,好似一把銀刀,因而也有“太湖銀刀”之稱。早在1300多年前,太湖白魚就被老百姓誇為無錫第一魚

無錫第一魚——太湖白魚

白魚在太湖寬敞的水域中生活著,小蝦小魚都是他的口中餐,這造就了它超高級的營養,被譽為“長江上等名貴魚”。

《吳郡志》有“吳人以芒種日謂之入黴,梅後十五日謂之入時。白魚至是盛出。謂之時裡白”。白魚一年四季都可捕撈,但在黃梅季節時品質最佳,而此時農村正逢稻田插秧季節,分為頭蒔、二蒔、三蒔,共十五天,故白魚又稱“蒔裡白”

無錫第一魚——太湖白魚

太湖白魚最常見的烹飪手法是清蒸,將魚的內臟去除,在魚身上用刀劃幾道開口,噴上料酒,抹上食鹽,肚子裡塞上幾片薑片、蔥絲等,就可開蒸了。

無錫第一魚——太湖白魚

蒸好之後,慢慢掀開鍋蓋,先是一股蒸汽帶著魚的清香撲鼻而來。控制好時間,太湖白魚在鹽油蔥姜和蒸汽的作用下,魚皮中的魚脂化成汁水滲入到魚肉內

,這樣更能品嚐到白魚的肥腴鮮嫩。雖說太湖白魚的肉質細膩柔嫩,但也有一個非常大的問題,即骨頭太多太細了,對不會吃魚的人是一個挑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