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天府文化 游文旅成華」孟知祥陵·磨盤山上那處向陽山崖(下)

「听天府文化 游文旅成华」孟知祥陵·磨盘山上那处向阳山崖(下)

觸摸歷史印記 · 見證成華風采

聽天府文化 遊文旅成華 | 第 6 期

點擊上方音頻收聽

上期節目我們說了

五代十國的後蜀開國皇帝孟知祥

他的陵墓是如何被發現的

還說到了陵墓的整體結構

很像是一個大帳篷

兩邊各帶了一個小帳篷

是一座在南方罕見的

帶北方草原建築風格的陵墓

「听天府文化 游文旅成华」孟知祥陵·磨盘山上那处向阳山崖(下)

就四川地區而言

迄今發現及發掘的唐五代時期的墓葬

大多為長方形拱頂多室或單室墓

王建墓是這類墓葬的代表

「听天府文化 游文旅成华」孟知祥陵·磨盘山上那处向阳山崖(下)

而像孟知祥墓這樣

用石頭砌築成穹隆頂結構

頗似北方帳篷式形穹頂結構的墓室

可謂是南方墓葬的奇葩

這不禁令人想起南北朝那首著名的民歌《敕勒歌》:

敕勒川,陰山下。

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听天府文化 游文旅成华」孟知祥陵·磨盘山上那处向阳山崖(下)

圖據網絡

地處南方內地的成都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頗具北方建築風格

及草原文化色彩的陵墓呢?

這要從孟知祥的經歷

和他曾服務過的那個王朝一一後唐說起

「听天府文化 游文旅成华」孟知祥陵·磨盘山上那处向阳山崖(下)

孟知祥陵•磨盤山上那處向陽山崖(下)

唐朝末年,突厥族後裔沙陀人首領朱邪赤心因為率領騎兵幫助唐王朝鎮壓起義有功,被皇帝賜姓李,名國昌,還被授予了大同軍節度使的官職。後來,黃巢起義軍攻入長安,唐王朝又緊急向李國昌的兒子李克用求援。


公元907年,李克用稱帝,以復興唐朝為名,仍用唐朝的年號,史稱“後唐”。李克用所代表的沙陀人,屬於歐羅巴人種,眼窩比較深,鬚髮濃密,是北方草原上的遊牧民族。孟知祥雖然出身漢族官吏家庭,但從小在沙陀部眾中打拼,而且娶了具有少數民族血統的李克用長女福慶長公主為妻,自然不免受到草原文化傳統及生活習俗的影響。考古界有一句話,叫作“事死如事生”,意思就是說對待生後跟對待生前一樣,因此孟知祥墓的墓頂呈半球形,就像北方草原的天空一樣,也就順理成章了。

說完了孟知祥的陵墓

我們再來詳細說說

孟知祥的人物生平和歷史地位

「听天府文化 游文旅成华」孟知祥陵·磨盘山上那处向阳山崖(下)

剛才說了,他發跡於後唐,是後唐開國皇帝李克用的女婿。李克用,別號“李鴉兒”,因為一隻眼睛失明,又被稱作“獨眼龍”,在選擇女婿這個問題上,李克用的確“獨具慧眼"。在李克用手下,來自邢州龍岡,也就是如今的河北邢臺的一個叫做孟道的人寂寂無名,但偶然的機會,李克用卻發現孟道的兒子孟知祥是個可造之才,便把長女嫁給了孟知祥,還任命他做了官,孟知祥從此有了發展的良好基礎。


老丈人眷顧不算,大舅哥李存勖也對孟知祥很是器重。李存勖掌握大權以後,非常欣賞孟知祥的才幹,讓他做權勢很重的中門使,這是李存勖身邊的要職,但孟知祥卻極力推辭,這是為什麼呢?史載,孟知祥是個城府極深、工於心計的人。他覺得伴君如伴虎,雖然升任中門使,參與軍政機要的決策,處理軍國大事,而且還負責處理很多官中事務,連宮中的日常用度也歸其管理,是屬於心腹重臣,但天威難測,以前的中門使不得善終的教訓就歷歷在目。


見孟知祥執意要辭去中門使,李存勖也沒有勉強,但要孟知祥推舉一個人。孟知祥推薦了郭崇韜,郭崇韜因此很感激他。孟知祥改任馬步軍都虞侯,是個級別很高的將領。李存勖建後唐政權滅掉後梁之後,把都城遷到了洛陽,將太原定為北京,孟知祥被任命為北京留守,全權負責軍政事務,相當於北京市市長兼衛戍司令。


公元925年,李存勖命其子魏王李繼岌(ji,二聲)與郭崇韜討伐前蜀。郭崇韜投桃報李,臨行前向李存勖推薦孟知祥,稱其為平蜀後鎮守西川的最佳人選。不久,前蜀,也就是王建建立的王朝滅亡,李存勖任命孟知祥為成都尹、劍南西川節度副大使,行使節度使職權,做封疆大吏,山高皇帝遠,遠赴千里,主政四川。此時看,當年孟知祥不做中門使的決定,看來是對的。


公元926年四月對孟知祥有知遇之恩的大舅哥李存勖在兵變中遇害,侄兒李繼岌(ji,二聲)也死了,李克用養子李嗣源篡奪大位,就是後唐明宗。孟知祥不認可李嗣源的法統,也萌生了據蜀稱王的念頭。他訓練軍隊,擴大兵力,增加了很多部隊,命令一干親信分別統率。這才有了後來孟知祥佔據四川全境,建立帝王基業的後事。對於這段歷史,後人是眾說紛紜,有人認為後蜀的建立,是姑爺盜國。然而實際上,孟知祥在四川大力發展生產,免除百姓徭役,遍種芙蓉花,這才讓成都有了“蓉城”的別名。

更讓人想不到的是

在如今的一些影視作品裡

孟知祥更是“面目全非”

幾年前,一部熱播電視劇《傾世皇妃》中因為涉及後蜀皇帝孟知祥的故事而受到了很多成都人的關注,該劇改編自慕容湮兒人氣極高的同名小說,該劇主要講述了五代十國時期楚國亡國公主馬馥雅與蜀國大皇子孟祈佑、北漢大皇子之間的恩怨情仇。

劇作者為了突出戲劇衝突

把孟知祥演繹成了一個“奪媳”“嗜子"

心狠手辣的壞坯子。

有多壞呢?

橋段一:橫刀奪媳

活活拆散長子孟祈佑和楚國公主馬馥雅一對情侶,還要將兒子的意中人納為自己的妃子。和兒子搶媳婦,不顧人倫,夠壞吧?然而歷史上的孟知祥卻是仁愛有加。史書記載,孟知祥於公元925年任成都尹、劍南西川節度使後,發展生產,免除徭役,使百姓生活逐漸好轉。成都雨水多,雨季城牆極易坍塌,而芙蓉花根系深,可以使城牆免受破壞,孟知祥於是號召百姓廣種芙蓉。這就是成都的別名“蓉城”的由來。

橋段二:孟知祥死於毒酒

在冊封妃子的大典上,孟知祥一杯毒酒下肚,一命嗚呼。真實的史實上期節目我們說過,孟知祥是患病而死,按今天的說法,他應該是突發腦血管破裂導致重度中風,不治而亡。翻遍史書,五代十國時期的楚國眾多公主中,無一人與孟知祥及其兒子們有“交集”,這屬於典型的拉郎配。

橋段三:憎惡原配

在劇中,孟知祥的真愛只有梅妃一人,對原配的皇后極為厭惡,但是後蜀歷史上根本沒有梅妃這個人。孟知祥有兩個妻子。一個是他的正配夫人福慶長公主,另一個是董氏。福慶長公主幼年就嫁給孟知祥為妻,相伴40多年。福慶長公主亡故後,孟知祥極為哀痛,用最盛大的葬禮送了妻子最後一程。孟知祥病死,還跟與福慶長公主合葬在了一起。這一部分內容,我們在上期節目裡介紹孟知祥的陵墓時曾經提到過。

孟知祥墓發掘後,五代時期精美的壁畫和雕塑引起了世界的關注。但是在成都本地卻鮮為人知。更令人嘆息的是,孟知祥和劉備、王建一樣,都曾在巴蜀金戈鐵馬,成就一方霸業一一但從20世紀70年代以來,他陵墓卻少人問津。好在孟知祥的陵墓“和陵”已經於2006年成功申報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劉備的惠陵、王建的永陵取得了同等地位。這讓孟蜀和陵,磨盤山上的那處向陽山崖,閃耀在了燦爛的陽光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