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上市後將二次騰飛:產品+渠道背後的「小米模式」引發大猜想

小米的IPO全球路演早已落下帷幕,7月9日,小米將會正式迎來上市,但就是在這最後階段,小米也是一直備受爭議,這不,今在上個禮拜五港股收市後,根據輝立的暗盤交易平臺顯示,小米暗盤收報16.1港元,距小米招股價跌5.9%,這也是港交所出人意料的將小米上市首日便納入賣空證券名單中,這在港交所歷史中也是罕見,

此前被稱為港股的四大獨角獸的閱文集團、眾安在線、易鑫集團、平安好醫生,在其上市首日均未推出期權期貨。

小米上市后将二次腾飞:产品+渠道背后的“小米模式”引发大猜想

小米還能夠在大市氣氛不振壞境下,小米於大戶暗盤成交價收報16.1港元,較招股價17港元低5.9%,普遍好於市場預期,但從成交額來看僅不到1000萬美元並不高,只有少量的投資者在以上兩個暗盤出價下賣出小米股票,可見大戶對於小米目前的股價並不認可,成交低迷對市場的實際走向對股價的指導意義也並不大。

小米上市后将二次腾飞:产品+渠道背后的“小米模式”引发大猜想

事實上,很多公司並不能夠用簡單的市值數據來說話,畢竟股票市場具有不穩定性,前一段時間,剛回國內上市的360,也是如此,在美股的時候,跌的慘不忍睹,但在回到國內,翻了上百倍,但市值再高,也沒有意義,所以說一家公司並不能夠用用簡單的用市值數字來衡量,畢竟,市值是具有不穩定性的,而作為全球都備受矚目的小米商業模式,也一直備受關注。有人已經開始在猜想小米上市後會有哪些動作呢?今天我們就來複盤一下小米的商業模式吧。

小米上市后将二次腾飞:产品+渠道背后的“小米模式”引发大猜想

小米作為唯一成功的“小米模式”,主要有三項:硬件、互聯網服務、新零售。

小米公司的成長之路堪稱傳奇

成立於2010年的小米,從創立之初就備受爭議,但小米僅用了四年時間,就讓曾經那些看空“小米模式”的友商,急紅了眼,在2014年小米正式登頂國內第一大智能手機品牌,這匹黑馬甚至還有一段時間出貨量更是達到了全球前三名,雖然小米成為了移動互聯網浪潮中的幸運兒,但幸運的女生並沒有一直眷顧小米,小米隨後很快就遭遇到了模式的困難,雖然小米在電商模式下混的風生水起,但侷限於線下門店數量,迎面而來的是小米手機銷量的急速下滑,就在這最關鍵的節點,有著“互聯網創業教父”稱號的雷軍,再一次站了出來,小米在歷經2016年的低潮後,小米2017年奇蹟般的在手機、生態鏈、小米之家三條戰線全面爆發,王者歸來,成為了全球唯一一個在“銷量下滑之後能夠成功逆轉”的手機品牌。

小米上市后将二次腾飞:产品+渠道背后的“小米模式”引发大猜想

小米“起死回生”之後的爆發之勢,再一次迅速的搶佔了IoT(物聯網)風口,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消費級IoT平臺(物聯網),連接了超過1億臺智能設備(不含手機和筆記本電腦),如今幾乎是琳琅滿目的產品,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小米電視、電飯煲、音響、藍牙設備、平板,甚至包括手機貼膜、簽字筆、運動鞋等等等等。今天的小米,什麼都有,什麼都敢做,時刻不忘性價比的小米,不僅僅可以讓消費者可以獲取到令自己滿意的產品,能夠依靠生態鏈智能硬件產品圈住並留住那些追求精緻生活消費者。

小米二次騰飛:產品+渠道大爆發

小米手機在2016年,雷軍親自下馬補足了供應鏈短板後重新發力,小米MIX全面屏概念機、小米NFC公交卡等,都成功引領了行業發展風潮,越來越多的手機廠商加入到了全面屏、以及手機公交卡的大潮中,就連蘋果也不例外,截止現在,小米手機在中國和以及多個海外市場已經成績斐然,而印度市場,更是成為了小米海外市場的代表,小米手機在主要發展中國家成功的複製了小米在國內市場高性價比策略; 海外市場全面開花:自小米在2014年佈局的生態鏈企業以來,如今小米生態體系,也正式進入了產品爆發期。開啟國際化擴張之路。

小米上市后将二次腾飞:产品+渠道背后的“小米模式”引发大猜想

同時,小米打造的小米之家也成為最受矚目的線下新零售成功樣本之一,線上“有品”也躋身主流品質電商行列,線下“小米之家”門店+線上“有品”品質電商的組合成為小米新零售渠道全新佈局,產品+渠道兩個維度也正式迎來了大爆發,這些都將助力小米二次騰飛:依據IDC數據,2018年第一季度小米手機國內出貨量達到1320萬部,同比增長41.8%,出貨量重返國內前五。

小米上市后将二次腾飞:产品+渠道背后的“小米模式”引发大猜想

互聯網增值服務成小米主要利潤來源

依靠小米打造的“鐵人三項”模式,至今小米已經擁有高達3億MIUI用戶,1.3億手機月活用戶以及8500萬IoT聯網設備用戶,逐漸成型的小米生態體系,然而今年,雷軍更是用不到5%的利潤,嚇到了很多友商,真的在做讓人感動人心的手機,也感動了很多米粉,小米手機不賺錢的模式,會成為下一個樂視嗎?答案是斐然的,小米所打造的互聯網&物聯網服務已經成為了小米最重要的利潤來源,如今的小米,早已經在各個領域都有所佈局,電商(有品)、遊戲(小米互娛)、影視(小米影業)、金融(小米金融)等業務,依靠遊戲、廣告、金融等增值服務帶來服務性收入,類似於蘋果增值服務收入收入在總營收中佔比,小米擁有龐大的用戶體系,種種表明未來小米在互聯網服務收入都有著極大的提升空間,硬件少賺錢,甚至不賺錢,依靠互聯網服務成為小米生態型體系最為重要的利潤來源。

小米上市后将二次腾飞:产品+渠道背后的“小米模式”引发大猜想

即將上市,估值到底多少一直小米最大的謎團。

關於小米估值的猜測,從小米提交IPO申請書至今,從各大知名的投資機構基本給出的估值普遍在750億至850億美元之間,近日,港交所也發佈了關於小米IPO的最新公告,公佈最新的配售結果,以及每股發行定價,從公告中可以看出,每股發售價定為17.00港元。香港公開發售股份最終數目為108,980,000股,佔全球發售初步可供認購股份總數約5%,這部分收到1,034,986,800股認購申請,相當於超額認購9.5倍。國際發售初步提呈的發售股份獲輕微超額認購,分配給國際發售承配人的最終數目為2,397,542,000股,相當於全球發售初步可供認購總數的110%。根據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小米此次IPO經稀釋後綠鞋後的總股本或將超過250億股,按17港元發售價計算,總市值約為4265億港元,約摺合543億美元。

小米上市后将二次腾飞:产品+渠道背后的“小米模式”引发大猜想

但在全球股市都表現冷淡疲弱市場環境下,在慘淡的情緒帶來的負面消息,也對此刻站在舞臺聚光燈下的小米,被進一步放大,目前從某券商公佈的小米暗盤交易結果來看,顯示小米已在暗盤中“破發”,這更為7月9日小米上市首日的表現似乎蒙上了一層“陰影”,然而就在短期投機者們聚焦於小米首日的“破發”與“不破發”之中時,小米也在IPO中啟用了“綠鞋機制”,也就是超額配售選擇權機制,並通過綠鞋發行了新股約2億股,此等規模比香港公開發售的發售股份1.08億股還要多得多,也就是說即便是小米股票在上市後若發生破發的情況,小米也可以通過“綠鞋機制”募集回來的資金以低於發行價買回等量股票進行沖銷,從而可以打造穩定發行價的目的,即使當前市場低迷情況下,港交所更是直接將小米上市後,將在10個交易日後被納入恆生綜合指數,小米也創下了港股史上最快納入紀錄。對小米“厚愛有加”的港交所,顯的更為淡定,同時也是體現了港交所對於小米的信心以及重視程度,除了小米啟動了穩定股價的“綠鞋機制”以外,港交所還在小米上市的首日便推出期貨及期權,從而可以吸引更多專業投資者參與到小米的交易中來,有助於小米股價的穩定,所以,從現在的市場上有一些更新的細節顯示的情況是,小米股價的穩定性增趨於增強,受到了支撐,而不穩定性正在被市場消化,穩定壓倒一切,才是正確解讀的大方向,投資者切莫站錯隊,被情緒戰勝理性。

小米上市后将二次腾飞:产品+渠道背后的“小米模式”引发大猜想

7月9日(下週一),小米將在港交所正式敲鐘掛牌上市,無論後續的股價走勢如何,對於產品佈局更加完善、價格更加親民的小米智能生態體系來說都將進入一個發展的新階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