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玉米「抗性害蟲」爆發如何正確進行防治

近日,黑龍江部分地區爆發玉米蟲災,往年畝成本2元錢就能輕鬆搞定的除蟲,今年的藥劑用量翻了幾番,卻還無法達到殺蟲效果。今天通過這個案例,我來給大家簡單介紹下“抗性害蟲“的發生原因。

抗性害蟲,就是用習慣性的常規藥劑很難防治,甚至無法防治的害蟲,今年東北部分地區爆發的蟲災,就屬於抗性害蟲。

東北玉米“抗性害蟲”爆發如何正確進行防治

原因一:用藥不及時,害蟲變成大齡幼蟲

如果瞭解東北玉米的種植水平,您應該知道,已經使用過苗後除草劑的玉米,就很少對其進行田間管理了。所以當發現害蟲時,就已經錯過了最好的防治時期。因為鱗翅目害蟲分1-5齡,1、2甚至3齡時用藥,相對還是比較管用的,繼續長大成5齡蟲時,耐藥性會多倍增加。也就是說,如果正常情況下30ml功夫菊酯可以打死的害蟲,這時就要增加到100ml。

原因二:害蟲種類識別能力差

因為東北地區寒冷,在玉米種植的歷史上,蟲災本身也不是每年都發生,農戶在對害蟲的識別上,有一定誤解。今年田間的害蟲種類較多,有二代粘蟲、草地螟、甜菜夜蛾、斜紋夜蛾,甚至發生了幾種害蟲在一塊地裡同時出現的情形。這些害蟲的抗藥性本身也有區別,使用同樣的、單純的“氯氫毒死蜱”遠遠無法達到防治效果。然而,第一次沒打住,再打一次的效果會折半下降,造成害蟲的“酒量”越來越好,被“灌倒了”,一會又爬起來。

原因三:防治誤區

調查大多數“難打”地塊的農戶,都有一個同樣的問題,就是都打過三遍以上。打第一遍藥時,沒想到這麼難打,都是按照往年的藥劑量防治的,結果第一遍沒打住,打第二遍時心想“第一遍都用那麼多藥了,這次再少打點就行了”,結果害蟲還是沒有被打死,又有了第三遍、第四遍,直到市面上所有常見的藥劑全部失效。

東北玉米“抗性害蟲”爆發如何正確進行防治

正確理解與防治技巧

首先,防治害蟲,一定要對症用藥,在不瞭解害蟲種類時,不要盲目地憑感覺亂打藥,以免養成害蟲的耐藥性。一次性殺滅徹底,這個很好理解,如果一次不徹底,第二次就增加了害蟲耐藥性。更重要地是,一定要及時監測蟲害爆發情況。每年進入夏季,玉米到達12片葉以上時,都會有強對流天氣。因為許多害蟲(如二代粘蟲等),具有遷移的特點,再加上春夏交接時,我省多地乾旱,這些都是害蟲的預警,應當掌握好規律,多觀察,在害蟲還小的時候及時打藥防治。

其次,綜合防治很重要,農戶也好,農資經銷商也好,都圖意速效殺蟲,其實越是速效的殺蟲劑,越能加快自然選擇出抗性害蟲的速度。所以配藥時,速效和長效共同配合更有效,尤其推薦使用“生長調節類”殺蟲劑,如滅幼脲、蟲酰肼等不易產生抗性的長效藥劑,與高效氯氟氰菊酯、甲維鹽、毒死蜱、蟲蟎腈等速效藥劑共同復配。

推薦:目前一些地區還有蟲害發生,據這幾天的瞭解,可使用“2%甲維鹽350ml+35%高氟-毒死蜱600ml”,或者“1%苦皮藤素600ml+5%高氯-甲維鹽350ml”或者“50%氯氫毒死蜱600ml+2.5%甲維鹽500ml”,以上用量可噴灑15畝地(一垧地),目前是富錦、同江、虎林等用戶反應效果相對較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