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太成「金牌調解隊長」

穿著碎花上衣,剪著齊耳短髮,說起話來中氣十足……《法制日報》記者見到陸金弟時,她正帶著任務,向保安打聽上訪人陳金梅(化名)家的具體位置。

  陸金弟是上海市靜安區彭村新村街道的一名人民調解員,今年70歲,由於她平時工作起來風風火火,說起話來擲地有聲,附近居民都喜歡叫她“大陸”。今年7月,她被評為全國模範人民調解員。

  “反正我老公沒了,就得賠錢。”見到陸金弟,陳金梅就嚷著要賠錢,而且要價不低。

  “別急別急,慢慢來,我有時間聽你說道理。”

  “好好的人突然沒了,街道必須承擔責任!”陳金梅並不理會,依然像連珠炮似的嚷著。

  “哎,誰希望這種事情發生?你先聽聽我瞭解的情況。”陸金弟儘量讓陳金梅冷靜下來。

  “你家這個事情,公安機關已經做了全面調查,結果也很明確,施工時並沒有街道工作人員在。從監控上看,也沒有人推你丈夫,他是自己摔倒的,現在你這樣不停上訪是沒有道理的。”陳金梅一聽不幹了,又嚷嚷開了……

  陸金弟話鋒一轉:“我聽說你老公之前心臟不好,做過手術,你有沒有好好照顧他啊?家屬不好好照看病人,還讓他一個人去人多嘈雜的地方,你有沒有責任?”

  陸金弟繼續說:“公安機關委託法醫做了鑑定,定性為意外事件,你再折騰也是浪費時間。你如果再嚷嚷,我也管不了你了。”

  見陸金弟這麼說,陳金梅一下子沒了剛才的氣焰。

  “那,大陸,你說該、該怎麼辦?”

  “如果你接受調解,我就能在我能力範圍內,爭取政策,幫你改善生活,你看怎麼樣?”

  陳金梅遲疑了許久,終於點了頭……

  事後,陸金弟告訴記者:“我去之前,就做好了功課,基本瞭解了她家的情況、上訪的原因、內心的想法等等。”

  她在長期實踐中,總結了一套調解方法,歸納起來就是“剛柔並濟”四個字。她說,調解矛盾糾紛,首先要找準解決問題的切入口,對無理訴求要毫不留情予以批評;同時,對當事人遇到的困境和難處,要感同身受地給他們想辦法。這樣就能爭取主動,事半功倍。

  陸金弟的辦公室門口掛著“大陸調解工作室”牌子,這裡除了她之外,還有另外5位金牌調解員、5位律師以及30位心理諮詢師。她是“隊長”。

  據統計,工作室成立4年多來,大陸金牌調解隊共解決各類糾紛1000多件,接受群眾法律諮詢和心理諮詢數不勝數。

  每到週末,陸金弟還會帶著她的金牌調解隊組建巡迴調解庭,到周邊33個居民區開展工作,給居民提供法律諮詢,就地解決各類矛盾糾紛,還順便開展法治宣傳教育活動。

  “現在年紀越來越大了,有時候倚老賣老也挺管用的。”陸金弟開懷地笑了……

  靜安區信訪辦主任柯琪如此評價陸金弟:“這個老太太是我們靜安區的一個寶。以她為榜樣,各個調解組織和社會志願者團體主動作為,大量信訪案件及時化解,很多積案也得到有效解決,真正實現了為黨和政府分憂、為群眾解難。”

  靜安區司法局黨委書記、局長凌淑蓉認為,像陸金弟這樣的人民調解員,是構建普惠型公共法律服務的基礎,有他們活躍在基層,廣大老百姓才會有更強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