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B1B扮演轟6K?中國優勢迫使美國重啓「冷戰軍演」

獨家|B1B扮演轟6K?中國優勢迫使美國重啟“冷戰軍演”

B1B將在軍演中扮演轟6K,這從一個側面說明轟6K並不老邁。

就在“遼寧”艦率領巨型艦隊巡航南海之際,美國海軍“羅斯福”號航母也結束中東部署,帶領第9航母打擊大隊(CSG9)前往印度洋與第七艦隊回合,準備進行2018年度的“艦隊問題”軍演。值得關注的是,在今年的“艦隊問題”軍演中,美國將派出B1B轟炸機扮演中國轟6K,著眼於中國在攻擊航母方面的技術優勢,美國迫切需要找出應對之法。

獨家|B1B扮演轟6K?中國優勢迫使美國重啟“冷戰軍演”

本次“艦問”演習的核心是“羅斯福”號航母,也是主要目標。

“艦隊問題”是美國海軍中歷史最悠久的海空對抗實兵軍演。儘管該演習在1940年暫停,但整體演練思維卻延續了整個冷戰過程,因此“艦隊問題”演習成為“冷戰軍演”的代名詞。冷戰結束後,隨著紅海軍的消失,不少美軍高官認為海軍正在逐漸喪失海上大規模作戰的能力。因此早在2015-16年,美國海軍在作戰部長斯科特·斯威夫特的倡議下,悄悄恢復了“艦隊問題”演習,直到3月22日“羅斯福”號航母發佈的文章才披露了這一事實。

獨家|B1B扮演轟6K?中國優勢迫使美國重啟“冷戰軍演”

儘管反艦版“戰斧”性能先進,但仍無法掩蓋美國的反艦侷限。

美軍之所以選擇在當下這個時間點恢復“艦隊問題”軍演,很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中國海軍的崛起,以及中國海軍的一些技術優勢令美軍很不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轟6K與長劍20巡航導彈的組合。冷戰時期,為了應對紅海軍突出的潛艇與轟炸機威脅,美國海軍比較突出反潛、防空,相比之下反艦能力被嚴重忽略。不僅“魚叉”導彈的毀傷能力面對大型戰艦時捉襟見肘,即使是反艦型“戰斧”導彈也面臨著成本與飛行速度的雙重侷限。

獨家|B1B扮演轟6K?中國優勢迫使美國重啟“冷戰軍演”

轟6K+長劍20組合在很大程度上促使美國重啟“艦問”演習。

相比之下,儘管中國的轟6K平臺相對老舊,但長劍20卻實現了當初美國都未能實現的一項關鍵技術成就。當美國研發反艦型“戰斧”時,為了裝備不同的引導設備與沉重的半穿甲戰鬥部,導彈射程由原型的2000千米銳減至550千米。長劍20相比陸基版長劍10導彈,射程基本相似(超過1000千米),日後隨著導彈、全球衛星制導技術的發展,長劍20的射程還會進一步增加,成為射程最遠的反艦彈藥,這為美國海軍帶來了全新的挑戰。

獨家|B1B扮演轟6K?中國優勢迫使美國重啟“冷戰軍演”

面對長劍20導彈的打擊,“宙斯盾”系統的攔截效能並不高。

參照美國反艦型“戰斧”的攻擊模式,導彈會在較高彈道進行巡航,一旦進入航母防禦圈就會降低飛行軌跡,在掠海高度完成突防。著眼於長劍20超過1000千米的射程,轟6K完全能在安全距離上完成發射後返航,而長劍20則可進行遠距離低彈道巡航,並在接近戰艦時進一步降低彈道完成突襲。根據美軍自己的實驗數據,“宙斯盾”系統在攔截反艦型“戰斧”時的毀傷率僅為65%,如果面對更強的長劍20,“宙斯盾”的攔截效率將更低。

獨家|B1B扮演轟6K?中國優勢迫使美國重啟“冷戰軍演”

美國LRASM反艦導彈對中國威脅很大,攻擊模式類似長劍20。

因此在2018年的“艦隊問題”演習中,美國將派出B1B轟炸機扮演中國轟6K,屆時B1B很可能搭載射程與長劍20相近的LRASM(遠程反艦導彈)或“戰斧”對“羅斯福”號航母發起模擬突襲。按照美軍的說法,儘管立足“宙斯盾”系統現有的技術與作戰模式,有效提升對遠程低空突防導彈的攔截能力存在難度,但會嘗試通過與陸基雷達、偵察機、衛星等其他偵察平臺聯察、聯防,在對方發射導彈前就將轟炸機摧毀。

獨家|B1B扮演轟6K?中國優勢迫使美國重啟“冷戰軍演”

轟6K在今天依舊夠用,這得益於特定的作戰環境與優秀彈藥。

冷戰時期,在美蘇各自的海上交鋒預案中,戰場都相對遠離本土。但具體到可設想的中美對抗模式則不同。在釣魚島、南海甚至是臺灣的交戰環境中,得益於長劍20的射程優勢,中國轟炸機在受到良好保護的近岸區域即可對美軍戰艦發起遠程打擊,而在這種環境中,美軍的各類察打裝備都難以對中國轟炸機構成威脅,這將成為美國化解中國空射火力對美航母威脅的重要瓶頸。立足這種使用環境,“陳舊”的轟6K是夠用的。

站在美國的角度來看,中國是與蘇聯完全不同的對手,中國特有的智慧使很多蘇聯想都不敢想的裝備、打擊概念成為現實。通過新老裝備的組合,中國完全能給美軍施加超越蘇聯的壓力,“艦隊問題”軍演的重啟與B1B扮演轟6K印證了這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