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监向知府索要五千两,知府慌了,巡抚却将太监先斩后奏

安得海(1844年—1869年),清末宦官,直隶南皮(河北省南皮县)人。他在八九岁时净身,进宫后在咸丰帝身边为御前太监。由于安得海聪明伶俐,很快就得到了咸丰帝和叶赫那拉杏贞的好感。咸丰死后安得海立下大功成为慈禧心腹。

太监向知府索要五千两,知府慌了,巡抚却将太监先斩后奏

安得海因为深得慈禧的欢心,贪赃索贿,无恶不作。在宫里闹够了,他就想到外边去转悠。慈禧也有意要派个心腹出去结纳外臣,加强自己的势力。当时慈禧、慈安两宫垂帘听政,明争暗斗。慈禧嘱咐安得海悄悄出去,暗暗回来。太监向知府索要五千两,知府慌了,巡抚却将太监先斩后奏哪知安得海骄横惯了,出京没几天,他就命在船上升起大旗,大肆张扬,让沿途官吏纷纷接驾、送礼,所到之处,鸡犬不宁。


船入山东德州境内,德州知府前去拜接,送上银子二百两,安得海嫌少,重重打了知府几个耳光,限他三天之内交足五千两银子,否则休想活命。
德州知府捂着脸一时没了主意,忽然想到他的上司——山东巡抚丁宝桢。此人为官清廉,且有胆略,便连夜赴济南向丁巡抚哭诉。丁巡抚问知府见到圣旨没有?知府说没看到。“好!”丁巡抚一拍巴掌,命德州州府立即回去将安得海一行捉来。知府一听吓了一跳:“大人,这不是太岁头上动土吗?”丁宝桢哈哈大笑:“一切由老夫承担。”太监向知府索要五千两,知府慌了,巡抚却将太监先斩后奏原来,清宫历来有条祖训:“内监不许私离京城四十里,违者由地方官就地正法。”丁宝桢正是抓住了这一条,要治一治不可一世的大宦官。他想,这安得海虽然没奉明诏,但一定得了西太后慈禧的暗许,慈禧不降明旨,说明东、西两太后有矛盾,安得海是慈禧的人,我何不向东宫请旨发落!主意打定,立刻派亲信飞马入京送奏章。
太监向知府索要五千两,知府慌了,巡抚却将太监先斩后奏德州知府将安得海一伙儿押来济南,并报走漏了一人,可能回京报信去了。丁宝桢正为此紧张,东太后的懿旨降下来了:令丁宝桢将安得海就地正法。
丁宝桢正准备将安得海推出斩首,忽听一声:“西太后懿旨到!”这可把安得海高兴死了,他从地上蹦起来:“姓丁的,这回看你小子怎么收场!”不料,丁宝桢却大声吩咐:“前门接旨,后门斩首!”
果然,慈禧叫丁宝桢火速将安得海押解回京。丁宝桢接旨后说:“下官遵东宫太后旨意将安得海斩首了。”

更多精彩敬请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