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電視台記者走訪日記

昭通电视台记者走访日记

點擊標題下方【藍色文字】,關注我們!

昭通电视台记者走访日记

2018年7月7日 星期六 中雨至大雨

早上八點,我們扶貧組一行在大田村委會集合,經過分工,九個小組在村幹部的帶領下,分別從不同的方向奔赴所需走訪的村民家中。就在我們出發時,天空下起了零星細雨。

早上九點,鹽津縣人大辦副主任、大田村新任總支書記王吉波,昭通市電視臺駐大田村新任總支第一書記、工作隊隊長宋尤順,我作為昭通市電視臺扶貧隊員三人分在一個組,重點走訪離村委會十幾公里的莊子上、腳板彎、棕樹坪三個村民小組的16戶人家。

昭通电视台记者走访日记

總支書記王吉波開著自家的汽車,行駛上去莊子上的水泥路上,道路曲窄而蜿蜒,幾個急彎處都要打倒擋才能轉過急彎處。近半小時左右,雲霧繚繞的莊子上人家依稀可見,此時雨越下越大,我們在雨中穿行,大家心中都懷揣著一個共同的目標:儘快到困難群眾家中走訪、核實扶貧信息,順便躲躲傾盆而來的大雨。

在走訪完原村民小組長楊道江家後,我們三人冒雨在泥流成小河的小路上行走大約10多分鐘後,來到了楊道從家,楊道從的妻子是一位能幹的女人,房前屋後打掃得乾乾淨淨。聽說新上任的總支書和我們是村上去走訪的,她停下了手中的活,向我們訴說起她心中的恐慌和無助。

昭通电视台记者走访日记

莊子上人家大部分居住在大山的下面,這裡山高坡陡,土地松陷,據村裡人介紹,此地是被國土資源部門實施監測的滑坡地帶,專門安排莊子上村民小組長楊章頂對滑坡的險情進行實時監測。

楊道從的妻子昨晚一夜未睡好,幾次三翻地從床上起來,她擔心昨晚的大雨和今天早上的大雨會引起地漏(當地人對滑坡的理解)。看到總支書記王吉波後,50歲的她繃緊的神經稍稍有些放鬆,她告訴王吉波,如果她還是20多歲,她堅決不會“哭家”(坐家、安家之意)這個窮鄉僻壤之地。

帶著滿滿的期盼,她帶領我們來到了楊道正家,楊道正的父母都已經82歲了,母親何萬秀聽說新支書來了,趕緊冒雨來到了支書面前,道出了她的疑惑與不解。夫妻二人同時在去年各交了180元的醫療保險,今年不知何種原因只退回了一個人的。王支書在瞭解了具體他家的具體情況後,給他們做了全面的解釋,老人滿意的走了。

經過兩個小時的走訪,同樣處於滑坡地帶的村民楊章強的妻子高佔芬今聽說新支書到莊子上走訪,早早的就在建檔立卡戶楊道權家裡等著。見著王支書,高佔芬就像見到了親人,一定要請王支書去她家走走看看。

破舊的房屋裡坐著一個殘疾的女兒。四個孩子中一個在讀大學、一個讀高中、還有一個在讀初三。家中唯一的收入就是她丈夫楊章強在遙遠的內蒙古包頭打工的收入。楊章強一家不屬於建檔立卡貧困戶,妻子高佔芬對至今未能列入建檔立卡貧困戶甚是不解,希望支書及扶貧的同志能夠看到他們的困難,讓他們一家真正脫貧。

楊道富,一個退伍軍人,面對自己的住房危機,這個曾經經歷過自衛還擊戰爭的漢子,在聽說是縣上新派來的王支書時,才放下手中的活。聽到王支書親切的問候,楊道富打開話匣子。在說到自己的窘境時,眼中噙滿淚水,無語凌噎!當王支書給他說要為群眾真正服好務的時候,楊道富也掏出了多年來未說出的真心話。

莊子上村民楊章田家也處於疑似滑坡地帶,為了搬下山,他家在村子下花了6萬多元買了一塊地,由於村上一直未批,一家人還住在破簷倒壁的房屋內。王支書在看了她家的老房子後,答應去看看她家新買的建房地。

中午2點左右,雨還在下。楊章田的妻子朱柯彩早早的等在路邊,王支書和昭通電視臺新任第一書記宋尤順在大雨中查看了這長滿野草的土地。

這只是一天的走訪,莊子上的群眾見到了新支書彷彿才看到了希望之所在,只有今天,他們才覺得心裡是溫暖的。

大雨一直在下。村民楊道權的妻子煮好午飯,在他們的挽留下,我們在他們家吃了一頓飯,這一頓飯裡滿滿的承載著群眾對我們扶貧幹部的信任和期盼。希望不要辜負他們。

回到村委會吃完晚飯已經8點,王支書召集所有村上人員和扶貧隊員召開當天的研判會。會議進行了兩個多小時,下去走訪的九個組都進行了總結匯報。

研判會主要就是針對當天走訪中發現的問題進行互相溝通、研究和判定。

我們組走訪的幾家反映的問題,基本上都有了初步解決方案,楊章田家的建房地村上決定用土地置換的方式幫助解決。

晚上10點多,一天的工作結束。儘管累,但覺得為村民做了一點實事心裡還是踏實和欣慰的。

來 源丨龍泉 鹽津新聞網

我們的微紀錄片

昭通電視臺

審 稿丨楊宇航

商務合作電話

0870-2153979

[email protected]

昭通電視臺新媒體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