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需要從更高的維度,來解讀古代藝術品

有一種認識和觀點在古董藝術品收藏中至關重要,所有留存至今,堪稱古董藝術品的器物都是建立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人文環境和集體意識之上的,不會是孤立存在的。我們說器物是時代精神意識的物質體現,這就對古董藝術品的鑑賞和解讀就變得非常有意義和有意思。我們對古代藝術品的解讀不是在當下,而是需要站在一個更高的維度來解讀,超越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是一種意識的無界限交流。

我們需要從更高的維度,來解讀古代藝術品

人類從愚昧向文明的進階,最重要的標誌就是製造器物。器物,比文字出現的更早,歷史更加久遠,比文字更加直觀,也比文字所能表達的信息更加豐富。以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為例,文字的出現三千年左右,還有兩千年左右的歷史,或者更久遠的歷史是沒有文字記載的空白,沒有文字並不表示沒有文明,有人認為文字的出現是文明墮落的起始,雖然我們並不以為然,但也不能否認,有一種交流是高於文字和語言的心領神會,當然心領神會的前提是交流雙方需要同頻才能共振。中華文明從最原始的石器文明,陶器文明,青銅文明向更高階的玉器文明,瓷器文明,鐵器文明發展到現代的工業機械文明,信息文明,以及未來的人工智能文明,文字的功能也許會逐步退化。

我們需要從更高的維度,來解讀古代藝術品

什麼樣的環境,什麼樣的土壤,就會開出什麼樣的花,結出什麼樣的果實,這是自然規律,雖然現代科技發達,可以人為製造產物,但敏感的人很容易就能分辨出自然作物和人工作物之間的差距,古董器物鑑定的道理也是一樣,原始石器粗獷蒼涼,遠古陶器渾厚古樸,商周青銅肅穆威嚴,戰漢玉器張揚雄健,隋唐金銀器的華美富麗,宋元古瓷的簡雅大氣,明清的百工巧技,洋洋灑灑,包羅萬象,蔚為大觀。所有時代器物的風格都根植於那個時代的文化精神意識領域,是集體意識的體現。

我們需要從更高的維度,來解讀古代藝術品

上古時期每一種新器物的誕生都代表著人類意識領域的突破和發展,在對自然的利用上進一小步,就是人類文明發展史上的一大步,漫長的上古歷史,是人類在自然的啟迪下,懵懂走來,建立了最早的共和社會,小國寡民,安居樂業。玉器從石器製作中分離出來,製作器形和紋飾,成為具有特殊意蘊的象徵物,用來祭祀天地,祖先,神靈。或用於佩戴,作為通靈趨吉避凶的護身符;製陶業從農業中分離成為獨立的手工產業,在滿足生存需要的基礎上,更成為精神藝術創作的載體,記錄了上古社會簡樸自然的快樂和滿足,器物上的紋飾也充滿質樸祥和天真爛漫之韻味。

我們需要從更高的維度,來解讀古代藝術品

高古夏商周,出現等級分化,私有財產。青銅,玉器和手工作坊等有限資源被壟斷在統治階級手中,作為統治階級維護統治的工具和象徵,由於功能的改變,青銅玉器的器形和紋飾需要有威嚴神秘,莊重不可侵犯的威儀,以拉開不同階級的距離,維持一種等級的次序。所以商周青銅玉器總用固定符號化的紋飾造型,表現獨特的含義,總有一種凌厲威嚴肅殺之氣,給人不可侵犯的威壓感,代表的是天子威儀和王族氣勢。

我們需要從更高的維度,來解讀古代藝術品

漢時期,人們的意識形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聯邦制過度到家天下,諸侯爭霸,百家爭鳴,風雲際會,思想開放,使戰漢時期的器物更是氣象萬千,生氣勃勃,戰漢時期的青銅,漆器,玉器,布帛絲織,建築雕塑,文學藝術無不達到了歷史的巔峰,影響了中華接下來的2000年文明演變。最典型的戰漢玉器,風格多變,工藝精絕,氣勢張揚,充滿力量,在藝術創作上把線條表現的美髮揮到了極致,氣韻流動,宛如實質,達到後世無法超越的高度。漢代片雕的配飾,圓雕的擺件,高浮雕的器皿等等,技藝成熟,用料考究,裝飾實用無所不及,體現了大國的氣勢和風範。

我們需要從更高的維度,來解讀古代藝術品

隋唐的金銀器物,華美富麗,充滿異域風情,和盛世唐朝的開放包容離不開關係,民族融合,受西域和薩珊王國的金銀器風格的影響,器形和紋飾都有濃郁的西域風格,而後兼容幷蓄,形成獨特的中國唐朝金銀器風格,器物製作精巧,工藝繁瑣成熟, 設計巧妙,富麗堂皇,美不勝收,常讓人歎為觀止。

我們需要從更高的維度,來解讀古代藝術品

宋元的瓷器冠絕天下,趙宋王室重文抑武的治國理念,使文人地位超然,兩宋人文藝術總是表現出儒雅精緻的風格,社會的審美追求,體現在宋瓷上就是端莊秀麗,安詳靜穆,自然恬淡的藝術特色,成為此後歷代瓷器所想追求的最高境界,是最能體現中華傳統漢文化精髓的器物載體。元代青花是東西方文化融合的器物載體,藍白相間的色調體現的是伊斯蘭風情,纏枝花卉,飛龍走鳳和戲劇人物造型紋飾又是典型的中原文化特色,東方和西方文化的融合,產生了經典的青花瓷,元青花也是元代打通亞西亞商貿之路的實物見證。宋元外銷瓷從東西兩路把中國的陶瓷文化輻射和影響到世界各地,使瓷器成為中國文化的象徵。

我們需要從更高的維度,來解讀古代藝術品

明清的手工制器百花齊放,能工巧匠輩出,器物更是五花八門,分類精細,帝王之器,文人士大夫之器,世俗用器,涇渭分明;實用,賞玩,陳設各安其類;材質工藝製作,巧拙精研常有云泥之別,洋洋灑灑,說之不盡,只覺明清器物是大雜燴,常有亮點,但不精純,如宣德的銅爐,明清的官窯,乾隆的玉工,宜興的紫砂等等,明清器物總是透著一種雜而豔俗的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