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崔永元、《我不是藥神》陸勇,還有哪些原型人物受到過傷害?

要說2018年的良心電影,可能除了年初的《紅海行動》,就要屬最近在點映的《我不是藥神》了。

都是根據真人事件改編,《紅海行動》用不煽情的手法表現了真實、殘酷的戰爭;

《我不是藥神》用黑色幽默的方式表現了中國看病難、看病貴的現實問題。

兩部電影都非常深刻,讓人動容。

特別是《我不是藥神》,離我們普通觀眾更近,更接地氣。
除了崔永元、《我不是藥神》陸勇,還有哪些原型人物受到過傷害?

很多觀眾看完電影之後覺得非常震撼,甚至有很多觀眾是哭著回來的。

有網友認為:“這是一部能推動社會進步的影片。”
除了崔永元、《我不是藥神》陸勇,還有哪些原型人物受到過傷害?

也有觀眾認為中國終於有了《素媛》、《摔跤吧、爸爸》這一類反映社會熱點、為民生髮聲的好電影了。

就在一片叫好聲的時候,一個不和諧的聲音出現了。

《我不是藥神》原型人物陸勇先生微博上發佈了一篇文章:“我不是藥神,我只是個慢粒白血病患者!”
除了崔永元、《我不是藥神》陸勇,還有哪些原型人物受到過傷害?

第一:預告片中的“我”是一個賣印度神油的小店主,從非法販賣印度藥品中賺了大錢,抱著一大堆錢睡覺,這一點損害了陸勇先生的名譽。

第三:陸勇先生並未從這部電影中獲取到任何利益。

第四:陸勇先生對預告片中搞笑的行為表示不滿,認為這種“爆笑”是建立在白血病人的痛苦之上,是消費病人。

點映過後,網友們紛紛在陸勇先生的微博下評論:

“你好,今天我去看了《我不是藥神》,開頭特別註明了:背景取材自真實事件,其中人物和故事情節均為虛構。且其中的主角是一個辛德勒式的正面角色,應該不會影響到您的個人聲譽,也希望您對這類反映社會現實的電影予以支持。”
除了崔永元、《我不是藥神》陸勇,還有哪些原型人物受到過傷害?​​​

“看了電影。您的形象很正面,也是第一次瞭解您的事蹟,很現實也很無奈,但是如果侵犯了您的權益,請積極爭取,感謝你為了廣大病患做的努力,祝福您在今後生活一帆風順。”
除了崔永元、《我不是藥神》陸勇,還有哪些原型人物受到過傷害?

“說實話,這電影對您來說肯定是不公平的。但是藝術作品都是有所改編的!不可能像紀錄片一樣,肯定是和現實有所不同的,個人覺得電影是很好看的,如果完全按您的實際經歷來演,可能不會有這麼好的戲劇效果的。”


除了崔永元、《我不是藥神》陸勇,還有哪些原型人物受到過傷害?

可能很多觀眾跟這些網友是一樣的想法。

小七並不知道陸勇先生後來有沒有看完電影,也不知道陸勇先生看完電影之後有什麼樣的感受。

但不可否認的是,製片方並沒有完全尊重陸勇先生。

如果尊重陸勇先生,寫完劇本,讓陸勇先生審一下稿,不難吧。

如果是尊重陸勇先生,告訴陸勇先生衝突性、戲劇性不夠,可能不容易過審等等的難處,請他理解並支持,會很難嗎?

有些事情,沒有發生在自己身上,永遠不會理解到其中的苦與痛。

類似陸勇先生這種受傷害的原型人物,這不是第一個,肯定也不是最後一個。

據小七所知的,除了陸勇先生,還有三個原型人物也受到了同樣的傷害。

1、《手機》崔永元。

崔永元先生就不用說了,最近鬧得娛樂圈大地震的導火索就是因為《手機2》開拍,而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當年馮小剛拍《手機》的時候不尊重崔永元。
除了崔永元、《我不是藥神》陸勇,還有哪些原型人物受到過傷害?

馮小剛拍《手機》的時候,向崔永元承諾主角會是一個正面人物,所以崔永元掏心掏肺告訴馮小剛很多主持人行業的內情,誰知道《手機》播出來之後,以崔永元為原型的嚴守一卻是一個“亂搞男女關係”的主持人,且其中影射“和晶接替崔永元主持《實話實說》是被脅迫的,是一個交易”。

2、《中國合夥人》俞敏洪。

《中國合夥人》是以新東方為原型,講述了“土鱉”成東青(黃曉明飾演)、“海龜”孟曉駿(鄧超飾演)和“憤青”王陽(佟大為飾演)創辦英語培訓學校,最終成功上市的故事。

電影票房累計達到5.37億,可以說是一部非常成功的創業勵志電影。
除了崔永元、《我不是藥神》陸勇,還有哪些原型人物受到過傷害?

可是,作為角色成東青的原型俞敏洪並不滿意,他曾經在博客寫過一篇長文來表達自己的不滿:“《中國合夥人》”

其中有幾點:

第一、從俞敏洪個人的角度出發,他不希望自己的形象(哪怕是經過藝術改造的形象)被搬上銀幕。如果這個形象被塑造得完美,對於現實中的他是一種傷害,因為現實中的他和被塑造過的形象一定不會吻合;如果形象被塑造得不好,對於他還是一種傷害,因為總會有人認為那就是真正的他。

第二、成東青在電影中展示的個性,包括孟曉駿、王陽展示的以徐小平和王強為原型的個性,則和現實中的他們大大不同。現實中俞敏洪的個性沒那麼窩囊,也不是一個“把演講當作自己性生活”的人。

第三、把新東方帶上市是俞敏洪一直非常後悔的事情。

3、《親愛的》高永俠。

《親愛的》聚焦“打拐題材”,深刻地講述了小孩被拐賣了之後父母的痛苦經歷(以黃渤飾演的田文軍、郝蕾飾演的魯曉娟為首),以及因為不知情而養育被拐孩子的農村婦女李紅琴(趙薇飾演,以高永俠為原型)的痛苦經歷。

當年這部電影也曾經讓觀眾從頭哭到尾。
除了崔永元、《我不是藥神》陸勇,還有哪些原型人物受到過傷害?

但是,這部電影為了戲劇性的衝突,改編的時候沒有經過原型人物高永俠的同意,也不顧原型人物高永俠的感受,將李紅琴塑造成了“一個為了爭搶孩子可以和民工發生性關係,並因此懷孕的人物”,而實際上,這些事情都是虛構的。
除了崔永元、《我不是藥神》陸勇,還有哪些原型人物受到過傷害?

在並不開化的農村,這些改編對高永俠造成的傷害是巨大的。

從電影的角度來看,《我不是藥神》、《手機》、《中國合夥人》、《親愛的》都是好電影,也都深刻地反映了中國的現實問題,讓觀眾思考、動容。

我們也都被電影裡演員精湛的演技、逼真的眼淚所感動,可是小七想不明白的是,為了賺取觀眾的淚水,影視創作人員就可以給原型人物製造更多的眼淚,讓他們受到更多的傷害嗎?

中國的影視創作人員什麼時候才能學會尊重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