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養雞如何科學控制飲水

常有養雞場的朋友問,夏天養雞要不要控制飲水?怎樣控制才符合科學?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應該明瞭雞在夏季飲水增加的生理原因。雞屬於沒有汗腺的恆溫動物,正常體溫在40.6—43℃之間,通體又覆蓋羽毛因此,比較來說,怕熱不怕冷。

夏季養雞如何科學控制飲水

現代籠養、網養和地面棚養的蛋雞、肉雞由於空間窄小,群體擁擠缺少自然風、自然廕庇與自然土壤,就使得雞群個體散熱更加困難更容易發生熱應激或中暑。這時,雞的正常生理反應之一就是增大飲水量,通過大量飲水——大量排洩來帶走體內的積熱還通過張口呼吸增加呼吸次數把肺內水份排出,以促進散熱。

即便如此,在許多地區當環境溫度達到35℃以上,且持續悶熱加上雞舍通風不良,中暑死雞和熱應激導致的生產性能下降,生長髮育受阻仍時有發生。這就使眾多的養雞場,面臨一個難題:雞群大量飲水可以減緩熱應激,但大量排洩又使得雞群機體損失大量電解質和維生素飼料轉化率下降而及時的補充多維電解質又增加開支,同時大量水洩造成

墊料過溼地面糞水四溢,細菌和蠅蛆繁殖量大增,給環境衛生和消毒造成極大妨礙這又增加了雞群患病的機率。那麼,如何使雞的飲水量既符合生理需要又不致使糞便過稀呢?

夏季養雞如何科學控制飲水

一般地講,雞的飲水量比採食量高2—2.5倍影響飲水量的因素很多,如環境溫度、日糧組成、水質、水溫、機體狀況等。0—21℃時,飲水量變化不大,0℃以下時,飲水量減少很多。

在氣溫21℃時,飲水量和採食量之比約2:1,超過21℃飲水量開始增加,27℃時,飲水量為採食量的2.8倍,32℃時飲水量可比採食量增加4—5倍,37℃時,可增至8倍。

斷水8小時,雞的體重就有變化,尤其是肉雞。斷水36小時,產蛋雞則不能恢復正常產蛋率。此外,在適中氣溫時,產蛋率提高10%,每隻雞的飲水量約增加12毫升,產蛋率50%時每隻雞每天飲水170毫升,產蛋率達到80%時,則上升到200毫升左右。

15℃涼水比30℃溫水能增加採食量10—15%,同時,涼水的飲水量也隨之增加。實踐表明,褐殼蛋雞的飲水量比白殼蛋雞多10—20%。雞的飲水量超過採食量的2.5倍以上,雞糞就會發軟變稀,對於棚養肉雞來說一般不限制飲水,但要注意飲水器不存剩水,勤換勤添要注意減少因操作原因導致墊料過溼,應用機械通風和在網架上鋪設循環涼水管(旱地龍管)的辦法有助於減少肉雞超量飲水對於籠養蛋雞來說,限控飲水量比自由飲水量減少25%不影響產蛋,但減少量超過50%則會大大影響產蛋率,降低蛋重,雞的體重也減輕很容易患病。

在管理中可以通過觸摸嗉囊來確定飲水量正常與否,飲水充足嗉囊柔軟順滑嗉囊堅硬則說明飲水不足,蛋雞限控飲水可每天按時供水3—4次共計3—4小時,天氣過於炎熱時可每天4—5次,共計5小時,乳頭式引水器可比水槽和引水器延長供水時間,各式飲水設備都要定期清洗消毒。

控水時要配以機械通風和雞舍外環境降溫(如水淋舍頂,水簾吹拂等)。雞有吃料後在水中涮嘴和平時飲水後搖頭甩水的習性,通過控水可以顯著減少因涮嘴造成的飼料浪費和甩水所致的地面潮溼。

控水的關鍵在於飲水的充足、新鮮、清潔。要知道,超量飲水固然有害,但缺水的危害更大,尤其是在悶熱和雞患某種疾病的情況下。飲水不足會使營養物質吸收不良,血液濃稠,體溫上升免疫力下降,雞體失水10%,既可造成死亡。

雛雞缺水會導致腎炎,見水後引發暴飲致死與致弱,成年雞缺水則發生卵巢壞死肌胃炎、痛風、產蛋下降、薄殼、無殼蛋增多以致停產。實踐證明,產蛋雞停水24小時,產蛋率即下降20—30%,且需要一個月左右才能恢復。

夏季養雞如何科學控制飲水

幹撒式發酵床養雞

控水管理還要明瞭,適時適量添加多種維生素和電解質,有助於保持雞的體況強健還可以應用Vc、小蘇打等使雞群安然適應控水和炎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