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耕耘開源社區,讓開源基礎設施發揮效用

日前,一年一度的開源盛會如期而至,只是今年的主題不再是大家熟悉的“OpenStack Days China”。從OpenStack 到OpenInfra,基於開源的開放基礎架構已經引起了廣泛關注。無論是雲服務、網絡還是連接設備以及物聯網設備,將會越來越多基於開源基礎設施。

開源基礎設施的推動力量

正如英特爾公司副總裁兼英特爾開源技術中心總經理蘇義德(Imad Sousou),在大會的演講上所說,開源基礎設施的優勢就是它的開放性。但基礎設施的開放性並不僅僅有關開源本身,開源只是其中的一個組成部分。除此之外,開放的設計,開放的開發,以及開放的社區也是其中必要的環節,它能夠讓開放性變得更加完整,也能夠讓基礎設施真正發揮效用。

過去三年以來,在很多不同的領域,國際性的開源技術發展非常迅猛,在OpenStack基金會旗下,託管著越來越多的開源項目,這些項目是來自於業界主要的開源公司所奉獻。

為什麼他們願意把項目託管在OpenStack基金會旗下?

毫無疑問,這是一箇中立的平臺,它可以讓所有參與方從中受益。現在基金會中的領導型企業已經產生了非常豐盛的成果,並獲得了整個社區的認可。最新的三個比較有代表性的項目包括:Airship、 Kata Containers、StarlingX。Kata Containers項目的三個主要貢獻者包括華為、英特爾,HyperV。英特爾貢獻了Titanium Cloud的代碼,最後形成StarlingX的項目。這將對整個產業的發展起到非常積極和正面的作用。

我們知道,英特爾作為OpenStack基金會的白金會員,在推動開源社區發展、實現更加完整的開放性方面貢獻巨大。現在,英特爾又通過OpenStack、Kubernetes等技術並結合未來趨勢,推進Kata Container等項目。

英特爾耕耘開源社區,讓開源基礎設施發揮效用

運行速度快是容器明顯的優勢,但是因為各容器在共享虛擬機上運行時很難保證彼此之間的完全隔離,這就帶來很大的安全性問題。如果使用KVM,使用虛擬化的技術會完美解決安全性的問題,但是帶來的是對速度的影響。在Kata Containers產生之前,通用的解決方案是在虛擬機裡面運行容器,其結果就是運行緩慢。也正是為解決這個問題,英特爾發起了Kata Containers項目,解決安全性和速度之間的平衡問題。

Kata Containers的解決思路是通過為每套容器提供其專屬的、高度輕量化的虛擬機與內核來解決這個問題,在確保各個容器或容器pod能夠在真正的獨立環境中運行,且具備自己的網絡、I/O以及內存配額;此外,其還將通過英特爾為自家處理器構建的虛擬機化技術實現硬件層面的強制隔離。

英特爾與Hyper都分別致力於構建類似的解決方案。目前,Canonical、中國移動、CoreOS、戴爾/EMC、谷歌、華為、京東、Mirantis、Suse、騰訊以及中興等企業都已經支持這套解決方案,其中來自中國的電商平臺京東甚至已經開始在其數據中心內運行Hyper的runV技術。

對此蘇義德也強調,真正意義上的Containers必須要具備兩個基本特點:

第一個基本特點是速度快,它能夠在毫秒級或者更低的範圍內啟動。

第二個特點,它要符合CRI的標準(Containers Runtime Interface),這就涉及到基礎架構標準化的問題。無論是Docker還是Kata,其上層管理的編排層使用的都是Kubernetes,而Kubernetes正是通過CRI的理念標準化接口來進行管理。

Docker和Kata兩者看起來是競爭關係,實際上英特爾正在通過與Docker的合作,將Kata集成到Docker,其技術要點就是引入了輕量級虛擬化的概念。

為真正的互聯互通解決標準化問題

標準化是開源系統要解決互通的關鍵點,不同的設備首先要互相之間能夠交流,同時他們也要能夠和雲進行交流。

英特爾耕耘開源社區,讓開源基礎設施發揮效用

英特爾公司副總裁兼英特爾開源技術中心總經理蘇義德

以英特爾的風格,通過基金會把相關公司聚集起來解決標準化和互聯互通是最有效的方式。為此,英特爾參與成立了Open Connectivity基金會,顧名思義就是開放的互聯。目前,高通、微軟和三星等公司已成為基金會合作夥伴。除此之外,英特爾還在工業互聯網領域積極參與IGS開發和共享。

通過不同領域的不同廠商的合作,不同設備可基本實現互聯互通。比如車載和智能家居互聯互通,並且能夠互相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