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救常山百姓,三兄弟齊心協力;功成之後,卻爲排座次犯了難

文化之力量 使命之擔當

常山文藝 山高水長

文/王有軍

在常山縣青石鎮山溪邊村裡,有一座廟,叫“三官殿堂”,裡頭供奉的是三元大帝,也叫三官老爺。據村裡老人講,這個廟堂歷史非常悠久,雖然多次重修重建,但名號一直沒改過。

為救常山百姓,三兄弟齊心協力;功成之後,卻為排座次犯了難

山溪邊三官殿堂外景

傳說,這三官老爺是的兄弟三人,只不過是肉體凡胎,因為三人生性善良,樂施好善,後來慢慢就積累了道業,成了神仙。老大道業深,上管天,負責賜福,人稱天官老爺;老二下管地,負責赦罪,人稱地官老爺;老三則是管水,負責解厄,人稱水官老爺,大家合稱他兄弟三個叫“三官老爺”。

有一年,衢州地方遭了災,顆粒無收,山溪邊自然也逃不過厄運,老百姓挖盡了野菜,扒光了樹皮,最後什麼也沒得吃了,就把種糧也拿出來度春荒。命是保住了,趕到了種莊稼季節,卻沒種糧,這遲早還不是死呀!山溪邊的鄭氏族長一看,這不得了,忙去村裡唯一的一座土地廟,裡拜外拜地懇求保佑。土地公公一看四處都是災荒,也沒這麼大法力呀,於是就去求三官老爺救救黎民百姓。正好遇到了天官老爺,他痛快地答應了下來。

這天,山溪邊忽然來了個白鬍子老頭,牽一頭毛驢,馱兩隻口袋種糧,一路說賒種糧給人家,到莊稼收下來後算賬。當地老百姓一聽這事,都跑來賒,家家戶戶都種上了莊稼。

為救常山百姓,三兄弟齊心協力;功成之後,卻為排座次犯了難

一個白鬍子老頭牽著毛驢,在村子裡賒種糧

也趕巧,這一年風調雨順,莊稼長得出奇的好。山溪邊的老百姓喜獲大豐收,便裝好糧食,等著這個小老頭來結賬,可是左等右等還不見人。鄭氏族長想來想去,重新又來到土地廟裡還願了,同時祈求恩人現身,當面謝恩。

當天晚上,土地公公給鄭氏族長託夢了:給大夥賒種糧的是三官老爺,他是不會要種糧的!

鄭氏族長醒來後,就與大夥討論,怎麼辦?大夥都說“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那就給三官老爺立個廟吧。

於是,鄭氏族長請來風水先生,選好一塊風水寶地,蓋了一座“三官殿堂”,老百姓天天燒香供奉,非常興旺。

為救常山百姓,三兄弟齊心協力;功成之後,卻為排座次犯了難

三溪邊三官殿堂內景

卻說廟不蓋倒還好,一蓋又蓋出了問題。這天,“三官老爺”三兄弟在家聊天,偶爾說起三溪邊的廟堂香火很盛,風水又好,叫誰去看看呢?

天官擺起老大的架子說:“老二吃點苦,去看看。”地官擺起老二的架子,說:“老三腳快,還是他去吧。”水官想擺架子擺不開,沒有比他小的了,只好撅著嘴去了。

按理說,神仙駕雲一頓飯工夫就能返回,可是有個把時辰,還沒見水官回來,天官、地官都著急,於是天官說:“老二,你再去看看,為什麼老三這會還沒回來?”

老二沒辦法,便出去了,可一走半個時辰,依舊沒回來。天官心裡覺得奇怪,趕緊拔開腿,自己出動了,沒有一袋煙工夫,就來到了山溪邊的“三官廟堂”。幾步走到廟前,瞪睛一看,這三官殿堂規模雖不大,可週邊山清水秀,十分宜人。再邁進堂中仔細瞧,這不瞧還好,一瞧就火冒三丈。原來,這供臺上有三座金像,首席蹲坐著老三,次席是老二,剩下的下席自然是他這個老大了。

為救常山百姓,三兄弟齊心協力;功成之後,卻為排座次犯了難

三官老爺塑像(網圖)

天官老爺簡直鼻子都要氣歪了,這兩個兄弟,一點不講禮數,搶位置還挺快!唉,也罷,我也不爭這個首席,天官老爺就把真身附到了下席的金像上。

這兩個弟弟呢,一個也不敢吱聲,眼皮茸拉著。天官老爺坐在下席,心裡頭越想越氣,最後一個慈眉善目的善神,也氣成了一個吹鬍子、瞪眼睛、歪鼻子、咧著嘴的凶神模樣。

可老百姓不知道這情況啊,每次上香,都挨著順序給三官老爺燒香進供,許願的許願,還願的還願。哪知道,真正幫他們忙的天官老爺正坐在下席,顧自發著悶火呢。

後來,還是土地公公託夢,跟鄭氏族長告知了底細。從此,老百姓上香時,都反著順序,從下席開始進香送紙,以示對天官老爺的敬重。

為救常山百姓,三兄弟齊心協力;功成之後,卻為排座次犯了難

現在,山溪邊三官殿堂內的塑像太多太雜了

時間久了,“三官老爺”也明白了“公道自在人心”的道理,消除了兄弟隔閡,齊心協力地為地方百姓做事。因此,山溪邊這一帶土地就特別肥沃,加上風調雨順,老百姓日子越過越紅火。時至今日,無論哪個時節,人們都會到“三官殿堂”供奉香火,祈求保佑全家老小健康平安、事事順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