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爱如山,看看这位闺女笔下描写的严厉、固执而又传统的父亲!

父爱如山,看看这位闺女笔下描写的严厉、固执而又传统的父亲!

父亲不止一次提起他的两个爷爷,一起去考试,一起考中,后各任陕西两地知州,正因为这些家庭背景,我的爷爷没能逃脱文化大革命的批斗,年幼父亲的学业也深受影响。小时候的父亲,个性鲜明,聪明过人,但最终只读完小学便辍学了。

学龄前我印象中的父亲,总是发脾气,后来回想,那时的父亲,其实在以发脾气的方式,宣泄着他深深的无奈与郁闷。因为,农村户口的父亲,几经辗转,已经去铜川某个煤矿报到了,却受到家庭成份的牵连,被退了回来,村里与父亲同龄的人,背地里议论:他娃这辈子当不了工人,下辈子也别想!

父爱如山,看看这位闺女笔下描写的严厉、固执而又传统的父亲!

这件事情,对向来心气很高的父亲来说,应该是这辈子最大的打击了。父亲因此狠命的供我们姐弟三人上学,从不重男轻女,在那样艰难贫穷的日子里,我们没有拖欠过一次学费。养而又教,这亦足够让我以命去回报。

这么多年,每逢下雨,我便会想起父亲,想起小时候,家里只有一双雨鞋,下雨天姐姐穿,而我都是父亲背着接送。下雨天,一出教室门,就能看见父亲戴着旧草帽,拿着一张塑料站在学校门口教师房间的屋檐下。看见父亲,我便走过去,父亲帮我披上塑料,然后蹲下身,我趴上父亲脊背,父亲站起来,轻轻一抖,我便以更舒服的姿势,两只胳膊搭在父亲的肩膀。一路上,我都不说话,闻着父亲身上的烟味,看着父亲走路踩出来的稀泥窝,有一搭没一搭的听着父亲一成不变的语气、一成不变的教诲,无非是好好学习云云。童年时与父亲最近距离的接触,就是这样了,而这直接影响长大后的我对一个人是否有安全感的判断,那就是,他身上有没有烟味。

高中之前,我印象中的父亲总是忙于生计,带着母亲在贫困线上不停地挣扎,在农村人都安分守己种庄稼的八十年代,他们成亩成亩地种辣椒、种洋葱、种烤烟……父亲借钱只身去南山雇车拉回木棍,架在天井上一根根烤直,再与母亲用架子车拉着,每日里步行去赶方圆几公里乃至几十公里的集会去卖。中午我跟姐姐回家吃饭,便会看到母亲留在板案上的纸条,揭开锅,是尚有余温的饭菜,我们喂完自己再喂羊 ,完了去上学。

记得那是一个傍晚,门口玩耍的我看见父母推着空架子车说笑着进村,同村的乡邻羡慕的问起父母卖棍的情况,父母与他们轻松谈笑。我开心的迎上去问母亲:今天的棍都卖完了?母亲也开心地回答我:卖完了!

回家后放下架子车,母亲压低声音告诉我:今天生意特别不好,一根都没卖出去,棍都寄存在街道一个人家那里了,你出去千万别告诉别人。

父爱如山,看看这位闺女笔下描写的严厉、固执而又传统的父亲!

我只记得那时突然的失望,成年后每每想起,都是隐隐地心疼,想着我那么心高气傲的父亲,在那样的日子里,是怎样的隐忍。

父亲特别严厉,脾气也一直不好,所以,我们与父亲的交流极少,甚至于母亲让我去喊地里干活的父亲吃饭,我都需要鼓很大的勇气,我不敢在父亲睡觉时说话,不敢叫睡午觉的父亲起床吃饭,不敢去关心生病的他,更不用说去与他辩论,与他顶嘴。对父亲的爱,也如他爱我们一样,只能藏在心底。

而今,父亲已然是老了,头发花白,走路慢而且摩擦着地面,看着电视也会不知不觉睡着。五一回家,看着正干活的父亲,我说:大,你用不用推头?我给你推个头吧!父亲说:能行。然后立马扔下干活的工具,像个听话的孩子,坐在凳子上等我帮他理发。父亲很早就谢顶了,谢顶的部分,由于风吹日晒,与父亲的脸一样黝黑,他的头发,没有一根黑色的,但是发质很硬。推完头,父亲从我手中抢过笤帚,说太脏了,他自己来扫。

在我们姊妹三个中,父亲是偏爱我的,那是因为我的性格;但我也是挨打最多的,同样,是因为我的性格。而我,也深信,我是最理解父亲的那个孩子,我理解他的严厉、理解他的坏脾气;理解他青年时期的不得志、理解他步入老年后的不服老;我理解他的固执、理解他的传统,理解他与母亲时有的摩擦。客观的来说,父亲不完美,但作为他孩子的我,愿意去包容他的一切,不应因此减少对他的爱,一如当年高考失利,我要求他分地给我,让我自立门户,他对我的包容。这,应该是“天下无不是的父母”的最好解释吧?

父亲节的北京,阴天有雨,沁凉湿润,这样的天气,如父亲理智深沉的爱,又如我一上午湿了n遍的眼。

父爱如山,看看这位闺女笔下描写的严厉、固执而又传统的父亲!

这样的天,适合思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