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美了 生活好了——包村職工入戶日記

环境美了 生活好了——包村职工入户日记

环境美了 生活好了——包村职工入户日记

珠江網訊(通訊員 代志瓊)走進上村鄉小坡村凹腰村民小組貧困戶餘小香家的院子,老人在刷洗孫兒的鞋襪,看見我們工作隊的入戶,老人熱情地打招呼,忙起身找凳子,院子四周掃的一塵不染,柴草堆放整齊,家裡傢俱不多也不新,老廚櫃擦得鋥亮,櫃腳沒有任何雜物,老沙發乾淨整潔。雖不是奢華房屋、品牌傢俱,但卻感覺清爽舒服。

餘小香是2013年建檔立卡貧困戶,今年73歲,家人享受過技能培訓、勞動力轉移、農村危房改造等扶貧政策,於2017年底已經脫貧。

老人很熱情,與工作人員拉起了家常,老人說:“現在政策好了,兒子他們以前沒有文化、沒有經驗找不到工作,經過培訓也外出打工了,政府還給了補貼蓋起了磚房,住房也安全穩固了,路也修好了,日子越來越好了,脫貧奔小康了”,老人精神抖擻,滿臉幸福。

筆者不禁問老人,這麼大年紀了天天打掃一定很累吧,她說“乾淨是種習慣,閒不住,現在老了,地裡的活路也幹不起了,把家裡打掃乾淨了身體也鍛鍊了,精神也好了”。

一個下午下來,轉了一圈凹腰村民小組,像這樣乾淨整潔,“三堆”堆放整齊的是多數,群眾的熱情、淳樸、善良,村莊的乾淨、整潔讓筆者有了莫名的好感和感動,這是縣鄉村工作組改善人居環境宣傳、整改的結果,是鄰里之間好習慣的相互感染的結果。以小見大,通過教育引導、榜樣示範、鄰里乾淨文明好習慣的相互感染,讓一個個村莊顏值勁升。這大概就是所謂的人改造環境,環境也在塑造人吧。

像這樣的村莊自上村鄉治髒治亂提升城鄉人居環境專項整治以來,已經越來越多。進村入戶多了,一看環境衛生狀況就可大概看出生活水平狀況,然而生活質量的高低也不只有經濟物質的東西才可以體現。提升人居環境工作任重而道遠,山清、水秀、環境美了,生活質量也就提升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