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二孩,为什么有的暖心如诺一兄妹,有的冷漠如萌萌姐妹?

同样是二孩,为什么有的暖心如诺一兄妹,有的冷漠如萌萌姐妹?


1、

最近抽空看完纪录片《零零后》,除了反思我们到底该如何和孩子相处,作为二孩妈妈,我反复看了其中名叫萌萌的孩子成长记录。萌萌父母爱孩子的方式,是让她拥有手足之情。纪录片中,萌萌作为长女,深得父母的疼惜,当妹妹出生后,为了增进姐妹的感情,父母想方设法让姐妹多相处,甚至用昂贵的生日礼物换萌萌陪妹妹玩10分钟。然而,结果却并不是父母想要的结果,姐妹感情非但没有浓厚,萌萌所表现出来的反而是:不理解手足之情。她可以和同伴,和朋友自然相处,但是面对自己的妹妹和父母,却有着双方无法穿越的隔阂。

这让我想起之前《爸爸去哪儿3》里的诺一兄妹。其中有集刘烨请假,诺一竟然自己带着妹妹霓娜上节目。整一集里,诺一对妹妹的保护与爱,让人看得心都化了。霓娜因为爸爸不在有些害怕,诺一安慰妹妹,并让摄像机不要拍妹妹,走到哪都牵着妹妹的手,还主动给妹妹喂饭,霓娜洗手时他在一旁守着,怕妹妹弄湿衣服……这样暖心的兄妹组合,该是多少家庭想要的呀!

都说“手足情,是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为什么同样是二孩,有暖心如诺一兄妹,也有冷漠如萌萌姐妹,二胎妈妈到底怎么做呢?

同样是二孩,为什么有的暖心如诺一兄妹,有的冷漠如萌萌姐妹?

纪录片《零零后》里的 姐姐萌萌

2

二孩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不要在心理设局限

作为二孩家庭,和大多数家庭一样做这个决定都是需要勇气的,要考虑经济压力是否能承受(现在养个孩子花销可不小)、大宝是否能接受,妈妈是否能做出暂时的牺牲等等,对于我,最后促成下定决心要二胎的关键因素,竟然是来自我内心的呼唤:独生子女的我,从小就羡慕别人家的兄弟姐妹。既然我经历过独生子女的境遇,了解其中的缺憾,那么不妨让孩子结伴成长。

很庆幸的是,到目前为止,我家兄妹关系良好,哥哥有着天然的保护妹妹的兄长情怀,对妹妹的到来是欢迎的。可见,新闻里曾出现的:孩子因为父母要二胎,威胁父母说:你们敢生,我就敢死,这样的例子是非常极端的。《二孩妈妈一定要懂的心理学》的作者冯颖所发起的2015年二孩意愿及养育调查中,在所有参与调研的769个家庭中,528个家庭在二宝出生前询问过大宝的意见。其中85%的大宝同意生二宝,9%的大宝无所谓,6%的大宝反对生二宝。而且,二孩父母的经历证明,生育二宝后,大宝的变化是正向积极的,比如更加有爱心,有责任心,独立性更强,更会合作等等。

如此,当父母没有表现出重重隐忧时,二胎对于家庭的影响也就没有想象中那么大。“手足亲情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是一份不用过多干预就可以自然形成的感情。”对于像纪录片萌萌的反应,我个人认为很多方面是父母的心态与行为导致的,当你事先就设定:生了二胎,爱会减半,那么势必会影响你对大宝的行为。只有当父母表现出积极、平和时,才会给予孩子正面的引导。“我们对待孩子的态度,是他们与兄弟姐妹相处的最初模板。活出我们对他们的期望,他们间的手足情深也就真的实现了。”

同样是二孩,为什么有的暖心如诺一兄妹,有的冷漠如萌萌姐妹?


3、

当孩二孩妈妈,一定要懂点心理学

然而,不可排除的是,二孩家庭孩子的纷争、父母的教养困难绝对不可避免。而对于这些,冯颖的在其《二孩妈妈一定要懂的心理学》里,谈到一些观点,让我很受益,让我放下了一些曾经的执念,也让我更确信了我的一些行为,而这正是我们这些二孩妈妈应学习与了解的。

生了二胎,我们的爱会减半吗?

很多人不要二胎的理由是:无法将爱平分给两个孩子。然而,当我们拥有了两个孩子,我们真的必须把给他们的爱减半,平分两份吗?

作者冯颖认为,首先回到问题根源:爱,究竟是什么?

答案是:爱,不是时间吧,不是体力,更不是金钱。如美籍德裔心理学家埃里希.弗洛姆最知名的作品所说:爱,是一门艺术。

所以,即使是拥有二孩,爱不会枯竭,更不会减半。虽然时间少了,但浓度可以增加。所以,对待二个孩子,父母唯一需要做的是,需要我们多家练习,让爱的能力提升。

同样是二孩,为什么有的暖心如诺一兄妹,有的冷漠如萌萌姐妹?

二宝出生后,如何保护大宝的感受?

是的,无论父母如何强调孩子的感受,很难同时去顾及两个孩子。就像今天早上,哥哥在玩耍中不小心用东西弄伤了妹妹的额头。当时,我看到妹妹额头流血,第一反应是查看妹妹的伤口,处理伤口。等忙完一切再看哥哥时,只见哥哥愧疚地把自己埋在被子里,同时也害怕我们的责骂。我抱起哥哥,告诉他:我们知道他不是故意伤害妹妹的,但以后要小心,妹妹很小,还不会保护自己。你跟妹妹道歉就可以了。哥哥见我们没有责骂的意思,过来小心翼翼地看了看妹妹的伤口,然后亲亲妹妹说:哥哥不是故意的。妹妹看着,都不记得伤口疼,傻傻地笑了起来。事后,哥哥对妹妹以反常的温柔,表达着刚刚伤害的歉意。

对这件事的反应,来源我和作者一样,同样在阅读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一书后,明白对待两个孩子,一定要学会照顾大宝的感受。当我们过分地照顾小宝时,大宝很容易产生嫉妒的情绪,甚至故意伤害小宝。但如果我们就像处理两个好朋友的纷争一样来看待孩子之间的事情,那么你一定会发现,很多都只是无意的。因此,面对各种状况,首先去照顾孩子的情绪,比一冲上去就强调谁对谁错,更有利于关系的健康发展。我们同时接纳他们,那么他们必然会互相接纳。

同样是二孩,为什么有的暖心如诺一兄妹,有的冷漠如萌萌姐妹?

鼓励大宝维护自己的权益

我们经常会看到,如果两个孩子有冲突,很多父母会说:你是哥哥/姐姐,你让着点?让着点,有效吗?我看到的是,大宝会经常背着父母欺负小宝。那么,对待两个孩子,到底该怎么处理呢?

比如书中举例,一岁读的弟弟,还不会用言语去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时只能用“打”这个他表达喜欢的方式。这时,父母应该引导孩子:我知道你喜欢姐姐,我们可以亲亲姐姐抱抱,但打姐姐,姐姐会疼的。而不是,看着大宝被弟弟打,大宝在表示痛的时,你在旁边说:弟弟打下,能有多疼,你是哥哥,让着点。应该照顾到大宝的感受,并告诉大宝:如果你觉得痛,告诉弟弟/妹妹,你是想跟哥哥/姐姐玩吗?可以抱抱我,我不喜欢你打我哦。

可见,引导孩子表达,维护自身的权益才是正确的,责骂大宝,或让大宝违背内心的谦让都不适合二孩关系的健康发展。

学会放手,让孩子以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

所以二孩的成长,父母能做的是引导,而不是介入。随着孩子长大,他们之间的冲突会更多,你能解决得过来吗?然而,当我们学会放手,会发现孩子们都有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书中提到两个原则。一,让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我常常发现,当孩子们出现冲突,比如分享某件食物时,如果大人们没有介入,孩子会有自己的方式来分享。但一旦有成人介入,就会出现,你争他抢的局面,都个自己表明对自己不公平。“孩子们对情绪的感知远远胜过于成人,当他们从我们的语气中听到一丝不满,他们美好的心门就瞬间关闭了。他们收起了天使的翅膀,伸出小恶魔的尖叫,开始用爪子保护自己,扎上别人。”所以,作为父母,请停止帮倒忙,允许并信任孩子,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同样是二孩,为什么有的暖心如诺一兄妹,有的冷漠如萌萌姐妹?

在孩子的冲突中,成人何时需要介入?

如果,孩子们的确处理不好呢?首先看看,是真的处理不好,还是只是不符合你的期望。如果确实需要介入,成人需要把握一个度。《二孩妈妈一定要懂的心理学》里,提到“度”的几条原则:

1、对于孩子之间的普通斗嘴,我们可以不予理会,把处理冲突的机会还给孩子。

2、当冲突有所升级,两人剑拔弩张,有打架的趋势时,我们可以进行适当的引导:“看起来你们俩都很生气啊!你们能商量一个大家都满意的方法吗?”

3、当情况不妙必须介入时,我们也得果断介入:你们俩待在一起太不安全了,得冷一下!

关于何时介入,作者也列举了三种情况:

1、预判一个孩子将被另一个孩子锁上,这个伤害无论是肉体上的还是言语上的,我们都应该介入。

2、当两个孩子之间的冲突扰乱了整个家庭的秩序时,我们必须介入。比如两个孩子的争执影响了整个聚会的氛围。

3、当某一个问题反复出现,迟迟无法找到解决方式时。但介入不是判断谁对谁错,而是为了打开封锁了的沟通渠道,帮助他们重新回到解决问题的道路上来。

同样是二孩,为什么有的暖心如诺一兄妹,有的冷漠如萌萌姐妹?


4

手足情,是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当了解了孩子的心理,找到正确的方式来引导时,养育两个孩子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很多时候,我们都是自己设限太多,焦虑太多。手足情是天然存在,有多少小时候吵架吵翻天,大了感情无比深厚的例子在默默地证明。父母修炼自己爱的能力,尊重孩子的感受,他们之间必然会有着健康、正常的手足之情。对二个孩子的未来我充满了期许,我希望,当我的孩子大了,他们之间有他们的秘密,而不用事事都向我报备;我们希望他们之间保持各自的个性,相互扶持;我希望他们在很多年后,能对我说:妈妈,感谢你,让我拥有父母之外的手足情。

我内心笃定:手足情是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最后,用《二孩妈妈一定要懂的心理学》里我很喜欢一段话作为结尾:

作为父母,我们更需要提醒自己的是,尽可能不要去破坏手足亲情的自然形成过程,让孩子们在经历这些困难与挑战时,有勇气迈过去。而这份勇气,正是源自于我们的爱和信任。让孩子们感受到我们的爱,他们才能互相表达对彼此的爱;让他们感受我们的信任,他们才能相信自己在遭遇分歧与冲突时可以找解决的办法。我们让自己成长起来,比让孩子成长起来更有成效。



  • 文/范恒杏(头条认证自媒体、家庭美育推广人、豆瓣亲子专栏作者、品酒师。编著出版有《葡萄酒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