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山这些寨子的名字是怎么来的?你可能不知道(稼依镇第一期)

【导读】地名,记载了地方的历史和现状,行政区域的变更,反映了当地的地理、地貌特征、民族、自然资源、文化等状况。我们要认识了解自己的家乡,就先从认识家乡的地名开始吧!

稼依镇在砚山县西北部。东接维摩乡,南连文山县红甸乡,西靠平远镇,北邻邱北县腻脚乡和树皮乡。总面积227.3平方公里,辖大稼依、小石桥、小稼依、落太邑、店房、补左、新寨、大尼尼1个社区7个村民委,61个自然村。镇人民政府驻大稼依,距县城58公里。

砚山这些寨子的名字是怎么来的?你可能不知道(稼依镇第一期)

稼依辣椒城

本镇地势较平,大部地区在稼依坝内(平远坝子的一部分),海拔1440-1470米。坝子东北边缘为低山和丘陵,海拔一般在1500米一1600米。最高点为西北永和村民委与邱北交界处的大地坡,海拔1791米。水系为红河流域泸江水系,有稼依河及发源于邱北县的主要支流,于蚂蚁河处汇合出境,在文山市的席草寨注入盘龙河。

大稼依:稼依镇人民政府、稼依村民委驻地,在镇境中略偏西南,距砚山县城58公里,坝区。原名架衣后以依靠庄稼为业更名稼依。开远一砚山,邱北公路北侧稼依豆腐和稼依黄烟历史悠久,颇有名气。

大稼依社区:辖区在稼依镇中部。坝区。辖2村,920户,4707人,汉、壮、彝等族。1930年为六山镇,1950年为开远县平远区稼依乡。1958年划归砚山县,同年并入文山县为光明公社大稼依大队。1961年恢复砚山县为平远区大稼依公社。1970年为稼依公社大稼依大队。1984年为稼依区稼依镇。1988年元月区改乡为稼依村民委。

横胆冲

:在大稼依东北3公里。山区。22户,113人,壮族。该村旁有一山横堵山冲,“堵”后演变为胆,故名。

落太邑村民委:辖区在稼依镇西北部。1952年隶邱北县树皮区为落太邑乡。1958年为邱北县星火公社落太邑乡。1960年为树皮公社落太邑管理区。1965年划归砚山县为平远区落太邑公社。1970年为稼依公社落太邑大队。1984年为稼依区落太邑乡。1988年元月区改乡为落太邑村民委。有耕地5,846亩。粮食主产稻谷、玉米。经济作物产花生、辣椒、烤烟。以驻地得名。

落太邑:村民委驻地,在稼依西北10公里。彝语。“落”一清香树;“太”一好;“邑”一水;意即清香树下的好水,以村旁清香树下有一清凉山泉得名。

阿空:在落太邑西北3.75公里。。苗语,“阿”一那里;“空”一处;意为那里的空处,村居一空地旁,故名。

山后:在落太邑西北3公里。村居大山背后,故名。

土基冲:在落太邑西北2公里。半山区。村居山冲,该村初建时,多以打土基为墙故名。

上塘子:在落太邑北3.2公里。村居水塘下得名。

腻木果:在落太邑北3.5公里。含义待考。

大坝:在落太邑西北4.5公里。以驻地有堤坝得名。

偏坡:在落太邑西南4公里。村居山坡得名。

所文寨:在落太邑西2.5公里。彝语,“所”一两;“文”一家,意为两家人居住的地方,以建村时仅有两户居住得名。

八哥洞:在落太邑东北1.5公里。村处常有八哥栖息的石洞旁得名。

干龙树:在落太邑东北2.5公里。以村中一干枯的祭龙树得名。

中寨:在落太邑西南3.25公里。村居高寨和偏坡村中部得名。

高寨:在落太邑西南3.2公里。山区。该村原名烂木桥,后因1958年修水库迁居高处,故名。

小龙潭:在落太邑西南1.5公里。村居小龙潭旁故名。

老马寨:在落太邑东南3公里。以建村时马姓首居得名。

偏舍棚:在落太邑东南3公里。彝语,意为长苞茅草的地方,以该地多苞茅草得名

新农村:在落太邑东南1.75公里。该村1959年由落太邑迁至此新居故名

龙潭寨:在落太邑西南5.75公里。以村内有一龙潭得名。

老干冲门

:在落太邑西南3.75公里。该村是由阿空,烂木桥迁来定居,村居经常无水的山冲口得名。

(未完待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