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大學和不讀大學的差距在哪裡?

Kimi-Dan


讀大學和不讀大學的差距在哪兒?

每年6月上旬,是全國高考的日子,十二年的寒窗苦讀,學子們竭盡全力,奮力拼搏,為的能順利的考取自己夢寐以求的大學。



(一) 素質不同


素質範疇很廣泛,這裡的素質只是說知識儲存量。曾看到一次調侃說,有一個人看到海邊的夕陽,非常激動,情不自禁的說了一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旁邊的一位屌絲大聲的喊了一句“哦靠,這麼多鳥”,雖然我不知道題詩的人上沒上過大學?但是,說後面一句的傢伙肯定沒上過。這就是知識儲存的區別。


(二) 社會地位不同


大學生畢業了,他可以進央企,國企,考公務員,事業編。….這些帶點金光閃閃的單位,在招收人員時第一個門檻便是要某某大學的招牌。


而對沒有上過大學的人來說,這種高大上點的單位與他們豈止是用失之交臂來形容?這就將孩子與孩子之間的社會地位無情的拉開了距離。


當然,也不是說,沒有考取大學的人就找不到好單位,只是說,沒有考取大學的人在入門和以後工作中的付出會辛苦很多。

(三) 社會報酬不同


據國家統計局出具的一項報告中顯示,大學畢業生總體就業穩定。全國平均工資是3988元。這個數字包括最西部地區。



而沒有大學畢業的社會青年平均工資是2801元。而且乾的事是苦活累活居多。並且國家在對大學生就業的有關政策還在不斷傾斜。


(四) 世人眼光不同


讀了大學的孩子在社會上得到的認可度和信任度都居高。而沒讀過大學的人相對而言,在人們的眼光裡多了些鄙視或否定。


(五) 人脈圈的不同


讀過大學的人,在大學裡接觸到許多優秀的精英,這些精英便是日後的人脈資源。與優秀的人為伍,自己也會不斷優秀,不斷提升。人脈圈子的檔次高低與一個人事業成就的大小息息相關。


所以說,如果條件可以,希望那些還在懵懵懂懂的少年朋友們,加油努力,你的付出總有一天會給你回報的。共勉!


幸生


這個問題很有趣~

有人覺得,大學生涯最重要的是得到畢業證,有了畢業證,在找工作時就有了很好的敲門磚——但是,如果你沒有真才實學,這個敲門磚並不能幫助你未來在職場上繼續走下去。


有人覺得,大學生涯最重要的是學到的知識,有了更多的知識,你在工作時就會有更高的起點——可是,現在可是互聯網時代,知識的門檻越來越低,我們可以通過各種書籍和網課學到想學的知識,這並不是大學才能帶給你的。


在我看來,在大學裡最重要的,不在於畢業證,也不在於知識,而在於 資源。


【1】


擁有知識固然能提升一個人的價值,可它並不能為你帶來核心競爭力。

但擁有「獲取知識的方法」可以。


「擁有知識」 和 「擁有獲取知識的方法」之間的關係,就類似於「授人以魚」和「授人以漁」的關係。擁有很多魚固然很好,但是魚總會吃完。而捕魚的方法卻是令人受益終生的。


而大學,恰好提供了這樣一個資源——師資

大學裡優秀的教師會盡心盡力教你「捕魚」。

而在大學外,這樣的老師很罕見,只能靠自己摸索,也可能走很多彎路。


【2】


一個人在社會上的命運由什麼決定?

很大程度上,是由你身邊的人決定。

如果你周圍都是平凡的、比你弱的人,那即使你很努力,上限都很難太高——因為你周圍的人沒有比你更好的能力和眼界,他們並不能給你提供優秀的資源。即使你自己很上進,也容易被拖累。

但如果,你身邊有一些很優秀的人,一切就會變得不同起來:你的努力,總有厲害的人會看到。他們可能會祝你一臂之力,帶你走到更高的平臺。

而在大學、尤其是優秀的大學裡,你能遇到那些優秀的人——他們現在是你的同學,未來可能成為你人生路上同行的夥伴。

在學校裡,你和他們一起學習,一起玩耍;

在畢業後,你和他們互通資源,互相幫助。

你的人生之路會變得更輕鬆。


更優秀的老師和更優秀的同學,這便是在我心中,大學帶給我們最重要的、能帶來差距的兩件東西了。


曾加


科學數據表明,讀了大學的人,普遍幸福度比較高。其實這句話並沒有那麼難理解,也不是隱含著多麼高深的科學知識。

讀過大學的人,可能會從大學認識這一生中最重要的朋友,愛人,貴人等等。那個朋友圈,肯定是跟小學同學的朋友圈是不一樣的。那個圈子裡,各個都有文化,各個都有抱負,各個都有才能。不僅如此,每個人都是個潛力股,說不準十年二十年後,坐的是哪個領域裡的高層交椅。所以你的社會人脈層次基本上從大學裡成型。再說,小學或初中畢業的就不再讀書的,不用吹什麼白手起家創多少億,也不說爹多麼有關係多麼有錢,畢竟大部分人還是來自普通家庭,畢業後大部分能從事的基本都是不需要文化的工作,比如刷碗,服務員,搬磚……這裡不包括汽修,美髮,廚師等等,因為這些職業畢業完小學初中後,肯定要進修專業的,不管是上學進修,還是跟著師傅私教,除了那方面的天才以外,都是要繼續學習的。那些小學初中學歷的人,社交圈定型在社會最底層,所以想改善自身狀況,不會那麼容易。




再則,關於一件人生大問題上,婚姻。很多人會說,女人讀書不如嫁得好。但是其實這句話是個謬論。一個女人,沒有讀大學,天天混在刷盤子,服務員的圈子裡,如何遇到家境好,有修養,有文化的男人相知相愛?這不是明擺著要在一群不懂得奮鬥,沒文化,沒修養,又沒錢的男人堆裡做選擇嗎?這裡不包括大學生兼職,而且一個可以不努力賺錢的情況下還會做兼職賺錢的男孩,也不會愛上要啥啥沒有的服務員女孩。別說貌美,大學最不缺的就是各種美女。所以,無論是男孩還是女孩,都要努力去讀大學,在那裡雖然不一定能找到最好的那個人,但是起碼已經是社會篩選過的一批人,比起魚龍混雜的社會最底層,肯定是優秀得多。




然後,思想層面上會比小學初中學歷的人有區別。第一,小學初中學歷的人會拿一個根本就不知道存在否的小學沒畢業的大富翁朋友來取笑大學生才幾千元的月薪,而大學生絕對不會因為你過得好而取笑你。第二,大學生不會圖國家的免費醫療和免費教育,因為他們從中考高考的廝殺裡,早就明白了,要想成功就要靠自己,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只有因為文化低做不了高工資的工作的人,由於生活拮据而天天妄想國家能白養活自己。第三,大學生不會辱罵留學生,科學家或對國家有貢獻的人,留學與否,去往哪個國家,這都是個人的選擇,愛國與否在於個人的信念,但不是法律規定。科學家辛苦研發了近一二百年可能都用不到的發明,大學生會學習該科學家的遠見,而不會噴他浪費了國家的錢和資源。還有其他領域由於字數關係在此略。第四,關於日本,韓國等問題上,大學生會分析得比較理性。不會說日本爹,哈韓狗之類的詞,也不會否定他們的一切。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實事求是。他們的優點我們要虛心學習,然後趕上,再超越。真正的愛國從來都不是自欺欺人,更不是由於自己的愚昧矇蔽雙眼。而小學初中學歷的人,由於認知和素質的缺陷,否定他們的一切同時,甚至還會破口大罵。第五,關於外語上,大學生不會說學外語就是崇洋媚外。比如英語,英語在世界的地位這麼高,並不是因為很多人在學習英語,而是因為美國英國本來就很厲害,他們掌握著世界頂級的技術等東西。如果我們不學英語,就會看不懂那些東西,到時候會更加落後。如果能像俄羅斯那麼強大,不需要英語母語國家的任何東西,國家才不會管你學什麼語言。小學初中學歷的人會問,會說流利的英語,韓語,日語等等很驕傲嗎?我會告訴你,是的,很驕傲。你只會說母語,甚至精深的母語其實都搞不定,你在自豪個啥?不學人家的語言,怎麼了解人家的各方面?對人傢什麼都不知道,何談超越?



其實讀不讀大學,差別不只這些。讀了大學後,會在各方面優越於低學歷者,所以幸福度高是自然的了,至少不會天天因為基本的生存而發愁。關於馬雲等富豪,大學生會持有學習的態度,那種志向,會讓人幸福。而低學歷者,嫉妒馬雲,恨馬雲,感覺他拿走了社會底層人士的錢,這樣的心態,如何幸福?剩下的各位自己去領會吧。如果誰想把自己低智商的標籤亮出來,就繼續在下面噴你們那小學沒畢業就成大富翁的朋友吧,繼續吹再高的學歷,還得給小學生打工吧,雖然現在的領導至少本科研究生起。不怪你們,你們沒有機會進入高層觀賞那裡的風景,所以依然拿著50年代的事例給自己貼金,只要你們能撿起來那點零碎自尊心,隨你們怎麼開心。


數字秘密


上過大學的,畢業後找工作會有很多條路走,可以考教師資格證當教師,可以考公務員,還可以出去找工作。大學生找的工作跟沒上過學的找工作的最大的差別就是,大學生找的工作最起碼有五險一金,那些外出打工的,沒有技術的人找的工作有幾人能有五險一金啊,五險一金能使你一生的治病就醫有保障,你退休之後有退休金可以拿。那些在工廠流水線上打工的人雖然一個月能拿3000多的工資,但每天工作10小時,每個月還會換白班和夜班,這是拿未來的生命掙現在的錢啊,那些沒一點技術性的流水線工作,一旦工廠倒閉,或者當你60歲以後,該何去何從呢?

大學老師會說畢業了千萬別去工廠,但大學生就算去工廠,做的工作也是沒上學的沒法比的。我大二的時候,去富士康打過暑假工,暑假工廠不缺人,所以是以長期工的身份進去的,招聘面試就搞了一天,面試時面試的人得知我是大學生的時候,說了這樣一句話,“你也就是大二,你大學要是畢業了,拿著畢業證就可以來應聘辦公室了,還應聘什麼普工啊,你考慮一下畢業後要不要來啊。”當時只是敷衍一笑,但對我觸動很大。誰說“讀書無用論”的,你沒念過書的每天只能在流水線上重複機械性的動作,上過大學的在工廠跟你們拿著可能同樣一個月3000多的工資,但每天在辦公室工作8小時,而且工資會逐年升高,沒上過學的在流水線上一輩子工資也不會有太大的變動,你有什麼資格看不起大學生?


大學生活特有的模樣


以前經常聽到這樣一句話:“考上了大學你就輕鬆了!”

中國的教育制度與西方一些國家不一樣,別人是考大學容易,畢業難,我們是考大學難,畢業容易。許多家長對孩子最大的期望就是能考上大學。

上了大學後,家長對孩子的教育關心程度也就下降。因為在大多數人的心目中,只要上了大學就不用管了。可事實往往和他們的期待相反:考上了大學,戰爭才剛剛開始。

我有一個表妹,17年高考,考上了一所普通的二本院校。前兩天,我們一起吃飯。一頓飯下來,從頭到尾就聽到她一個勁的抱怨這個學校哪裡不好,哪裡又特別變態,我只能一直保持微笑,扮演包容大哥哥的形象。

其實表妹的各種抱怨我又何嘗沒有過,只能說是高中老師給了他們太多關於大學美好的遐想,這種遐想讓很多人喪失了上進的動力,進了大學以後完全沉浸在沒人管的自由中。我曾經給一些大學生上課,他們表現出的精神狀態迷茫又焦慮,想象中的青春愛情劇並沒有上演,有的只是頹廢與墮落,既沒有前進的目標,也沒有上進的動力。

大學裡是一念天堂,一念地獄。

之前網上流傳這樣一句話“大學生就是,間歇性的躊躇滿志,持續性的混吃等死”!

不得不說這句話完美的概括了現在許多大學生的心態:平時總在抱怨上的大學不好,如果高考的時候能夠再努力一點,就會怎樣怎樣,如果多背幾道數學公式,就能上哪個學校……可惜沒有如果。

你高考沒考好,沒關係,現在給你考研的機會,讓你可以重新選擇學校機會。於是他們就又一股腦兒的要去考研。上圖書館借了一大堆書,甚至是做好了完美的學習計劃。結果呢!當別人問到你要考哪所學校?考什麼專業?為什麼要考研的時候。除了不知道,沒有其他的回答。

前些年特別流行這樣一句話:“沒有掛過科的大學,是不完整的。”其實我到現在都不明白這句話“流傳”的意義是什麼。難道不好好學習,考試不及格變成了一種驕傲嗎?我們不應該告訴學弟妹們,大學裡儘量不要掛科,儘量高分。而不是六十分就行。

不知道什麼時候我們的標準這麼低了。小時候,我們不是還因為老師失誤加錯一分而斤斤計較嗎?不是還因為了比同桌多考一分而私下激動很久嗎?

雖然分數並不是衡量一個人學沒學到知識的標準,但它卻是一學期的學習態度的一個參照。大家不都說,中國現在最不缺的就是大學生嗎?如果還沉寂在自己自以為是的小世界裡,那麼你在影視劇裡看到那些因找工作而焦頭爛額的人,可能下一個就是你。

有個朋友曾經說過這麼一句話:“沒法拼自己,就只能拼同學。”看似玩笑地一句話,卻說出了一個事實。

大三了還沒過四級的你,是否有個已經過了託福去英國做交換學生的同學,還沒掌握足夠技能的你,是否有個已經去過你夢想的電視臺實習過的同學……

現在沒有那麼多約束的你,就像一匹脫了僵的野馬找到了可以四處奔騰的草原。熬夜玩王者農藥;上課刷各種電視劇、綜藝;一言不合就ktv酒吧。還沒月底就吃土了。

如果不努力,可能未來,你吃土的時候甚至不能找媽媽。

大學生的壓力更大。

SHE有首歌《不想長大》中有這樣一句歌詞“我不想,我不想,不想長大。長大後世界就沒童話。”小時候的我們想長大,因為沒有那麼多束縛,長大後才明白,那些束縛有多麼珍貴。

朋友圈裡看到過這樣一段文字:“畢業前老媽問我還有沒有錢,我會說沒有,現在老媽問我,就算沒有,我也只能說還有很多。”這也許就是成長的代價。

可是如果,你沒有能力自己找工作,又或者是連父母幫忙找的工作都勝任不了。那怎麼辦?難道也要做啃老族嗎?難道我們也要四年後,回想起大學時代,要為沒有好好聽過一節課而悔恨嗎?

有個大學生私信我,她說她不想就業,就想讀書。她認為就業壓力太大,所以想再多享受幾年父母養著的日子。

可是之後呢!不也同樣面臨著就業所帶來的壓力嗎?不同樣也得養家餬口嗎?

有人說:“你這輩子最記得的就是你的高中同學和大學室友。”之前網上有個帖子是吐槽大學室友的。裡面各種說怎麼跟室友相處不來!對方有什麼不好的習慣之類的。

大學就是個半個社會,這就要求我們在人際關係的處理上要十分慎重。不要以為你跟誰誰關係十分好,就能跟人家推心置腹,把自己的所有的私事都告訴人家。也許這是你對朋友信任的表現。可是血淋淋的事實告訴你,除了你爹媽,沒人有會永遠替你保守你的小秘密。

總有一些人喜歡在飯桌上指點江山,今天說導員的不好,明天講室友的不是,他們以為自己說說就是,誰知道這些話轉頭就會傳進當事人的耳朵裡,每個人都覺得自己相信的人特別能守秘,可是秘密的等級是不同的,對你來說很重要的事,可能轉了兩手以後,他只會認為是很平常的事,這時候連他自己都意識不到自己在洩密。

不能改變環境,也不能隨便適應環境

以前大家總說“你不能改變環境,那就適應環境。”但其實這話特別不負責。

改變不了環境,就一定要適應環境麼?身邊的人都在墮落,都在混吃等死,難道我也要陪他們一起墮落才好麼?

當一個宿舍的人都在沉迷娛樂,你為了不掃大家的興,而去參與自己不想去做的事,最後難受的還是自己。

臺灣有部電視劇叫《我可能不會愛你》。講述的是一對男女從敵人到朋友再到情侶的故事。女主角是一個特別有主見的人。她曾經對男主角說過這樣一句臺詞:“如果有件事讓一方不開心,那就不要進行下去,這樣大家才不會累!”

有時候我們為了更好的融入到一個環境中,或多或少要做一些違背自己真實的意願,甚至討厭的事!這樣是對不起自己的。自己不想去就不要勉強。

上了大學就放鬆了?

不,上了大學戰爭才剛剛開始。演習結束了,同學們,歡迎來到大人的世界,歡迎來到需要警醒自己的世界。

“你要做一個不動聲色的大人了。不準情緒化,不準偷偷想念,不準回頭看。去過自己另外的生活。你要聽話,不是所有的魚都會生活在同一片海里。”——村上春樹


老李校長


大學生月薪5千, 朋友高中輟學變成了自己的老闆, 有人說這大學不讀也罷。真的是這樣嗎 ?讀大學和不讀大學的差距在哪裡呢?


如果要說有大學文憑和沒有大學文憑到底有什麼區別, 那麼可以說 一份好文憑, 好學歷真的很重要, 因為無論是任何工作都會寫明學歷要求, 一份大學學歷就是一份工作的敲門磚 ,但如果你大學四年, 完全是在吃吃、 睡睡 、逃課、 戀愛 、遊戲、娛樂中虛度。 畢業後覺得自己一無所有, 那麼抱歉, 這份文憑也僅僅只是敲門磚。

如果要說大學真正能給你帶來什麼收穫 ,那就當屬個人思想上的成長了 ,大學的活動很豐富, 你有時間和精力去接觸更多新鮮的東西 ,視野開闊了。 思想上的格局也會更上一層樓, 四年時光 ,說長不長 ,說短不短 。會利用的人能收穫一個更好的自己 ,放縱自己的人就只是換個地方活了四年 。

誰的人生都不能複製, 說到底, 重要的不是讀沒讀大學 。而在於你如何利用這段時間,

換句話說大學只能帶給你, 一塊工作的敲門磚 ,一個嶄新的人脈圈 。以及更多的理論知識, 而這只是開始而已 。

但如果要談論差距, 只能說優秀的人永遠會想辦法更優秀 ,人與人的差距又其是這四年能夠分辨 。蘿蔔青菜, 各有所愛。 工作也沒有高低貴賤之分, 自己選的路, 適合自己就是最好的。


愛問愛答


答題之前先瀏覽了一下群裡的答案,五花八門林林總總,說什麼的都有。



看到一個媽媽說,她女兒的小學同學,沒讀大學,上技校後去機場做了地勤,照樣每月賺四五千。而她的女兒大學畢業,自己做公司,雖買車買房但做得真累。她還有一個女兒大學畢業去了京東方,每月四千,只好辭職去學設計。而小女兒也有個小學同學,沒上大學作直播,每個月也賺萬八千的。女兒大學學費花了小10萬了,這個大學難道白唸了?這個媽媽困惑:怎麼解釋這一切?

看得出這個媽媽很可能沒讀過大學,因為她的文字雖通暢,但一路感嘆號,像是在怒吼。她的困惑可以理解,但這恰恰說明她真的需要讀一個大學,因為以她現在的認知程度讓她明白為什麼要上大學還真的有點難度。好在她並不糊塗,她的兩個女兒都上了大學。

為什麼要讀大學?首先我反對以功利的目標去判斷這個問題,尤其是以畢業後的那幾年賺錢多少去判斷。

為什麼要讀大學?我的回答是,為了孩子的幸福。

我們所有為孩子的努力,都應該著落在孩子的幸福上面。那些讀書賺錢、找個好工作、光宗耀祖、找個好老婆好老公,統統見鬼去。

我教育孩子,栽培孩子,在他(她)身上花錢,給他(她)營養和溫暖,給他(她)無盡的愛,都是為了讓他(她)日後過的好,不要我們跟著操心,都是為了讓他(她)健康、幸福、快樂。

在這個大目標面前,一切都是浮雲。

為什麼孩子上了大學會更幸福(當然,不上大學不一定不幸福)?

我們當下身處的社會,已經現代化了。現代化的含義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已經開始脫離所有的財產依附。就是說,人的個性開始張揚,人的選擇更加自由。

實踐證明,在現代化的社會中,一個人的成長也需要一些充分必要的環境。尤其是青春期裡。設想一下,大多數孩子都是在這樣的、已經被證明是利大於弊的環境裡成長的,而且實踐也證明,這樣的成長成功的概率高、失敗的概率低。



大學與中學比,有什麼不一樣?有一個不太恰當的比喻,中學是鹹菜缸,它只會讓其中的內容發生物理學變化。這種變化是可控的,也是可以量化的。小學、初中、高中,一路走來孩子的知識存量發生遞進式的變化。好的學校差的學校,快班慢班,你花錢上補習班,你投入的資源和結果會成正相關關係。

尤其是現在,中小學已經成為高考技能的訓練場所,進了小學是為了上一個好的初中,進了初中是為了上一個好的高中,進了高中是為了上一個好的大學。只有大學不是的。沒聽什麼人說我進了某個大學是為了考個讀研讀博的好學校。

大學的確不同於中學。

大學是一個醬缸,一個酸菜缸。它裡面的內容不會是物理學變化,而是化學變化。更有意思的是,這種化學變化的機理是不能量化的。而且,誰也說不清楚是哪一把鹽哪一滴醋發生了作用。大學強調的是機制,是整體機制在發生作用。同時,構成這些機制的元素也同樣重要。


有一次我陪一個同學去北大看他的女兒。我這個同學是外地一所大學的校長。我們趕在中午飯點去的,可是孩子課程很緊,下了課就要趕另一節課,中午沒有時間一起吃飯了。我們買了一張油餅塞給孩子。孩子說,你們要是有時間來和我一起聽課吧,這樣我們還可以多呆一會兒。於是我們就一起進了北大的課堂。

教室裡人頭攢動,座無虛席。進來一個老師,把電腦接好就說,我們可以上課了。然後就講了起來。

我觀察沒幾個人在聽課,都在忙自己的。就問那女孩怎麼回事兒,沒人聽課啊。女孩說,選這門課只有三五個學生,其他人都是在這裡上自習做作業的。北大規定,一門課只要有三個人選就開課。可是那段時間學校圖書館和閱覽室正在裝修,加上自習的教室又少,只能自己找地方見縫插針。好在北大自由散漫,只要你是註冊的學生,任何一個教室,只要有空位子,不管是不是在上課,你都可以直接進去寫作業。

這堂課上得很好玩,因為沒選這門課來打醬油的學生居然與老師就古印度的某種習俗爭論起來。老師完全不介意你選沒選他的課,反正有人和他交流就高興。


這門課是居然是古代印度哲學!下課後我問女孩,你學的是資環專業,為什麼選這麼高冷的課?女孩說,剛上大一沒經驗,選課的時候手忙腳亂,最後想選的課滿了沒搶上,為了湊夠學分才選了這門課。不過選的這門課也不錯,聽說是哲學系的王牌。

我說,下學期再選課,我們發動親朋好友,一人一臺電腦,一起來選。女孩笑著說,不用了,有個高中同學,奧數冠軍保送來的,在數學系。他發明了一個搶課軟件,可以用零點一秒的時間搶到心儀的課程,下個學期想選課那男孩全包了。

我和同學面面相覷。我那個同學感慨,說北大與他所在的學校很不一樣,一些小小的細節,處理得看似漫不經心,卻表現得大氣和灑脫。我心裡想的是,一些我們看似複雜的事情,在年輕人面前竟如檣櫓灰飛煙滅。

就是這樣,初高中解決的是知識和技能問題,所以它是累加的物理變化。大學解決的是方法和思想的問題,所以它是無法量化、沒有邊界的化學變化。

大學生活給青年人未來的選擇提供了更多更好的機會。在我們日常的生活中和工作中,有許多美好的事物。你要享受這些,就需要更多的能力和境界。就像那位媽媽為什麼只看到了錢?因為以她的眼界和能力,無法觀測到金錢以外的美好。

舉個例子,工作和薪給待遇,如果你是中學學歷,很可能就只能為了賺錢而賺錢。不排除會有高薪的機會,但要配合其它的資源。諸如你家族的實力、所在的區域(比如北京城郊的拆遷農民)、還有一些你與生俱來的稟賦(美貌、身高和某種特殊天分)等。而你如果讀一個大學並且讀得不錯,你在找工作時就可以完全不需要考慮這些你可能夠不著的外在條件。

再比如娛樂。一箇中學畢業的人,如果聽個帕瓦羅蒂,看個百老匯音樂劇,讀個愛麗絲門羅的小說,他很可能不感興趣。可你讀完大學,隨著你文化程度的提升,你的品味和能力,還有境界和觀察範圍,會有實質的變化。

也許你會說,我不需要這麼多選擇,每天下班一壺酒一圈麻將,挺好,我滿足。可問題是,你都不知道除此以外的美妙,就不知道你放棄的是什麼?餘非魚,安知魚之樂也?

作為家長,要給孩子提供基本的教育機會。我讓你多了選擇的機會,你不感興趣不需要可以放棄,但不給你提供獲得這些的條件就是我沒有盡到責任。

還有,孩子們是要成家的,成了家就有下一代,下一代的教育,與父母受教育程度關係就太大了。

一個人的世界有多大,取決於你能在多大的範圍內選擇。我讀了大學,可以比高中生有更多選擇,儘管我也可能去與另一個高中生搶飯碗,但高中生搶不了我的飯碗。我如果讀個985,211,雙一流,就有可能走得更遠,有機會按自己的心願做點什麼。

更重要的是,幸福的密碼是掌握在自己手裡的。當自己的長輩沒有能力傳授給我們如何才能幸福的時候,就只能通過多讀書、受更多的教育來獲得。

退一萬步說,讀個大學,與一群優秀的年輕人一起度過青春期,一起哭一起笑,讓他們變成一輩子的朋友和人脈,不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嗎?

哪怕談個戀愛,身邊就有優質的資源可用。那個令你心動不已的人就在你眼前晃來晃去,談一下又有何妨?談崩了,身邊的死黨給你出出主意開導一下。談成了,美妙的感覺和身邊的人分享一下。如此大好青春,豈不樂哉?

青春期難道不該在大學裡度過嗎?


艾米麗艾拉


要說差距,其實讀過大學的也未必就能比沒讀過大學的有錢,但是差距還是有的。

首先,起點不一樣,讀過大學的,在學歷上就有了差距,很多用人單位的招聘條件就是要本科以上,還有公務員考試,都需要有本科以上或大專以上,這一個起點機會,沒有讀過大學的人就沒有這個起步條件。而讀過大學的人,起碼就有這個資格去競爭。

其次,生活經歷閱歷都有差距,大學學習生活中接受高等教育,視野接觸到的事物都是有差距的。沒讀大學的人起點不高,過早的涉足職場,接觸到的基本都是工作的底層。這對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都是有很大的影響的。這就形成了思想上的差距,所以層次不同。

最後就是人脈圈的差距。讀過大學的人,在大學校園裡接觸到的有很多優秀的人,他們各有各擅長的本領,非常上進努力。與優秀的人為伍,自己也會受其影響,變得優秀。而沒讀過大學的人,人脈圈一般也是跟自己差不多的人。生活環境不一樣,註定會有差距,如果可以,還是努力讀大學吧。

網友二:

在這個浮躁的時代,大學無用論,加上很多商業巨頭輟學創業的成功事蹟,讓越來越多的孩子覺得讀書就沒有用,不讀書我也可以活的很好。事實卻不竟然,看看那些中學輟學,沒讀大學的學生,最後出現在工地上,工廠流水線,某商店的銷售崗位。畢竟大佬就是大佬,全世界就只有那麼幾個人,他們具有我們所不具備的一些能力和思想。

“所謂大學者,非所謂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大學是知識的殿堂,這裡有許多大師,這裡不同於初高中,這裡更多的是培養一種人生的思維。大學裡更多的是能力的培養和思想的薰陶。大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去學習自己喜歡的東西,發現自己的愛好,並逐漸發展成自己的工作,為未來奠定一些基礎和方向。大學裡最大的區別可能就是思想,學習的思想(這就是為什麼有些公司招聘,有學歷的要求了),生活的思想(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等生活態度)。

網友三:

差距就是讀大學讀的都散漫慣了,習慣很難再改過來,到社會本來就比別人晚,又眼高手低,最終一事無成。最大區別是個人綜合素質不同而決定人生的道路不同。而初次就業時兩者之間的起步定位就不同。所以我認為讀大學與不讀大學的差距在於思想與文化的差距。

讀過大學的人,可能會從大學認識這一生中最重要的朋友,愛人,貴人等等。那個朋友圈,肯定是跟小學同學的朋友圈是不一樣的。那個圈子裡,各個都有文化,各個都有抱負,各個都有才能。不僅如此,每個人都是個潛力股,說不準十年二十年後,坐的是哪個領域裡的高層交椅。所以你的社會人脈層次基本上從大學裡成型。

網友四:

讀不讀大學,差別不只這些。讀了大學後,會在各方面優越於低學歷者,所以幸福度高是自然的了,至少不會天天因為基本的生存而發愁。關於馬雲等富豪,大學生會持有學習的態度,那種志向,會讓人幸福。而低學歷者,嫉妒馬雲,恨馬雲,感覺他拿走了社會底層人士的錢,這樣的心態,如何幸福?剩下的各位自己去領會吧。

如果誰想把自己低智商的標籤亮出來,就繼續在下面噴你們那小學沒畢業就成大富翁的朋友吧,繼續吹再高的學歷,還得給小學生打工吧,雖然現在的領導至少本科研究生起。不怪你們,你們沒有機會進入高層觀賞那裡的風景,所以依然拿著50年代的事例給自己貼金,只要你們能撿起來那點零碎自尊心,隨你們怎麼開心。

網友五:

我認為大學是一個自由的課堂,你可以汲取任何你想要的專業知識,不論是你選擇了的專業還是你沒有選擇的專業。當然,如果你選擇了你的專業,你就應該為之奮鬥,畢竟,它將和你以後的職業掛鉤,雖然有很多人都說:你未來的職業不一定和在大學裡四年學的專業對口,但這也並不妨礙你好好學習你的專業呀,畢竟,如果可以的話,多給自己一個選擇的機會也不錯呀!在大學裡,如果你對別的專業感興趣,你自然也可以去聽該門課程的專業課,或許這也算是讀大學的福利吧。當然,這只是對上進的人而言,因為只有上進的人才會去做這些事。

大學生之間上進與不上進的人,差距又在哪裡呢?我想,他們之間的差距也是一步一步地拉開來的。從每天清晨開始,上進的大學生會早早的起床,洗漱、背單詞,不耽誤一點兒時間,之後再到教室裡去進行早自習。在沒有課的情況下,就去圖書館看書,看有關專業知識的書或是課外書,總之,就是充分利用自己的每分每秒,不想把它浪費了。

網友六:

上進的大學生還要與上進但卻不曾讀過大學的人相比,那麼我想,他們之間肯定也是有差距的。首先,上進的大學生,有充分的資源可以利用,學校有一個龐大的圖書館,圖書資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任由你在書海里遨遊。當你遇上不懂的問題時,還可以去請教老師、教授,他們都會盡己之力為之解答。

大學生在大學裡,有明確的目標且目標只有一個,那便是:好好學習!他們不會為身邊的小事而煩惱,也不會被身邊的小事所耽誤,他們有的是自己的時間,卻並不會為小事浪費。同時,如果他們學有餘力的話,且對社交關係感興趣,那麼他們便可以充分地利用大學這個平臺,為他們打造屬於自己的人際關係網。


遺落在世界的角落


現在的大學生,隨便丟塊磚頭都能砸到,的確是這樣,不用說大學生,現在研究生都遍地皆是!所以,在大家眼中不起眼的大學生和沒讀過大學的人相比,大學生又有什麼優勢呢?我覺得,可以從以下三點來看出讀過大學和沒讀過大學的差距:

1.學識、專業技能素養。可能有人會說,如果高三就去就業了,那麼和讀完大學的人相比,就能多4年的職業經驗,在這4年的職場經驗中,應該能學習、熟練更多的專業技能技巧才對,那讀完大學的學生優勢何在呢?我覺得,在大學的學習中,從大一的基礎知識的學習,再到大二、大三對其一步步深入的學習,已經形成了一套科學的、完整的知識體系。所以即便是少了4年的職場經驗,但是這樣的大學生在進入職場後,就能很快學習認同公司價值觀、融入相應的工作,很快就能達到4年工作經驗的水平。

2.人脈、朋友圈以及個人情商的差距。和沒讀大學的人相比,在大學期間的確能遇到各種各樣的人,而且總的來說大學裡很大部分都是比較優秀的人,所以4年下來,讀大學能收穫到的人脈圈子還是蠻可觀的,我也相信,這些人脈圈子在以後的人生中也能有不小的作用和影響。另一種是情商的鍛鍊,大學以前很多學生都是規規矩矩在家人、老師的庇護下成長,但是到了大學,就只能自己去面對:怎樣跟老師、室友、班級體和社團成員處好關係,這些都是與人交往的基礎,是進入社會複雜關係的過渡,這是一個人成長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階段。

3.個人格局大小以及思考、思維方式的差距。也有人說,現在的大學生好大一部分人都只是在渾渾諤諤的混個學歷,當然這類人也不少,但我要說的是大學其實也是一個大環境,更多的是對學生們的薰陶。通過日常事務的參照和人生理唸的灌輸,大學生能樹立一種更高的人生格局,對自己有更高的定位,那當然在處理很多事之前就會有更加高瞻遠矚的想法和對全局的把控,這就是讀過大學生和沒讀過大學生在思考思維上的差距,它往往能引導他們走得更快更好!

以上只是我對其中的一些看法,當然也是針對大部分上過大學和沒上過大學的人,畢竟萬事沒有個絕對,某某大學生領導是以前初中輟學的同班同學這種新聞又不是沒聽過。說到這裡,更要提醒現在的大學生們真的應該努力,不然真的和沒上大學的人只是一個文憑的差距,不僅如此你還少了人家四年的工作經歷,那就真有可能要被社會淘汰了。

智聯校園 劉衛兵學生回答

智聯校園:求職 | 學習 | 活動 | 吐槽 | 故事 | 專屬大學生的聚集地


智聯校園


福布斯雜誌最新報告指出:擁有財富的絕大多數都是高學歷

權威商業雜誌福布斯最新發布報告指出到2017年底將接近2092萬人達到富裕階層,而中國富裕階層平均學歷較高:本科佔比50.2%、碩士佔比29.3%、博士佔比4.6%!


先回答一個問題:為什麼現在普遍感覺讀個大學沒有以前吃香了?

一個不爭事實是現在讀個大學甚至讀個很不錯的211大學甚至不能和十幾年前的大專甚至中專相提並論,以前很多大專生甚至都可以去非常不錯的單位上班,獲得一個鐵飯碗;而現在很多名校畢業生可能依然還在啃老。那麼原因有哪些呢?

  1. 我個人認為這是時代發展的客觀規律、是一種必然,不僅在中國,在世界各國都遵循這個規律。人才必須相對時代而言、而人才能夠獲取什麼回報必須放在一個大環境下來談。比如很多人認為現在讀個大學還不如以前的中專,是的,有時候可能還就真不如。一個是當初考取中專的比例比現在低、難度也甚至不比現在考大學輕鬆;另外一個也是最重要的原因,那時候實在是太需要人才!
  2. 我們普通存在一個誤區是,我們比較是否讀大學之間的區別,總是拿社會上沒有多少文化的所謂成功人士和部分混日子的大學生進行比較,這完全是荒謬的,沒有多大的對比價值,因為這兩類人群都不是我們分析的主流!
  3. 大學擴招以後,我們的普通大學所承載的功能是通識教育而不是以前的精英教育,大學方向和功能的轉變讓部分人產生了懷疑,甚至產生了一種錯覺,在大學能夠學到的一些簡單常識在社會上依然可以學。我不否認這個事實,但我們必須明白,雖然我們每個人天生都是演員,但真正考這個吃飯的主力軍還是一流院校的科班生!
  4. 我們普通人容易站在自我的角度思考問題,而不會考慮社會等因素。就比如說,很多人憤憤不平,他讀個大學有什麼了不起的,根本不如我,卻對我指手畫腳的。其實你是這樣看待別人的,你又知道別人是怎麼看待你的呢?再說你又拿什麼來證明你比那些你看不起的高學歷人才有本事呢?我想除了部分群體外,大多數靠的只是一種想當然與所謂的意念!
  5. 當今部分大學生的確無論在言行、情操、自尊自愛、毅力、感恩、創新、適應力……等方面全面蛻化,讓社會普通對這一群體感到憂慮。從而也使讀書到底有什麼用這個命題變得更加複雜,因為讀那麼多書的群體都不能證明這個命題,讓沒有讀書的人怎麼會心服口服?

即使我再怎麼模糊是否讀大學的界限,但從社會角度來看二者依然存在實質的、不容質疑的差別。現將我的分析如下:

  1. 讀大學與不讀大學總體上必然有一定區分事實上是一種主流社會共同遵循的規則,在沒有更好的社會運轉機制及人才甄別機制出現之前,我們只可能在大多數情況下默認讀過大學的人與沒有讀過的人就是有區別。這個整個社會基本的共識,即使平時交流中不承認這個共識的人,在自己處事中也會無意識地執行這一潛規則!
  2. 除了部分不太好的大學及部分混日子的大學生外,這個社會的運轉還是出自於剩下那部分大學生中發展而來的菁英!無論是車輛設計、交規制定、城市規劃、水質處理;還是航空航天、通訊安全、食品安全、醫療手術等所有關乎國計民生的都是由高科人才來主導、高學歷人才來參與的。很多人認為自己不讀大學搞個養殖、辦個修理廠或者食品加工廠等等就是非常成功了(事實上我也非常認可這類人,帶動了就創造了稅收!),然而我始終認為這個社會的維繫與推動主力軍始終不會是像我一般的人!
  3. 大學給了我們時間與空間、可以讓我們完善心智、沉澱品格;可以認我們在特殊的環境裡審視、修正自己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
  4. 在大學裡我們一定會慢慢陶冶自己的情操,學會欣賞、知道什麼叫藝術,也會明白這個世界上有太多比金錢更重要的東西!
  5. 你會學會獨立思考,你會自己去判斷對與錯。你不再迷信權威,你也會明白社會與人性的複雜性、多面性,同時你也更加理性了,最重要的是你會慢慢深刻領會到靠拳頭解決問題是不可取的!
  6. 你會了解非常多法律常識,所以今後在社會中至少你會懂得敬畏!
  7. 學歷不代表水平的高低,但你的學歷決定了你大致能從事哪個範圍內和層次內的工作,可能也決定了你今後奮鬥的方向!
  8. 讀過大學的人普遍不容易太沖動,在大學四年經歷了太多喜怒哀樂,所以畢業的那一刻大都學會了保持沉默與隱忍!

我也想說,社會發展到今天,除部分尖端科技及部分剛需崗位、職業是必要要高學歷的人才外。很多時候我們大學生也不要刻意高看自己,社會才是真正的試金石;而對於沒有機會讀大學的人來說,是否形式上在高校學習過並不重要,社會本來就是最好的大學,只要我們願意多鑽研,多往某一領域學習發展,我們就是真正的大學士。

最後我依然再想強調5句話:

  1. 無論是否是大學生,誇誇其談不叫博學,真正的人才是大智若愚;
  2. 這個社會人才太多,而人才一定是比較出來的,而不是自我認為的,你比別人強、有能力就叫人才;
  3. 不要憤青,這個社會對大學生和非大學生都是公平的,我們各有得失,其實我們始終在不同的跑道上朝著同一個方向奔跑!
  4. 我們任何人要適應社會,要學會遵守社會明規則和傳統文化裡面的“潛規則”!
  5. 無論你是誰,大學生,非大學生都不重要,唯一重要的是我們常常自問:我到底能創造什麼樣的價值!能否創造價值、創造多大的價值才是我們立足社會的最重要標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