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齐放香满园——莘县农村集体经济的“破题”思路

集体经济“空壳村”全部消除;集体经济过3万元的村超过1000个,占行政村数总数的九成以上……这样令人瞩目的成绩,让莘县“实施产业覆盖提升,增强村党组织服务能力”这一党建创新课题被评为全国100个、全省7个基层党建创新优秀案例之一。

过去两年来,莘县大力培育特色产业,不断增强农村自身“造血”功能,村集体经济正在成为强村富民、决胜小康的重要力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增强农村基层组织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保证,也是解决村集体‘有钱办事’的根本途径,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壮大集体经济,我们将坚定不移持续抓下去,久久为功,最终实现强村富民的目标。”近日,莘县县委书记张国洲表示。

目标: 产业兴村

古城镇徐楼村“第一书记”侯庆刚依托40万元省级产业扶贫资金,建成高标准冬暖式大棚,仅此一项,村集体增收5万元。该村还建立了“一园三社”,即扶贫产业园和物业管理合作社、物业股份合作社、资产股份合作社,搭建村集体增收良好平台。

发展村集体经济,关键在于班子和“班长”。目前,莘县组织600名优秀村党支部书记到苏州、潍坊、泰安等地学习外地先进经验,214名村党支部书记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社,从合作社中发展党员后备干部197名。此外,该县在省市选派26名“第一书记”的基础上,从县直部门抽调77名素质高、熟悉基层的人员担任村“第一书记”,发挥资源、信息、技术优势,帮助村班子制定产业兴村规划,确保每个村都有1-2个主导产业,在发展产业的基础上,形成村集体经济收入。

莘县把壮大村集体经济确定为县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创新项目,纳入各级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内容,研究制定了全县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在镇街、村层面制定详细推进计划。并坚持试点先行,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在产业基础较好的河店镇、大王寨镇开展了“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过3万元”试点工作,探索可复制、易推广的经验做法。

路径: 各显其能

朝城镇西关村充分利用地处镇驻地的区位优势,成立了蔬菜交易市场,日均销售量达20吨,每年为村集体创收4万余元。这一做法让很多镇街驻地村受到了启发,这些村庄通过建设蔬菜市场、开发沿街店面等第三产业等方式,形成了集体与群众互惠共赢的良性循环。

在农村发展中,莘县积极探索多元化发展途径,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路子上“多点开花”。各村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资源优势,走出了符合各自实际、各具特色的强村富民之路,先后探索出了土地承包、提供产业服务、集体资产经营、发展新型业态、发展农业旅游等增收模式,构建起多渠道、多类型、多元化的发展格局。

莘州街道深入挖掘土地潜力,清理集体土地,重新发包,利用集体的边角地块植树,为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提供了长效保证,今年共增收103万元,平均每村增收3万多元。莘州街道党工委书记江德根介绍:“做好土地文章,仍是当前最现实最实用的村集体经济增收渠道,莘州街道将进一步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向土地要效益,挖掘潜力,形成稳定的集体收益。”

保障: 制度发力

科学规范的工作机制是确保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莘县坚持从机制入手,坚持用制度管人、管钱、管物的原则,不断完善各项制度,做到有章可循、依章行事,保证集体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作为全市唯一开展村级审计建立村级工作督查制度试点县,莘县成立了县村级审计督查工作管理中心,对全县1116个行政村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和党务督查,及时将村务、财务公开,消除了群众对村集体经济的疑虑,让群众心里有了一笔明白账。

为使村级成为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强“细胞”,莘县所有行政村都设立了村务监督委员会,开设公用账户,督促及时、足额将集体经济收入存入公户,落实村账村财“双代管”,确保村集体资产不缩水、不流失。该县还制定了一系列财经管理制度,提高了财务公开透明度,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监督权得以充分实现,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巩固,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社会稳定。

□记者 苑 莘 通讯员 徐庆卫 李 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