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平洋戰爭中,麥克阿瑟將軍和尼米茲將軍究竟誰的貢獻更大?

dimanlanke


(左邊是太平洋戰爭中美陸軍統帥麥克阿瑟將軍,右邊是美海軍統帥尼米茲將軍,中間是他們的統帥羅斯福總統)

麥克阿瑟和尼米茲兩位五星將軍分別統帥了太平洋戰爭中的美國陸海軍。

所謂“太平洋戰爭”其實是一次“美軍前往東京之旅”。麥克阿瑟帶著陸軍(後來也有了海軍,第七艦隊)從澳大利亞出發,尼米茲帶著海軍(還有陸戰隊)從夏威夷出發,目的地都是東京。

(1945年9月2日的“密蘇里號”戰列艦,麥克阿瑟將軍在日本投降文書上簽字)

(1945年9月2日的“密蘇里號”戰列艦,尼米茲將軍在日本投降文書上簽字)

在比較麥克阿瑟和尼米茲在太平洋戰爭中的貢獻時,並不是看誰殲滅的日本軍隊更多或者解放的地區更大,而要看誰的勝利才是整個戰爭勝利的基礎。

尼米茲的勝利是整個戰爭勝利的基礎。有了尼米茲的勝利,美軍才有了在西太平洋的制海權和制空權,才能夠進行之後的島嶼和陸地攻擊。

什麼叫“制海權”呢?舉一個例子:日本在策劃甲午戰爭的時候,一開始根本沒有考慮海軍的作用,但有一個叫山本權兵衛(後來官至首相)的海軍軍官向陸軍提了這麼一個問題:“陸軍有沒有優秀的工兵?”

回答是:“帝國陸軍的工兵非常優秀。”

“那好,現在開始就趕快在九州到釜山之間架一座橋起來,要不然陸軍過不了海。”

陸軍這才注意到他們的作戰計劃裡的缺陷。

山本權兵衛繼續說了下去:“陸軍在渡海作戰中沒有海軍的護送是無法登陸的。在海軍奪得黃海的控制權以前,運兵運糧的所有船隻都在北洋水師威脅下,如果北洋水師一旦切斷陸軍的兵員,軍火,糧草補給線,不管在朝鮮登陸了多少人,也不管這些人如何善戰,就只會有失敗這個唯一的結果”。

日軍最後定稿的方案中想定的是第一階段派第五師團出兵朝鮮,牽制清軍。然後分三種情況來進行第二階段作戰,這三種情況就是指1.日本聯合艦隊取得了黃海和渤海制海權;和2.聯合艦隊不能取得黃海渤海的制海權,但北洋水師也取得不了;以及3.北洋水師取得黃海渤海制海權這三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日軍在直隸附近平原地帶和清軍決戰;第二種情況日軍力爭確保朝鮮;第三種情況則在援助第五師團的同時完成本土防禦。

在1895年的甲午戰爭中,決定戰爭走向的就已經是制海權了,半個世紀之後的太平洋戰爭的走向就更完全是由制海權再加上甲午戰爭時還不存在的制空權所決定了。

本身太平洋戰爭的由來就是日本人要從荷屬印度(現在的印度尼西亞)的巨港油田搶油而且要保證強來的油能夠運回來才爆發的。就是一個制海權的問題,所以太平洋戰爭中美日雙方爭奪的首先就是制海權,有了制海權之後才有有航空母艦和陸基航空兵所保證的制空權。

1942年3月30日,新成立的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將太平洋戰區分為西南太平洋戰區(SWPA)和太平洋戰區(POA),前者包括東經159度以西和赤道以南,由麥克阿瑟擔任最高司令官(Supreme Commander),而其餘部分則劃歸後者,由尼米茨擔任總司令官(Commander in Chief)。

當時麥克阿瑟得到的命令是:“準備對日反攻,為了將來的反攻確保澳大利亞基地”,而尼米茨得到的命令則是:“準備從南太平洋和西南太平洋開始對日本佔領地區的水陸兩棲攻擊”,就是說麥克阿瑟的戰區一開始也屬於了尼米茨的戰區,戰爭剛開始時,太平洋戰爭是尼米茲一個人在唱獨角戲。

在逃到澳大利亞的麥克阿瑟還在等待兵員和補給的時候,尼米茲就已經出發了。

(1941年12月31日,尼米茲的就職儀式,簡樸不?)

尼米茲的出發非常艱難,當時公認美國太平洋艦隊已經被日本聯合艦隊消滅了,因為所有的戰列艦都非沉即翻,只剩下了當時還不知道有什麼用的航母,尼米茲的太平洋艦隊就職儀式居然是在鱒魚號潛艇上舉行的。

(日軍“飛龍號”航母在中途島戰役中被沉沒之前)

但是尼米茲就是帶著那支殘缺不全的太平洋艦隊,在中途島海戰中一舉擊沉了日本海軍的四艘主力航空母艦,扭轉了美軍在西太平洋上的海上劣勢,然後在瓜達卡納爾島的爭奪戰中消滅了大量日本海軍航空兵的精英飛行員,使得日本在西太平洋上的海空優勢蕩然無存,美軍才可以進行類似於大屠殺似的進攻。

(瓜島戰役中的第二次所羅門海戰中的美軍“企業號”航母)

當然在這些重要的戰鬥中美國陸軍也做出了自己的重要貢獻,比如在中途島海戰時,沒有陸軍航空兵的獻身糾纏,美國海軍航空兵就不可能有全殲日本四艘航母的機會,但整個來說在1943年8月之前,太平洋戰場的主角是海軍,太平洋戰區的所有重要戰事都是尼米茲在指揮。從日本的海空力量被基本消滅殆盡之後的1943年8月開始,麥克阿瑟才開始大規模行動,但是一開始還是在已經在對德作戰中得到了豐富經驗的澳大利亞軍的帶領下作戰,美國陸軍真正能獨立作戰還是在新幾內亞戰役之後。

(美國陸軍的師傅,彪悍的澳大利亞陸軍在米爾恩戰役中)

反過來美軍陸戰隊雖然是四軍種之一,但因為主要擔負兩棲作戰任務,經常和海軍一起行動,所以除了接受國防部領導之外,也接受海軍部的領導。在太平洋戰爭中陸戰隊一直在尼米茲的指揮之下,從開始時的兩個旅發展到後來的六個師,五個航空聯隊,包括傘兵在內的48萬人的武裝力量,參加了除菲律賓戰役之外的所有大型戰役,都是絕對主力。其中以瓜達卡納爾戰役戰成名的陸戰一師更是美軍精銳部隊中的精銳,參加了美軍捲入過的所有戰爭,除了在朝鮮的長津湖被中國人民志願軍壓得撤退之外,保持著不敗戰績。

(陸戰一師的臂章上就是他們光榮的開始:“瓜達卡納爾”)

相對來說,麥克阿瑟的作戰都是在環境已經打掃乾淨了的前提下進行的。太平洋戰爭後期,麥克阿瑟發明的蛙跳戰術大大提高了進攻的效率,減少了損失,但這種跳躍是在尼米茲完全控制了海面和天空的條件下才能進行。就連菲律賓戰役,因為那是麥克阿瑟的老巢,所以麥克阿瑟堅決拒絕陸戰隊參加,但也需要哈爾西的第三艦隊給予海上和空中掩護,戰艦武藏就是在這次戰役中被第三艦隊的艦載飛機沉到海里去的。其實為了平息麥克阿瑟和尼米茲之間的大吵三六九,小吵天天有的關係,參聯會給了麥克阿瑟一支第七艦隊,但那時的第七艦隊只是一個運輸隊,根本就不能打仗,不是戰鬥隊。艦隊司令金凱德也被海軍戲稱為“麥克阿瑟的船伕”,當然戰後因為麥克阿瑟作為駐日盟軍司令以及朝鮮戰爭的原因,現在的第七艦隊成為了美軍最大艦隊,但實際上第七艦隊沒有什麼提的起來的戰史。

(麥克阿瑟將軍在萊特島涉水登陸,據說這張照片拍了好幾次)

公平地說,尼米茲和麥克阿瑟對於太平洋戰爭的貢獻都很大,但是如果沒有了尼米茲的貢獻,麥克阿瑟就什麼都貢獻不了,所以尼米茲的貢獻更大。整體說來,麥克阿瑟是美國最偉大的陸軍統帥之一,而尼米茲是美國最偉大的海軍統帥,沒有之一。


冰冷雨天


太平洋戰爭,都是海啊,當然是海軍貢獻大了,自然是尼米茲貢獻大了。沒有海軍的制海權和制空權,路軍打什麼?登陸什麼?!當然陸航的飛機也為制空權做了貢獻。我們看今天美國海軍的航母,也是有尼米茲號,可到現在也沒有你麥克阿瑟號!雖然有人說如果中途島沒有陸航,我怕海航會被全殲而不是日本被全殲,但是聯合艦隊畢竟是人家海軍打的,日本是海洋國家海軍強國,海軍不滅,你陸軍再強也沒用。


麥克阿瑟如此之出名,卻沒有一條一艘軍艦以他的名字命名,(大家想想伯克級驅逐艦)只能說明他不受海軍待見,海軍公敵;海軍也不是沒有把陸軍軍人的名字命名過艦艇。



麥克阿瑟也就是耍酷耍帥行(我承認他仁川登陸打的好),其實不但不招海軍待見,也一樣不招美國總統杜魯門和我軍待見,也就是日本人待見他,畢竟他是日本人的太上皇。麥克阿瑟不過是運氣好,有門路,日軍攻打菲律賓,在並不絕對弱勢的情況下,他跑了,留著中將溫斯特收拾局面,戰後溫斯特骨瘦嶙峋,他倒是拍照下海登陸回來的照片滿天飛。


總統杜魯門飛過來,他也怠慢,沒有熱情迎接也就算了,和杜魯門會面,一邊說我能抽菸嗎一邊在總統面前已經點菸了。如此傲慢,自大狂,還想要當美國總統?還是尼米茲老成持重,如果像他那麼得瑟,打敗日軍還要更久。看麥克阿瑟留下來的那些靚照,活脫脫像電影明星,而不是將軍,大家可以搜一下尼米茲,照片都不多。


李三萬的三萬裡


個人認為尼米茲將軍的貢獻更為巨大,首先太平洋戰爭的重要轉折點中途島海戰是尼米茲將軍總指揮的,而後依靠蛙跳戰術的一系列奪島戰役的勝利,事實上掐住了日本人的咽喉。特別是在沖繩島之戰結束後,日本海軍幾乎被全殲,對日本的最後摧毀也就只是時間問題了。

尼米茲將軍

而麥克阿瑟在太平洋戰爭中可謂喜憂參半,首先美國在襲擊珍珠港後進攻菲律賓,麥克阿瑟兵敗如山倒,最終丟掉了菲律賓,並讓幾萬美菲將士走上了巴丹死亡行軍的道路。後來在尼米茲將軍取得了太平洋上一系列奪島戰役勝利的基礎上麥克阿瑟指揮了解放菲律賓的戰役,此役將山下奉文指揮的日軍菲律賓軍團全殲,取得了菲律賓戰役的完勝。所以說麥克阿瑟的勝利更多是錦上添花。太平洋戰役轉折時期的幾場硬仗可都是人家尼米茲實實在在打下來的。

麥克阿瑟


無邪秦淮



在太平洋戰爭中,麥克阿瑟將軍也好,尼米茲將軍也好,貢獻都很大。但是他們的級別太高了,以至沒有具體的戰役的勝利可以直接歸功於他倆。


說他們誰的貢獻更大,其實真不好說,因為他們一個是陸軍統帥,一個海軍統帥,分別代表著美國太平洋戰區的陸海軍力量,都是缺一不可的。

不過我覺得李梅將軍雖然比他們倆軍銜低,但是貢獻都要大一些,具體的戰功就是“李梅火攻”。


李梅將軍的火攻又稱為“東京大轟炸”,摧毀了日本的軍工基礎,讓日本基本喪失了戰鬥意志,給日本軍國主義的殺傷力超過了原子彈。

戰後多年後(具體年份,我一時記不清),日本天皇還給李梅將軍發了一枚級別很高的勳章,對李梅將軍的行為表示感謝。


更多內容請關注【一世明哥私家歷史】


一世明哥私家歷史


在太平洋戰爭中,陸軍五星上將麥克阿瑟將軍和海軍五星上將尼米茲將軍都很重要。但從政治意義上來說,太平洋戰爭初期日軍攻佔了美國海外的唯一殖民地菲律賓後,當時被迫撤退的菲律賓總督麥克阿瑟將軍的一句“我會回來的”的名言,表達了麥克阿瑟將軍的堅定信念和政治遠見,它預示了美國一定會贏得這場戰爭的勝利和重返菲律賓的決心。1945年日本投降後,麥克阿瑟將軍任佔領軍總司令對日本現在的政治制度有著巨大影響和貢獻。當然,日本偷襲美國海軍基地珍珠港後,遭到重創的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在新的太平洋艦隊司令尼米茲將軍的統帥下,打敗了日本自明治維新以來,在歷次海戰(甲午海戰,日俄海戰)中從未輸過的日本強大海軍,對美國及亞太地區包括澳大利亞、新西蘭,印度尼西亞等地的安全、解放有著不可磨滅的戰功。兩位將軍以上的這些功績,在1945年9月2日日本東京灣美國旗艦“密蘇里號”就同時升起兩面五星上將旗(一面陸將,一面海將,也是前所未有的事情)中得到了體現,麥克阿瑟先代表了同盟國簽名,尼米茲隨後代表了美國簽名接受了日本投降,從這一點上來講,誰的貢獻更大呢?


手機用戶13601746518



海南椰林3


說尼米茲大的我都讚了一遍,不過不能否認麥克阿瑟戰後的政治遠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