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伟壮丽的成昆铁路展线群

宏伟壮丽的成昆铁路展线群

选线之争:成昆铁路在设计规划之时曾有过东、中、西线三套方案,东线方案:从成都起,与成渝铁路共线至内江,拐向西南,经自贡、宜宾进入云南,经彝良、昭通,进入贵州省威宁县,复入云南省宣威、曲靖折向西面的昆明市,线路全长1112公里,其中需新建线路889公里;中线方案:从成都起,与成渝铁路共线至内江,转向西南,经自贡、宜宾折向西,经屏山,跨越金沙江进入云南绥江、巧家、东川,由北侧到达昆明,线路全长1033公里,其中需新建线路780公里;西线方案:从成都起,经眉山、乐山、峨边、甘洛、喜德、西昌、德昌、会理、广通至昆明,全长1167公里,全部为新建线路。

宏伟壮丽的成昆铁路展线群

成昆铁路选线的三套方案:绿色为东线方案、蓝色为中线方案、红色为西线方案(制图:季云柯)

1953年3月,铁道部西南设计分局请苏联铁路专家到西昌讨论筑路方案,苏联专家毫不犹豫的选择了线路最短,地质条件最好的中线方案,而就是这中线方案,也仅被苏联专家认为勉强可以修筑,西线在他们看来完全是天方夜谭,铁道部也采纳了苏联专家的意见。

1954年6月,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徐克勤带着学生到川、滇交界处探矿实习,并由此发现攀枝花这个“巨型聚宝盆”,为了开发这里丰富的煤、铁、铜、稀土等资源,周恩来总理亲自拍板,改修西线!

宏伟壮丽的成昆铁路展线群

攀枝花巨大的矿山与山脚下的城市(拍摄:罗越)

宏伟壮丽的成昆铁路展线群

攀枝花钢铁厂的“鳄鱼”(拍摄:罗越)

宏伟壮丽的成昆铁路展线群

成昆铁路在攀枝花经三堆子大桥跨过金沙江(拍摄:梅育源)

宏伟壮丽的成昆铁路展线群

荷花池金沙江大桥,位于攀钢冷轧厂的铁路专用线上,是攀枝花第二座跨长江的铁路桥,青藏铁路沱沱河大桥建成

但西线方案的施工难度也远非东线、中线可比,并由此造就了众多闻名于世的铁路工程奇迹。如用几千吨炸药愣是在山间炸出一片修筑车站的空地,并有一半在隧道里的关村坝站、建在桥上的长河坝站、中国最长的单跨石拱桥——一线天桥等。而最能体现成昆铁路险峻的地形、巨大的施工难度的莫过于壮观的展线群了!

宏伟壮丽的成昆铁路展线群

高峻的崖壁下,驶过关村坝站的韶山3(拍摄:武嘉旭)

宏伟壮丽的成昆铁路展线群

一线天桥(拍摄:武嘉旭)

宏伟壮丽的成昆铁路展线群

成昆铁路大渡河峡谷区段上的“世上无双壁”,对面则是著名的“天下第一柱”,经过数十年的雨水冲刷,当初铁

展线成群:众所周知,为了让汽车翻越山梁,人们发明了盘山公路,而展线大致可看做是“盘山铁路”。火车远比汽车重,也远比汽车长,所需的转弯半径远比汽车大,能够容许的最大坡度也远比汽车小。因而展线的规模比盘山公路大得多,看上去也壮观得多。

中国铁路有三处驰名世界的密集的“展线群”,分别是:由连续的5个展线构成的青藏铁路关角展线群,由8个展线组成的南疆铁路天山展线群,以及同样包含8个展线的成昆铁路展线群。前两者分别因关角隧道和吐库二线的开通而废弃,成昆展线群至今仍在使用中。且关角和南疆的展线几乎都是较为简单的马蹄型、S型或螺旋型,成昆铁路上的展线则多为几个马蹄型和螺旋型相结合的“复合型展线”,单个展线的规模也要远超关角、天山。关角展线群在一文中有详尽的介绍。

从成都向昆明方向,成昆铁路依次经过乃托、乐武、韩都路、两河口、六渡河、巴格勒、法拉、大平地等8个展线,此外,与成昆线相连的昙花一现的刘沟支线上还曾有一个人字型展线,1978年便拆除了。前4个展线在四川境内,后4个则处于云南境内。列车从成都启程,过九里开始进山,溯大渡河和牛日河而上,海拔逐步提升,通过乃托和乐武两个展线翻越小相岭。爬升至海拔最高的红峰站后,驶入横穿小相岭和大凉山的分水岭的沙马拉达隧道,成昆铁路海拔2300米的最高点即位于此隧道内。翻越分水岭后,铁路沿安宁河的支流孙水河前行,在新凉附近为降低线路高差使其进入河谷,设置了韩都路和两河口两个展线。进入云南后,成昆铁路再次提升高度从攀枝花河谷进入云贵高原。羊臼河至大田箐段为降低高差设置了六渡河、巴格勒和法拉三处展线,为征服横断山的余脉,又修筑了大平地展线。正是通过这一组组展线,列车才得以越过一道道高山,奔赴昆明。与成昆线密集的展线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成渝-内昆一线,即当年的成昆铁路东线方案,仅设有一处展线——彝良展线,足见西线方案建设之艰难。

宏伟壮丽的成昆铁路展线群

越西乃托展线(拍摄:武嘉旭)

乃托地处越西县的北大门,猫儿山脚下、漫滩河西岸。镇政府距县城22公里,东与甘洛县接壤,北与白果乡毗邻,西与保安乡相连,南与新民镇、拉普乡交界、与铁西乡隔越西河普雄河相望。全镇幅员面积为77.46平方公里,海拔1490—3992米,平均海拔为1650米左右,属“二半山”地区,全年降水量为1040毫升,年平均气温为15.5℃,无霜期为250天左右。有耕地2006.53亩,草地3494亩,林地19864亩,森林覆盖率55.8%。交通便利,成昆铁路、乌金公路由北向南穿境而过。

宏伟壮丽的成昆铁路展线群

越西乃托铁马大桥越西

宏伟壮丽的成昆铁路展线群

乐武展线(拍摄:武嘉旭)

宏伟壮丽的成昆铁路展线群

两河口展线(拍摄:武嘉旭)

宏伟壮丽的成昆铁路展线群

六渡河展线(拍摄:武嘉旭)

宏伟壮丽的成昆铁路展线群

巴格勒展线(拍摄:武嘉旭)

宏伟壮丽的成昆铁路展线群

法拉展线(拍摄:武嘉旭)

宏伟壮丽的成昆铁路展线群

大平地展线(拍摄:舒骏逸)

乃托展线大致呈S型,在“S”靠下的一个弯上又嵌套了一个几乎完全位于隧道内的螺旋型。乐武、韩都路、两河口三个展线相距不远,尤其是韩都路和两河口两个展线紧紧衔接,故也被称作“韩都路-两河口展线群”。在乐武展线,铁路自乐武站正下方穿过后,从大山背后转了个大圈进入乐武站,又在车站的另一头再划个圆圈后,才“恋恋不舍”的奔向远方,整个乐武展线从空中俯瞰就像一个错综复杂的绳结。韩都路展线呈“蝴蝶型”,大部分区段都在隧道内,露天的部分极少。两河口则几乎完全露天,呈“压扁的S”型,但其规模又比一般的S型展线大得多,且每层展线上都分布着诸多“小一号”的弯道,列车蛇形其上,甚是美艳。六渡河展线是个比两河口稍小的S型展线,巴格勒则为大部分位于隧道内的螺旋型展线。法拉展线由一个S型和一个螺旋型拼接而成,非常宏大、壮观,由于其距昆明市区较近,又容易抵达,故探访的人最多,知名度也最高!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平地展线,仅仅是个枯燥乏味的马蹄型,因其规模太小,在另外7个占地广大、形制复杂的“兄弟”面前显得很没有“存在感”。

宏伟壮丽的成昆铁路展线群

乃托展线示意图(翻拍自《成昆铁路画册》,拍摄:刘嘉烨)

宏伟壮丽的成昆铁路展线群

乐武展线示意图(翻拍自《成昆铁路画册》,拍摄:刘嘉烨)

宏伟壮丽的成昆铁路展线群

韩都路和两河口展线示意图(翻拍自《成昆铁路画册》,拍摄:刘嘉烨)

宏伟壮丽的成昆铁路展线群

六渡河展线示意图(翻拍自《成昆铁路画册》,拍摄:刘嘉烨)

宏伟壮丽的成昆铁路展线群

巴格勒展线示意图(翻拍自《成昆铁路画册》,拍摄:刘嘉烨)

宏伟壮丽的成昆铁路展线群

法拉展线示意图(翻拍自《成昆铁路画册》,拍摄:刘嘉烨)

宏伟壮丽的成昆铁路展线群

大平地展线示意图(制图:武嘉旭、张亦航)

功绩长存:工程奇迹的背后是勘测、施工人员所付出的巨大牺牲,西线穿越彝族聚居的大凉山区。在成昆铁路开始勘测的20世纪50年代,凉山彝族尚处于奴隶社会,这一地区特务、匪盗活动猖獗,外人对那里的地形几乎一无所知。西南铁路设计局请来彝民当向导,选派多名彝族公安武装保护,专家们在山野里解手时都有人站岗。队员们白天不停的攀爬“气死猴子,摔死鸟”的险峰,夜宿山洞或者露营,打着手电简写资料,用背包当桌子。队员们在翻山越岭时,常常手脚并用,一名彝族向导手一滑就掉进万丈深谷。在踏勘普雄瓦基木梁子后,晚上又下起大雪,帐篷被狂风吹翻,队员们只得住进旁边一个羊圈,羊叫起来,主人开了枪,经彝族向导沟通后才化解了一场险情。更有一次,队员们上山勘测,只留下一人守着钻井机和帐篷里的大量器材,等他们回来时,只见那名留守队员倒在钻井机旁,脑袋被砍落在一边地上,帐篷里的两枝枪也不翼而飞!

事后统计,西线队员们共徒步勘测11000多公里,地质钻探共计22.57万米,相当于钻穿了24座珠穆朗玛峰!去过乃托展线的朋友们都会看到,在第三层展线旁,矗立着一座烈士纪念碑。这样的纪念碑,成昆沿线共有22座,有2100多名铁道兵和勘测设计人员长眠在铁路两侧!

宏伟壮丽的成昆铁路展线群

乃托展线第三层旁边的烈士纪念碑(拍摄:张亦航)

宏伟壮丽的成昆铁路展线群

从成昆线铁道兵烈士纪念碑旁驶过的双机韶山3牵引的军列(拍摄:张亦航)

宏伟壮丽的成昆铁路展线群

列车从一座烈士陵园前驶过,墓冢已淹没在荒烟蔓草之中,逐渐被人们淡忘(拍摄:李刚)

宏伟壮丽的成昆铁路展线群

关村坝站附近的铁道兵博物馆,记录了为建设成昆铁路而奋斗乃至牺牲的人们(拍摄:陈曦)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正是因为先辈们无私的付出,成昆铁路才能和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苏联的人造卫星一起被联合国评为20世纪人类征服自然的三大象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