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六祖壇經》心得體會札記(1)

[菩提自性,本來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我們這些凡夫俗子本來是具有清淨心的,只是被世間萬物的花花世界的假象所迷惑,而失去了本來具有的清淨本性。貪、嗔、痴三毒對凡人的汙染實在是太嚴重了。

我在現實生活中就被貪、嗔、痴三毒汙染得很厲害,遇到事情就會不知不覺地貪著於自我。儘管自認為自己和很多人比較已經比較脫俗,對世間的名利和財富已經看得很淡。仔細想一想,挖掘一下自己真實的內心世界。其實,自己還是被汙染得很厲害。具體表現為經常受到外部事物變化而影響到自己的內心世界。我根本無法做到離相,更不能做到在外部變化時保持自己的內心如如不動。儘管如此,我還是要堅持按照佛法努力修煉,儘量使自己做到煩惱少一點。

自從接觸到佛學, 讀了六祖壇經,使我的心靈受到了極大的震撼。六祖講到:心地無非自性戒,心地無痴自性慧,心地無亂自性定。我們如何做到心地無非、無痴、無亂?這真是一個人生的大問題啊!

讀了壇經,我決心在現實生活中用真戒、定、慧法替掉貪、嗔、痴三毒,用自己本性俱足的清淨心去做人和做事。可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心口相應實在是難!但我願意一試!我也建議大家有時間讀一讀《六祖壇經》,感覺一下。

[金剛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六祖聽到五祖講《金剛經》中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時當下大悟。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到底是什麼意思?我的理解就是凡事都應做到不取不捨,即對一切人與事都不執著。這對於一個凡人來講好像是不可能實現的。所以,六祖才說,金剛經是給大智上根人講的,屬於頓悟法門。

從佛學的道理上講,凡事都執著是虛妄,凡事都不執著是否也是虛妄?因為不執著本身就是一種執著。難點就在這裡!

我們知道,凡夫俗子的特點就是凡事都往心裡去,對任何事情,尤其是事關自己名利的事情更是極端的執著,因此就無法獲得內心的自由和行為上的瀟灑。我認為,一個人要想真的親近佛法,就應在世間努力修行,但卻不能迴避現實。所謂“煩惱既菩提”。一切都是為心所現,為識所變。內心離開煩惱即將煩惱轉成菩提,這樣做就進步了。煩惱是暗,菩提是明,明來時暗自去,明滅時暗即顯。所以,佛才講煩惱即菩提。

關於“心”的問題,淨空法師講道:“所謂迷失真性。佛與眾生的差別,只在一心。一心是真,一心是正念,一心是真如,一心是實相,一心見真法界,就叫做佛菩薩,就叫做覺者。眾生一念不覺,三心二意,緣慮妄境,染著五欲六塵、名聞利養,妄想、分別、執著,心為境轉,這才無迷自迷,不見自性本來面目,不能證得自性如來智慧德相;愈轉愈遠,愈迷愈深,所謂可憐憫者,就叫做凡夫、就叫做迷。”

淨空法師還講道:“可惜如今學道之人,不悟一真,定要在心上生心,知見立知,向外求佛,著相修行,皆是不如法、不相應,皆是迷失菩提道。經雲:‘供養十方諸佛,不如供養一個無心道人。’為什麼?因為無心是指無一切妄心、純一真心用事的真佛。由此可知,大乘佛法教學的旨趣所在。”

人們為什麼要學習和領悟佛經,從根本上講就是要破謎開悟、離苦得樂。學習的方法應該是在解悟的基礎上努力地實證與體驗佛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