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岩問宋獻策:爲什麼文官節操不如和尚?宋獻策仰天大笑:差不多

甲申年間,李自成進了北京,受到了文武官員的“夾道歡迎”,這讓他手下的一文一武兩大幹將大惑不解:“吃了明朝幾十年俸祿,就是一條狗也養熟了,怎麼變臉比翻書還快?”這一文一武大家都很熟悉,文的叫宋獻策,武的叫李巖,可以說是李自成陣營本事最大人品最高的。計六奇在《明季北略》中記錄了這兩個人的一番對話,對明朝的和尚和文官進行了一番點評,可謂拳拳到肉、針針見血。筆者用現代語言整理加工出來,邊整理邊冒冷汗:有很多話好像就是在說我們身邊的人!

李巖問宋獻策:為什麼文官節操不如和尚?宋獻策仰天大笑:差不多

話說李自成在京城站穩了腳跟,該抓的抓了,該殺的殺了,那些前幾天還在歡天喜地地迎接闖王準備繼續高官得坐的前明官員,也紛紛被綁在“拷餉”的柱子上哭爹喊娘了。宋獻策和李巖結伴逛街,一邊走一邊搖頭:“早就聽說明朝文官無恥,但沒想到居然會這麼無恥。”

李巖問宋獻策:為什麼文官節操不如和尚?宋獻策仰天大笑:差不多

走著走著,就看見兩個和尚在街上公然上香祭拜,他們的對象居然是末帝崇禎,而且堂而皇之地供著崇禎的神主排位。而大街上人來人往,連看都懶得看一眼。那些還沒被負責“拷餉”的劉宗敏請去喝茶的前明官員,依然衣帽光鮮,坐著八抬大轎,吆五喝六地鳴鑼開道耀武揚威,臉上充滿了喜悅之情。李巖就問宋獻策:“軍師你看,怎麼戴烏紗帽的文官操守還不如光頭和尚?”

李巖問宋獻策:為什麼文官節操不如和尚?宋獻策仰天大笑:差不多

讀書人出身的宋獻策仰天大笑:“他們其實也差不多,你看到的這些烏紗帽下面,遮著的是一個廢物腦袋,自然比不上和尚。和尚有好和尚,文人有換文人,差不多,差不多……”李巖就不明白了:“您看明朝選拔官員也夠嚴格的了,鄉試、會試、殿試,過五關斬六將的不都是出類拔萃的人才嗎?怎麼國家危難之際,一個有用的人都沒有?”

宋獻策一臉的不屑:“事情壞就壞在科舉考試上,你看看那些新當官的,心裡肯定在想:我二十年點燈熬油寒窗苦讀,剛弄了一頂烏紗帽,還沒享受當官的快樂呢,所以我不能死,一定要在新朝廷裡找個位置;而那些官場老油條也會想:我也當了二三十年官了,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磕了無數頭才熬到今天這個位置上,可是不容易!所以我也不能死,朝中大臣那麼多,殉不殉國,不差我一個!”

李巖問宋獻策:為什麼文官節操不如和尚?宋獻策仰天大笑:差不多

然後宋獻策接著給李巖分析:“這些文官之所以對明朝皇帝全無感恩戴德之心,心裡還有個想法:我是憑本事考上來的,皇帝對我有啥恩德?換個皇上我還不是照樣憑本事吃飯?”

宋獻策這一番話可謂針針見血直指人心,讓同樣飽讀詩書的李巖也大為欽佩:“這樣看來,這些文官還真不如和尚,您看這些和尚還知道祭奠舊主。可見天良未泯,值得尊敬!”

李巖問宋獻策:為什麼文官節操不如和尚?宋獻策仰天大笑:差不多

宋獻策仰天大笑說出一番話讓李巖啞口無言:“如果唸經真的有用,那麼咱們兵臨城下的時候,他們咋不念經把咱們念退了;如果唸經真能給人消災延壽,那崇禎上吊的時候,和尚們幹啥去了(兵臨城下之時,何不誦之退敵?禮懺有功,則君死社稷之日,何不禮懺延年。)?”

接下來這位李自成的首席軍師宋獻策,總結出出了和尚三大特點,並揭一語道破他們“盛世斂財亂世關門”的真相,因為宋獻策的話太精闢了,翻譯過來就失去了犀利深邃的神韻,所以用引號摘錄下來,以供讀者諸君參詳。第一點:“君不得而臣,父不得而子,以布衣而抗王侯,以異端而淆正教,惰慢之風,莫此為甚。”——如果大家都清心寡慾去當和尚“修來世”,這國家不滅亡才怪。

李巖問宋獻策:為什麼文官節操不如和尚?宋獻策仰天大笑:差不多

第二點:“荒謬無稽,而徒費百姓之脂膏以奉之也。”——這些和尚實際是老百姓的民脂民膏養肥的。第三點最深刻:“忽值患難,則入空門而忘君父。叢林寶剎之區,悉為藏奸納叛之藪。”——盛世下山斂財,亂世關門享福,寺廟“生意”紅火大收門票和香火錢,說明這世道還不錯。

李巖問宋獻策:為什麼文官節操不如和尚?宋獻策仰天大笑:差不多

最後宋獻策想出了一個狠招兒:“所當人其人,而火其書,驅天下之遊惰,以惜天下之財費,則國用自足,而野無遊民矣。”——把他們都趕回家種地,一把火燒了他們的書,不但能省不少錢,還能一正社會風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