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机智的唐诗,教你如何迅速获得关注,生活中常常用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据《三国志·吴志·周瑜传》记载,周瑜任建威中郎将的时候年仅二十四岁,年轻有为,雄姿英发,人皆称之为“周郎”。而且周瑜绝非一介武夫,他不仅精于军事,还精通音乐,并且在音乐上还有些审美洁癖。他听人弹琴,只要听到弹错的地方,就会直接给人指出,当时的人们就传说“曲有误,周郎顾”。

据说,小乔当时仰慕周郎,但无由得见,于是在一次周瑜路过自己家门口时故意弹琴出错,引得周郎亲自指出,于是竟成就了一段段美满。

这个典故被唐代诗人李端引用到他的《听筝》诗中: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史上最机智的唐诗,教你如何迅速获得关注,生活中常常用到!

这首小诗小巧可爱,生活情味很浓。寥寥二十字,便为我们展示了一幅线条流畅动态鲜明的人物速写图。

诗的前二句就是一组连续的特写镜头:装饰精美的乐器,轻拂着琴弦的玉手,镜头逐渐推远,我们看到的是精洁雅致的琴房。题为听筝却全无乐音的描写,但是我们从“金粟柱”“素手”的描写中,似乎已经可以感觉到乐音的美妙和动人。

而诗最传神的是后两句:“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清代徐增《而庵说唐诗》对这句的解释是:“妇人卖弄身份,巧于撩拨,往往以有心为无心。”似乎弹筝女子误拂弦是为了卖弄邀宠,其实这种故意的失误是出于寻觅知音的苦心。

时时误拂,是希望有一天,能够遇到真正的知音——她的“周郎”。那不谐和的旋律,突然惊动了沉醉在音乐境界中的“周郎”,他下意识地眉头一皱,朝她一看,只见她非但没有丝毫“误拂”的遗憾和歉意,两眼反而闪烁出得意的眼神,原来是误非真误,从而向她投去会心一“顾”。

史上最机智的唐诗,教你如何迅速获得关注,生活中常常用到!

据说这首诗还伴随着一个美丽的故事。郭子仪之子郭暧,家有一箏伎名叫鏡儿,筝弹得好,人也漂亮。 一次,郭暖宴客,当時李端也在座,眼見镜儿美貌,又听得箏声宛如仙乐,不觉心醉神迷。郭暧见状,请李端写首诗,倘若赢得在座人的称赞便将镜儿送給李端,李端即席写了这首,因而也获得镜儿。这是又一个才子佳人的故事。

其实,“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这句话。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事情太多了,不过各人的用途不同罢了!小孩子为了引起大人的重视,常常做你很在意的事情,引起你表扬或批评。年轻人常常在自己心仪的人面前故意作出一些举动,其目的就是为了引起心仪人的注意,为了周瑜(周郎)的光顾,所以常常弹错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