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砍头息贷款中,到手金额与实际借款金额不符,已是普遍的现象?

在砍头息贷款中,到手金额与实际借款金额不符,已是普遍的现象?

在网贷行业有一种贷款,在给借款者放贷时先从本金里面扣除一部分钱,到手金额与实际借款金额不符,这部分钱就叫做砍头息。而砍头息贷款在一些非正规与正规的网贷平台经常出现,有的网贷平台称之为手续费。

虽然银监会早就有明文规定,不得撮合或变相撮合不符合法律有关利率规定的借贷业务;禁止从借贷本金中先行扣除利息、手续费、管理费、保证金以及设定高额逾期利息、滞纳金、罚息等,但是在高利润的驱使下,还是有很多网贷平台在违规操作,早期在砍头息贷款在大学校园比较常见,而且更多是分期贷款的形式。

在砍头息贷款中,到手金额与实际借款金额不符,已是普遍的现象?

由于大学生对网贷知识一片空白,对社会的接触也比较少,缺乏风险意识,对于网贷只限于当下,几乎未进行过长远的考虑。所以,很多网贷平台对大学生放砍头息的现象比较频繁。有些大学生为了购买包包或电子类产品,申请分期网贷,大多数分期网贷几乎都伴随着砍头息的现象,曾被媒体曝出大学上在某网贷平台,称3分的利息比银行还低,很划算。而且借款8000元,只要分6个月还就行。乍一听,似乎很有吸引力,然而随后就发现,其实放贷人所谓的借款8000元,只是借条上写8000元,实际上到手为6400元,金额相差也有不小。

在砍头息贷款中,到手金额与实际借款金额不符,已是普遍的现象?

也就是说,在某些网贷平台放贷过程中,到手金额与借条金额不符,而这种现象在网贷行业似乎已是普遍存在。

那么,扣掉的钱都是给谁的呢?根据放贷人自己讲,扣的钱不是给我们的,是给公司的。但是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六条: 

在砍头息贷款中,到手金额与实际借款金额不符,已是普遍的现象?

对于这种现象,律师工作人员给出的看法是,不管是以手续费、违约金、逾期违约金等以各种名义出现,但是这种项目所加的总的利率是不能超过24%,这是国家保护的界限之内。这类案件,作为大学生个人,还款时要保存好相应的证据,收条也好,打款凭证也好,对自己的权益进行相应的保护。

除过在大学校园中出现这种放砍头息贷款的现象之外,在社会中,砍头息贷款也是屡次出现,比如众所周知的拍拍贷、你我贷、指尖贷等多款现金贷平台均放贷过砍头息贷款,而且曾经在网络上掀起热议。在砍头息贷款中,到手金额与实际借款金额不符,几乎已是普遍的现象。

对借款人而言,只能在借款时尽量选择相对公平些的平台,认真阅读相关的借款协议,事先防范最重要;一旦掉进平台设定好的交易条件,通过事后的其他措施来维权会比较困难,所以,借款人要学习一定的财经知识,仔细阅读平台的相关条款,包括收费方式、是否收“砍头息”、综合利率是否超过法律规定等,如果有发现违规高利贷甚至暴力催收,可以向相关监管部门举报甚至起诉,维护自身的合法利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