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又荡起了六十年代的身影

今年的“七一”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7年的生日,作为一名有着四十二年党龄的老党员,我为党这97年取得的伟大胜利高兴;我为党这97年走过的艰难险阻感慨;我为党这97年改变了我们的祖国在世界上的地位而自豪!

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又荡起了六十年代的身影

七十多年前毛泽东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的闭幕词中讲了一个故事,就是与《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并称为老三篇其中之一的《愚公移山》。故事里毛主席把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比作两座大山,把共产党人比作愚公,表达了我们共产党人不取得革命的全面胜利决不罢休的坚强决心和顽强意志。

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又荡起了六十年代的身影

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又荡起了六十年代的身影

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又荡起了六十年代的身影

在毛泽东同志这篇著名的文章发表15年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不仅赶走了日本侵略者,解放了全中国。而且在愚公移山这个故事发生的故乡,河南林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又创造了一件人间奇迹,这就是著名的红旗渠。

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又荡起了六十年代的身影

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又荡起了六十年代的身影

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又荡起了六十年代的身影

上世纪60年代,河南林县红旗渠的十万开山者,削平山头1250座,架设渡槽152座,开凿隧洞211个,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达1515.82万立方米,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修筑了长达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红旗渠,堪称当代愚公。

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又荡起了六十年代的身影

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又荡起了六十年代的身影

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又荡起了六十年代的身影

一渠绕群山,精神动天下。红旗渠,像一条蓝色的玉带缠绕在“北雄风光最胜处”的太行山上,把中华民族的一面精神之旗插在太行之巅,其工程之艰巨、美学价值之高,堪称人间奇迹。为了修建红旗渠,林县人民共有189名英雄儿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256人重伤致残,他们用血肉之躯乃至生命的代价,谱写了一曲又一曲英雄主义的壮歌。

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又荡起了六十年代的身影

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又荡起了六十年代的身影

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又荡起了六十年代的身影

红旗渠风景区位于河南省林州市境内,地处豫、晋、冀三省交汇处,地理位置优越,自然风光奇险秀丽、人文景观底蕴丰富,是人文与自然完美组合的最佳典范。如今的红旗渠已经成为了我国著名5A景区。

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又荡起了六十年代的身影

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又荡起了六十年代的身影

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又荡起了六十年代的身影

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又荡起了六十年代的身影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在今年党的生日期间,红旗渠景区举办了【红旗渠见证•我是一名合格党员】红旗渠红色党建月活动。活动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党员游客根据不同的情况,景区给予不同的优惠和免票待遇。(活动时间和优惠条件见售票处)

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又荡起了六十年代的身影

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又荡起了六十年代的身影

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又荡起了六十年代的身影

活动期间,为了重温当年英雄们创造奇迹的辉煌历史,在景区青年洞天河亭,由当年“除险英雄”任羊成亲自指导培训的新一代“除险者”,他们腰系绳索,在悬崖上往复飞荡、凌空除险。通过惊险的实景表演,可以让游客们真切的感受到当年修渠者不畏艰辛的精神风貌和勇于创新的非凡勇气。

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又荡起了六十年代的身影

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又荡起了六十年代的身影

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又荡起了六十年代的身影

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又荡起了六十年代的身影

活动期间,红旗渠纪念馆还举行了“红旗渠见证•我是一名合格党员”万名党员签名活动。一次签名便是承诺。凡在签名墙上签名者便可领取一面红旗与爱国脸贴。同时在纪念馆景区观演广场还举办了“唱支红歌给党听”特色活动,为热爱唱歌的你提供了一次向祖国表达爱的最好机会,让我们对祖国、对党,大声唱出我爱您。

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又荡起了六十年代的身影

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又荡起了六十年代的身影

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又荡起了六十年代的身影

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又荡起了六十年代的身影

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又荡起了六十年代的身影

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又荡起了六十年代的身影

红旗渠是太行山上的一座丰碑,它不仅记载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奇迹、改善生活的历史,而且为后代留下了极为珍贵的精神遗产。景区将红色历史寓教于乐,在当今无疑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