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豚」的劇毒

河豚魚真是一種美味,許多人都喜歡吃河豚。別名"氣泡魚"、"河魨魚"等。河豚為暖溫帶及熱帶近海底層魚類,棲息于海洋的中、下層,有少數種類進入淡水江河中。特別是在長江下游江蘇一帶,每年開春還會有少量的河豚魚,由於很多人都想品嚐美味,野生供不應求。現在出現很多飼養的河豚,味道也是不錯。河豚有自我保護能力,當遇到外敵,腹腔氣囊則迅速膨脹,使整個身體呈球狀浮上水面,同時皮膚上的小刺豎起,藉以自衛。

“河豚”的劇毒

(河豚魚)

大家也知道河豚是有毒的,很多飯店都是廚師做好後,先自己品嚐下,沒有問題後才給客人吃。其實說的河豚有毒,並不是指河豚的全身肉中都有毒。河豚的肉是無毒的,主要是河豚的內部器官中:如卵巢、肝臟、腎臟等含有一種能致命的神經性毒素生物鹼。分子式為C11H17O8N3。它的毒性相當於劇毒氰化鈉的1200倍,只需要0.48克就能夠致命。河豚毒素100℃8小時都不被破壞,120℃1小時才能破壞,鹽醃、日曬亦均不能破壞毒素。這種毒素能使人神經被麻痺、嘔吐、四肢發冷、進而心臟停止跳動。“河豚”的劇毒

(河豚毒素結構生物鹼)

河豚的毒素主要是河豚吃了海洋中有毒的植物藻類,逐步轉化為體內的毒素。如果把它的幼苗放在淡水池塘飼養,就能失去毒性,所以很多人也大膽地吃飼養的河豚。河豚毒素並不是一無是處,河豚的毒素可以起到鎮痛的作用。例如癌症治痛、外科手術止痛等,例如3微克就可以止痛時間長久,並且無成癮性,逐步替代嗎啡和杜冷丁等。但是毒素提取的難度非常大:一是海里河豚少,難以捕撈;二是提取技術要求高,所以價格昂貴,河魨毒素結晶每克已經高達15萬美元。中國化學工作者現在已經在實驗室少量合成了河豚的毒素,贊!“河豚”的劇毒

(獵奇飲食需介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