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弊案例分析|人工智能第一股:内部资金管理为何存在漏洞?

舞弊案例分析|人工智能第一股:内部资金管理为何存在漏洞?

舞弊案例分析|人工智能第一股:内部资金管理为何存在漏洞?

1.案例背景

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科大讯飞) (002230)一90后财务人员吴某,竟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以篡改、伪造单据等方法,多次非法侵占公司财产达370万元。

2018年5月9日,合肥市高新区人民法院对该案作出一审判决。法院审理认为,被告人吴某作为科大讯飞公司的财务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以篡改、伪造单据等方法,侵占公司财产共计3,700,518.65元,数额巨大,其行为已构成职务侵占罪,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六个月;责令其退赔被害单位科大讯飞349万余元。

2.案例回顾

公诉机关指控,吴某,出生于1991年3月, 2013年7月就职于科大讯飞财务部门,2014年3月至今,在该公司从事费用审核会计工作。2014年底,吴某具备了修改公司员工相关报销内容的权限。2015年4月,吴某使用在网吧捡到的赵某甲的身份证件,冒充赵某甲在中国建设银行开办了银行卡。

据统计,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吴某多次利用职务之便,侵占员工报销款、侵占员工归还的备用金或伪造借款审批单套取现金,累计侵占科大讯飞公司的钱款共计3,700,518.65元,均被其挥霍。

吴某采取以下三种舞弊手段非法侵占公司财产:

侵吞其他员工报销款346万元

吴某在审核科大讯飞员工的报销材料时,通过将员工的银行账号更改成自己的银行账号或者在原有的账号后再添加一个属于他或他控制的银行账号的方式,将公司员工真实报销资金转入赵某甲的建设银行账户和自己的账户,共计3,459,566.95元。

侵吞员工归还的备用金12.9万元

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吴某向其公司员工谎称自己私人的银行卡可以用于收取员工归还公司的备用金,分别要求公司四位员工将备用金转入其账户,共计129,251.70元。

伪造领导审批自行借款11.2万元

2017年1月18日、1月23日,吴某通过邮件的方式伪造部门领导、分管领导审批内容后,以科大讯飞员工陈某的名义两次借款,共计111,700元,均转入其账户。

2017年4月13日,因被公司发现侵占公司款项,吴某在公司同事的陪同下前往开户银行查询相关资金情况时,银行人员发现可疑后报案,合肥市公安局高新区分局的民警前往银行将吴某带回。庭审中,被告人吴某对公诉机关指控的犯罪事实、罪名均无异议,当庭表示自愿认罪。

舞弊案例分析|人工智能第一股:内部资金管理为何存在漏洞?

3.案例解析

吴某所在的科大讯飞被誉为“人工智能第一股”。截至2018年5月15日该公司总市值达799.5亿元,董事长刘庆峰当选为“2017年十大经济年度人物”。在今年的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刘庆峰现场“秀”完翻译机后说,中国在人工智能的创新上已经和世界先进技术并跑,部分甚至领跑。中国一定能够赢得未来。

相对于领先的技术优势,上述个人舞弊事件暴露出该公司在内部资金风险防范方面存在漏洞,其根源在于如下内控缺陷:

员工诚信、价值观、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缺失

2013年7月吴某入职科大讯飞,这是他的第一份工作,其职业道德意识还处于培养与形成阶段。在这一关键阶段,如果公司加强对他的诚信、价值观、职业道德的教育,使其融入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中,悲剧或许不会发生。

财务岗位及系统权限设置中不相容职务未有效分离

吴某既是费用审核会计,又负责本应出纳收取归还备用金的工作。报销系统中还同时获取了费用报销、备用金支出等银行账号更改和添加的权限,从源头上没有实现操作权限的内部牵制。

检查、稽核机制的缺失

在吴某长达两年的作案中,该公司没有通过银行对账单或网银对账等方式进行验证查实,也未对员工已归还备用金、员工借款及时对账,才导致一名普通费用会计轻易将员工报销款、归还备用金转入自己账户。

4.有话铭说

相信这一事件绝不是科大讯飞的个案。小事件折射出大背景,此类案件的发生并非偶然。看似事发于个人,其根源在于企业内部环境存在缺失、控制流程设计存在漏洞。它再次警示那些处于高速发展的企业应该如何强化风险、隐忧的识别与预防,真正体现出一个企业管理的成熟度和精细度。

企业发展要快速,也需要与企业的风险可控、健康永续保持均衡,只有两条腿稳健前行,才能行稳致远。

希望更多高速发展的企业,在技术领跑的路上,不要让内部管控这条腿掉队,拖了前进的后腿。

以上内容源自合肥晚报等公开资讯,由北京中凯兴华咨询团队编写和分析

舞弊案例分析|人工智能第一股:内部资金管理为何存在漏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