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你要更努力的騙自己!

曾經有一個人,9歲,母親去世;24歲,經商破產;26歲,快結婚的時候,未婚期病逝;27歲,精神崩潰;29歲,爭取成為州議員的發言人,失敗;31歲,爭取成為被選舉人,失敗;34歲,參加國會大選,失敗;39歲,想要連任國會議員,失敗;45歲,競選參議員,失敗;47歲,爭取黨內副總統提名,失敗;49歲,再度競選參議員,失敗;51歲,當選美國總統。生活虐了他千百遍,他仍待生活如初戀。這個人就是美國總統林肯。世上總有一些人像打不倒的小強,歷經生活磨難,卻守得雲開見月明。也有些人,經歷一些小波折,就一蹶不振。為什麼人與人會有這麼大的差別呢?

答案就是:有的人能夠成功的欺騙自己的大腦,向大腦發出“我會成功”的信號,而大腦在接受這一信號後就會按照”我會成功“的思路來運轉,最終讓人夢想成真。而相反,如果你不能欺騙大腦,大腦就會發出”失敗“的信號,按照”失敗“的思路來運轉。正所謂”假作真時真亦假”,在《錯覺的法則——識破大腦詭計的思維管理法》一書中就詳細說明了大腦是如何來欺騙我們的,而我們又要如何欺騙大腦。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你要更努力的騙自己!

《錯覺的法則》的作者是西田文郎,他從事心理訓練研究超過三十年,構建了一套“超級大腦訓練”。西田文郎在多個領域進行科學性實踐性的心理管理,在此過程中,各個領域都出現了大量成功人士,因此他被稱為“潛能開發魔術師”。在他開辦的“西田塾”中,經常出現一席難求的情況,可謂是玩轉大腦的高手。

《錯覺的法則》主要分為三個部分:第一個部分,無處不在的錯覺 。第二部分,產生錯覺的原因。第三部分,利用錯覺。

無處不在的錯覺

我們幾乎每天都生活在錯覺中卻不自知,錯覺影響著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這些錯覺,基本上可以分為兩類:第一類是感官類錯覺。也就是佛教中說的眼耳鼻舌身,對應的色聲香味觸。感官器官實質上只是一個信息捕追工具,他只是簡單的把接收到的信息傳遞給大腦,然後再由大腦進行判斷。所以同樣的榴蓮,有的人嗤之以鼻,有的人食之甘飴。如果你能說服大腦這個東西很好吃,說不定你就慢慢愛上它了。第一個吃海膽的人,就是在大腦裡做了這樣的假設,這個長滿刺的黑乎乎的東西應該可以吃吧。

第二類就是意識類錯覺。包括邏輯上的錯覺和認知上的錯覺。邏輯上錯誤可以看下面這個例子,一個牛仔說,我是一個牛仔,我整天都在牧場裡牧馬,所以我是個牛仔。一位女士說,我是個女同性戀,我整天腦子裡都在想女人。然後有人問牛仔,你是牛仔嗎?牛仔答道:“我以前一直以為我是,但剛剛我發現自己是個女同性戀."(《柏拉圖和鴨嘴獸一起去酒吧》)。認知上錯誤就比如我們永遠認為第一名是最好的,而沒有人會在乎第二名。在影片《摔跤吧!爸爸》中爸爸就對自己的女兒說到:“如果你獲得了銀牌,你總會被遺忘;如果贏了金牌,你會成為典範。”想想我們記住了幾個亞軍呢。

如果你不知道大腦在騙你,你自然也就信以為真了。但是如果你知道他在騙你,你就可以做出相應的判斷和反應了。比如在山谷中的回聲,小朋友總會問:“是誰在說話?”而大人就會知道那不過是回聲。

產生錯覺的原因

大腦之所以會產生錯覺,是因為大腦的構造和輸入輸出方式造成的。大腦可以分為外中內三層。外層大腦稱作理性腦,負責思考;中層大腦稱為感性腦,負責發出本能慾望,例如餓了,累了,還有憤怒,快樂等感情信號;第三層大腦稱為反射腦,控制激素,呼吸等起到維持生命體徵的作用,是大腦中最原始的部分。

造成錯覺的就是第三層大腦,第三層大腦的基本作用就是輸入和輸出,並在輸入輸出的迴路中不斷的強化某一概念。例如輸入為什麼做不到,輸出做不到的理由,再次輸入做不到。相反,輸入怎麼做到,輸出做到的理由,再次輸入做到。

另外,大腦在強化的過程中並不區分現實和想象,也不區分自己和他人或是過去和未來。這就是為什麼算命,占卜有時準的出奇,因為他一開始就在你的大腦裡設定了一個不斷會被強化的概念,而你在不自知的情況下中了埋伏!

大腦還有一個很強的防禦機制就是一旦認定某項認知是正確的,就停止思考了。例如最早的地球中心說,在哥白尼提出太陽中心說之前,幾乎所有人都認定地球就是中心,因為大多數人在大腦裡認定了這一思想,並不會再去多問幾個為什麼,而是坦然的接受這一觀點。如果讓孩子接受自己不行這個觀點,就好像給孩子帶了一個緊箍咒,唸了咒語,所以才會有三歲看八十的說法!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你要更努力的騙自己!

利用錯覺

一旦我們知道了大腦的運作法則,接下來我們就要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了。西田文郎在做了大量的研究後發現,成功人士之所以能夠欺騙大腦,主要做到了以下三點:

第一,對於成功目標設定“前提條件”。所謂設定前提條件,就是成功所必需的條件。而一般人在行動前只設立“已知條件”,也就是現在擁有的條件,這樣一旦達不到目標,就會直接輸出做不到的認知。如果設定了“前提條件”,一旦做不到,輸出的則是如何修正“前提條件”和“已知條件”之間的差距,最終實現理想。

第二,永不放棄的認知。對於成功者來說,他們的大腦裡永不放棄的認知可謂是深根蒂固。曾經的“菸草大王”褚時健曾經在71歲時被判無期徒刑,然而儘管如此,在74歲保外就醫後,他開始了第二次創業,種橙。85歲時他種的橙在各大電商平臺開始銷售,常被銷售一空,被稱為“中國橙王”。成功者的人生哲學大抵都是堅信: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第三,必須具備的“四力”。所謂“四力”,就是指“運感力”、“喜感力”、“感恩力”、“苦樂力”。“運感力”就是堅信自己是一個運氣好的人。“喜感力”就是能夠讓自己也讓別人感到快樂,因為快樂能讓大腦更具有活力。“感恩力”就是對自己所獲所得保持感恩的心。“苦樂力”就是享受痛苦和努力的過程,能夠樂在其中。擁有這“四力”的人也會讓大腦擁有更多的正能量,從而到達理想的彼岸。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你要更努力的騙自己!

思維導圖

俄國作家普希金在1825年寫了那首著名的詩《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當時16歲的林肯,不知道有沒有看過。這首詩可以說是寫出了《錯覺的法則》的真諦: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你要更努力的騙自己!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俄國 普希金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不要悲傷,不要心急!

憂鬱的日子裡須要鎮靜:

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將會來臨!

心兒永遠嚮往著未來;

現在卻常是憂鬱。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將會過去;

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懷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