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省市推行建築信息模型技術上海3年後投資工程將全面應用BIM

11月1日上海市政府發佈了一份名為《關於促進本市建築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的通知

房地產及建築業,正在迎來一場深入而持續的技術變革。這場變革,是由一項名為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築信息模型)的技術引發的。

11月1日上海市政府發佈了一份名為《關於促進本市建築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的通知。

多省市推行建築信息模型技術上海3年後投資工程將全面應用BIM

該《實施意見》提出,到2020年上海市政府的投資工程將全面應用BIM技術,實現政府投資項目成本下降10%以上,項目建設週期縮短5%以上。而上海全市的主要設計、施工、諮詢服務等企業,要普遍具備BIM技術應用能力,新建政府投資項目在規劃設計施工階段對BIM技術應用的比例,不低於60%。

不只是上海,今年多個地方先後推出了對BIM技術的應用及實施目標。

今年九月份,武漢市城鄉建設委員會發布了推進BIM的通知。自2018年1月1日起,武漢將通過試點、分階段、分步驟推行BIM技術。而到2018年底,武漢將制定推行BIM技術的政策、標準,建立基礎數據庫,對裝配式建築採用BIM技術進行試點,並試點BIM技術建設項目監管方式。

武漢推出BIM目標的前一個月,今年八月福建省住房城鄉建設廳開展了第二批建築信息模型(BIM)試點示範項目申報工作。按福建省的計劃,福州、廈門的試點項目各不少於30個,泉州、漳州各不少於10個,其他地市(含平潭)不少於5個。

而在今年四月,貴州省也明確提出通過“三步走”推動BIM的應用。2019年底甲級勘察、設計單位BIM的應用分要別達到50%和80%以上。

BIM究竟是什麼,為何多個地方政府先後以政府文件的形式,明確要在建築施工要推行這一技術。該技術又將給房地產及基礎設施建設等相關領域,帶來什麼影響?

BIM的英文全稱為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譯為建築信息模型

廣聯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廣聯達BIM業務總經理汪少山指出,這是一項以建築工程項目的相關信息數據為基礎,通過三維建築模型、數字信息仿真模擬建築物,所具有真實信息。

“與已經被廣泛應用的CAD不同的是,BIM不只是一款軟件,更是一種管理手段。BIM是實現建築業精細化,信息化管理的重要工具。” 汪少山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

近日由RICS(皇家特許測量師學會)舉辦的建築信息模型BIM論壇上,專家指出,在國外,BIM技術早已被成熟運用,但是在中國BIM的使用仍處於初期階段。

“在美國,自2007年起,規定所有重要項目通過BIM進行空間規劃。相比2014年,中國BIM普及率超過10%,BIM試點提高近6%。”皇家特許測量師學會專家表示。

汪少山指出,BIM推廣已是大勢所趨。而建築行業信息化的目的,除了能夠簡化管理,還可以提高企業效率,避免浪費。“使BIM在全球隊快速發展的重要推手,是因為他對項目效率的提升。幾乎每一家企業都有提升項目管理能力的訴求,而在信息化流程打通的過程中,保證數據真實、及時、準確、高效地傳遞尤為重要。BIM技術的應用可以讓管理人員在第一時間瞭解項目上發生的變化,類似於氣象站的功能。而在瞭解的基礎上,還可以衍生出管理訴求,通過與ERP、OA等辦公軟件或設施相關聯,加強與如財務、採購等部門的互聯互通。”汪少山說。

根據RICS的調研,應用BIM技術的項目不僅質量安全管理能力得到顯著加強,項目工程進度有望節省約10%時間,與此同時可減少約60%的返工量,項目協同能力提升50%。

據瞭解,國內包括萬達、恆大在內的一些房企已經展開BIM的試水,而碧桂園、景瑞等房企,正在推進該技術的落地應用。有專家告訴記者,在建築施工企業中,包括中交、中鐵、湖南建工、上海建工、北京城建設、河南建工等建築企業,已經開始在集團範圍內全面推行BIM技術。

BIM的空間有多大?RICS預計,至2020年BIM產業在中國市場規模,將高達2250—2600億元左右。

BIM在中國市場將有非常廣闊的發展空間。BIM的整體方法是關鍵,它將房產的設計、結構和數據與操作階段相結合,可以提高房產的性能。RICS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Pierpaolo Franco認為,隨著國家對BIM的大力推廣以及地方政策性的扶持,BIM的行業規模將越來越大,受關注度也會持續增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