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阁坚强”!长江江心上的唯一寺庙,八百年来水淹无数次屹立不倒


观音阁素有“小蓬莱”之称。 它“东流江汉水,西望武昌山”,虚悬水际,气象万千,登临此阁,的确让人有如至蓬莱,如人仙境之感。 无怪乎,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将之视为游览名胜,寄寓情怀的必至之处了。

鄂州观音阁,它是万里长江上的唯一寺庙。以红石青砖砌就,与龙蟠矶巧妙地融为一体,显得雄骏巍峨,气势磅礴。千百年来,它饱经风露,纵览长江。每到汛期,水漫楼阁。只剩高层窗口,甚至只剩那檐牙龙吻,中亭在浩淼长江水之中,狂涛巨澜使多少名楼华构席卷而去,然而,“中流砥柱有蟠龙”,汛期一过,水落石出,它又横空出世,威镇江心。

伫立于鄂州市小东门外大堤俯瞰长江,可见一巨型礁石屹立江心,其势蜿蜒如龙,此即“龙蟠矶”。相传孙权定都武昌之前,有黄龙蟠卧矶上,积日方去,因而又名“蟠龙石”。蟠龙石翘首西望,周身罩着一层氤氲烟气,犹如蜃景。而更为奇妙的是,一船形古阁突兀在龙首之上,凌空虚悬,横江而峙,这便是令人叹为观止的鄂州观音阁。


观音阁始建于宋,元至正五年重建,明清多次重修。阁坐东朝西,在礁石上垒石成台,台上建阁。现有祖师殿、观音殿和老君殿三殿以及纯阳楼、观澜亭等建筑。万里长江,险称天堑,上起巴蜀,下至吴淞,唯鄂州观音阁雄踞矶头,宛如中流砥柱。气势磅礴。故又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阁”。

观音阁阁长24米,宽10米,高14米,基座1米余,以条石垒成。 阁身以青砖砌就,与阁下龙蟠矶绝妙地融为一体。 阁内有1亭3殿1楼,总面积300平方米。

观音阁已有800余年历史,但如今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古建筑物”,却充满现代建筑美感。早在宋代时,长江鄂州段的龙蟠矶就建有庙宇,但因长江经常发洪水,把庙宇冲毁,而当地的百姓总会在庙毁之后,不断进行重建,直到元代,才正式把所建的庙,取名观音阁。

上世纪30年代,民国政府重建,也就是现在大家看到的观音阁。但重建后仍不能幸免于长江大水,仍然是几年被淹一次,最大洪水时,江水直没屋顶。随着三峡截流工程完工,处在江中的观音阁才真正幸免于难。

相传观音阁有“三趣”:古井、老树、神鳌眼。 古井居观音像壁后,凿于何时已无据可考。 令人惊奇的是井水丝毫不受江潮影响,枯水季节竞高出江面数丈。 据说这是因为江底有条水脉,将石矶与对岸相连,所以古井方能长年清澈不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