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复位一定要严丝合缝吗?为什么?

lanssrode


骨折复位标准有两种:

  1、解剖复位:通过复位后骨折端恢复了正常的解剖关系,对位(两骨折端的接触面)和对线(两骨折段在纵轴上的关系)完全良好。也就是说通过复位后,断了的骨骼完全恢复原来的解剖位置关系,拍摄X光片只可见骨折线,骨折没有移位;

  2、功能复位:经复位后,两骨折端虽然未恢复至原来的解剖关系,有不同程度移位,但骨折愈合后对肢体功能无明显影响者,称功能复位。意思指骨折虽然对得差一些,但同样能长好,且骨折愈合以后对肢体功能影响不大。

复位要求:

1、不同骨折部位(关节内、关节外,负重部位、非负重部位,)不同移位方向,不同骨折类型,受伤者不同年龄,不同职业,全身综合状态等,要求骨折复位位置的标准各有不同。

2、骨折后无论手法复位还是手术,关节内骨折如果全身状态允许尽量要求达到解剖复位,否则关节面不平整,骨折愈合后关节磨损严重出现骨性关节炎表现,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愈后影响功能。

3、有些骨折,比如多发骨折,骨折粉碎程度严重,老年人部分骨折,关节外骨折,无论手术与否都不必要求解剖复位。因为骨折对人体是一种损伤,手术和反复整复是再次损伤的过程,因为强求解剖复位而反复整复或者延长手术时间,加重局部损伤,影响局部血液循环,反而影响骨折愈合,得不偿失。所以一定要考虑综合因素,权衡利弊。

4、儿童骨折,再生和再塑形能力较强,骨折愈合时间短,不要求解剖复位。因骨折而引起的畸形可在发育过程中自我塑形、矫正。婴幼儿肢体骨折,无论对位如何,均可愈合且能自行矫正,成年后看不留骨折痕迹。所以对于儿童的骨折,功能复位的标准较宽。

骨折后恢复的目标


娄志堃医生


简单的说:只有一类骨折复位一定要严丝合缝,其余类型的骨折都不是一定要严丝合缝。


1、涉及到关节面的骨折,复位一定要严丝合缝!

关节表面特别光滑,类似于苍蝇站上去都打滑的“洁净整齐的镜子面”。

之所以这么光滑整齐,寄宿制为了尽可能减少关节活动时,关节面之间的摩擦磨损。

因此,只要关节面发生了骨折,就一定要尽可能的复位到严丝合缝,恢复到之前平整光滑的表面,我们的专业说法叫“解剖复位”。

否则,如果关节面的骨折没有复位好,出现了关节面不平整,以后不平整关节上凹凸不平的地方,就会反复不停的摩擦与之“接壤”的相邻关节面,最终形成创伤性关节炎,非常痛苦。


2、不涉及关节面的骨折,复位不一定非要严丝合缝,差不多就行。

与严丝合缝的“解剖复位”相对应,我们专业医生讲这种“差不多就行”的复位,称之为“功能复位”。即,只要不影响功能,外观不一定要严丝合缝。

因为我们身体上还存在一种特殊的细胞:“破骨细胞”。它可以在后期重新塑形骨头。当然,这种重塑也是有限度的,这也是复位至少也得“差不多”才行的原因。所以我们专业骨科医生,对这种“差不多就行”的复位,也是有一定要求的,比如:骨折断端之间的旋转移位、分离移位必须完全矫正;下肢骨折轻微的向前或向后成角可以接受,但向两侧成角就必须要完全矫正。

所以,不涉及关节面的骨折,复位并不一定要严丝合缝,达到“差不多就行”的功能复位即可,在愈合的过程中进行适当的功能训练,在愈合后并不会对肢体的功能造成影响。



3、为什么非要强调“不用非要严丝合缝”呢?难道“严丝合缝”不是更好么?

是的,骨折复位当然是严丝合缝最好。但是达到严丝合缝的复位过程,不管是不做手术的手法复位,还是做手术的切开复位,都是会产生损伤的。

比如手法复位,需要持续的牵拉、折移和旋转骨折断端,这样的操作肯定会引起软组织进一步的损伤,甚至可能让尖尖的骨折端刺破重要的血管神经,因此没有必要为了达到严丝合缝而反复的做手法复位。

比如手术切开复位。把肉全部切开骨头全部露出来的“拼积木式”复位,太简单了,谁都会做。但是这样就严重破坏了骨折的血运,虽然片子看严丝合缝了,但实际上骨头却因为没了血液供应不长了。因此,骨科医生在手术时,必须在复位精准和微创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这也就是为什么不要求严丝合缝的根本原因。


最后,总结一下:

只有伤到关节面的骨折必须复位严丝合缝,其余的骨折复位差不多就行。


更多有趣有用的医学科普知识,请关注“骨科医生路遥”!


骨科医生路遥


骨折的复位一般有两种:解剖复位和功能复位。

1.解剖复位

是指通过复位恢复了正常的解剖关系,骨折断端对位和对线整齐,称之为解剖复位,也即是题中的严丝合缝。

2.功能复位

则是通过复位后,虽然不能达到严丝合缝,也就是达到解剖复位,但是在骨折部位复位、治愈后,对肢体的功能没有太大的影响。

当然功能复位也是有一定的标准的:

1、骨折的旋转移位、分离移位必须完全矫正。

2、骨折的缩短移位在成人下肢不超过1cm,儿童在没有骨骺损伤的情况下,下肢缩短小于2cm,可以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自行恢复。

3、成角移位:下肢骨折轻微的向前或向后成角,与活动方向一致的可以自行缓慢恢复矫正。而侧方成角的则需要完全矫正。

4、长骨干横行骨折,骨折端对位则至少要达到三分之一以上,而干骺端骨折至少要对位四分之三以上。

所以,骨折的复位并不一定要严丝合缝,一般情况下达到功能复位即可,在愈合的过程中进行适当的功能训练,在愈合后并不会对肢体的功能造成影响。


重症医生康骏朋


功能复位

功能复位并不强调骨折对合的严丝合缝。它是允许有一定“错位”的,当然“错位”是要在一定范围内的。而且,功能复位在每一骨折部位要求是不一样的。目前认为关节内的骨折是应该解剖复位的,即所谓的严丝合缝。而对于长骨骨干及干骺端的骨折是可以功能复位的。



其标准是

1、骨折的旋转和分离移位必须矫正。

2、成人下肢骨折短缩移位不超过1cm,对于儿童来说如排除有骨骺损伤,短缩在2cm以内都是可以的。

3、下肢允许轻微的前后成角,但不允许侧方成角。

4、肱骨干稍有畸形,对功能影响不大,但尺桡骨骨折则要求对位、对线良好。

5、长骨干部的骨折折端对位至少1/3,干骺端至少对位3/4。

总结:


骨科姚大夫


左医生杏林言骨,每日更新!回答您的好奇!

🚑关于骨折的那些困惑!🚑

做完手术,第二天换药,拍片复查,病人或者家属就能够看到复查的片子,明明骨折部位没有对的严丝合缝,医生却说手术很成功,到底是真成功还是假成功?不解、困惑……


左医生专业解答骨科疑惑,不忽悠!

骨折复位有着严格的标准,不是随意为之的,有些骨折必须达到解剖复位(也就是大家说的严丝合缝);而有些骨折并不强求,只需要达到功能复位即可,没有必要为了追求严丝合缝而延长手术时间,徒增出血,反而增加了手术风险。

那什么情况需要解剖复位呢?业内的称呼是“关节内骨折”,人的关节软骨,大家可能没有见过,但是回想一下吃大骨头时,两端的很光滑的那一层,和人类的是一样的,我们每天走很多路而没有明显的磨损,它的功劳很大,我们甚至希望它一直光滑完整下去。假如发生了关节内骨折,复位没有做到严丝合缝,出现“台阶”,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关节磨损会十分严重,不可避免地出现创伤性关节炎,那种痛苦比骨折还要严重。为了不出现这种痛苦,必须做到严丝合缝。


那么不要求严丝合缝的功能复位呢?就没有一个具体的量化标准吗?那肯定还是有的,总的要求就是骨折愈合以后不能够影响肢体的正常功能。下面可以讲一下几个常见的骨折功能复位标准。

①骨折的旋转和分离移位必须完全矫正;②下肢的短缩移位≤1cm;③同运动方向一致的成角移位可以存在,不同向的成角必须纠正等。

其实,之所以允许功能复位而非全部要求解剖复位,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骨头是“活”的,它们在不停的进行着肉眼看不到的“拆-建”工作,让我们的骨头适应进行的工作。


更多骨科健康知识,欢迎大家关注!

左医生杏林言骨


你好,骨折的复位不要求严丝合缝。另外严格来说,没有绝对的严丝合缝,即使是手术也达不到严丝合缝。骨折只要能达到功能复位就可以。如长骨骨折可以轻微的向前,成角,但不能侧方成角,不能旋转,分离。儿童下肢短缩可在两个厘米左右,成人可在1厘米内。骨折的对位超过三分之二就可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