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方总是太顽固?试试用迂回言语的心理策略改变对方想法

在生活中,有时候你会想知道一些事情,而当你去询问别人时,如果碰触到对方的隐私或者不愿意说出的情况时,你的直接询问便会毫无结果。人往往具有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如此一来,当提问的内容涉及到可能损害他们自身利益的时候,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心理,他们多数都会选择三缄其口。这个时候,直接、连续地追问可能不会给陷入僵局的询问以任何实质性的帮助,而是应该找出一种婉转的方式“迂回前进”,从而减轻他的心理压力,如此一来,对方才更加容易开口说实话,你更可能获得你想了解的事情。

对方总是太顽固?试试用迂回言语的心理策略改变对方想法

那么,此时,对方的防备心理较强,我们既然了解到对方的心理状况,那么我们就可以找出策略来解决问题。

假借“第三人”身份,让对方开口说真话

对方总是太顽固?试试用迂回言语的心理策略改变对方想法

有的时候,当你千方百计地利用自己的伶牙俐齿去探知一些事情的真相时,对方很有可能会模棱两可地回应你,所以你很难得到具有实际意义的信息。这种不轻易开口讲话的人,往往都极度缺乏安全感,遇人遇事的时候总是有着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所以当你用直接的方式询问他们,例如以下的这些问题:“你是怎么看待XXX的?”“你认为新来的主管制订的计划如何?"如果让你当主管,你会做得比他好吗?如果你以这种直接的方式问话,多半得到的都是“不错”、“挺好的”、“还行“之类的回答。如果你所提出的问题更加隐秘和深人,涉及到对方的隐私和切身利益时,对方甚至会愤然离去。而当你换一种比较温和、迁回的方式,比如借用第三人称,就可以缓解你与对方之间的心理对峙压力,让对方放松警惕,增加彼此的认同感,从而使对方能够慢慢透露你想知道的信息。

这种“ 第三人”的方式看似绕远,但却能够最直接、有效地贏得对方的信任和好感,进而让对方说真话。比如,当你想知道你的同事如何看待某一事件时,你可以这样询问:“你们部门的人都是怎么认为这次公司的人员调整的?”这种借用了“部门人员”这一第三人称的方式绝对比直接询问对方的意见获得的结果要更加真实可信。

过于直接式的询问会引起对方心理上的抵触和自我保护意识,为了避免承担责任和陷人麻烦,大多数人都会三缄其口。但是在借助了“第三人”之口之后,就等于是向对方传达了这样一种信息: 发表了这种观点的当事人并不在场,或者你现在所说的话并不一定是你的观点,可能是你的朋友、同事的观点,所以你大可无所顾虑地说出来。这样对方就会卸下“承担责任”和“心理对峙”的压力,你也可以轻易地让他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了。

故意讲错话或做错事

对方总是太顽固?试试用迂回言语的心理策略改变对方想法

当事人故意说错话或做错事,然后等待对方纠正,这样就能够知道对方是否知道或者做过某件事情。这种技巧就叫做“以话套话”,也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心理技巧。使用这种故意说错话、做错事的“套话技巧”,在有些时候,会使对方放松警惕,然后在不经意间说出重要的信息。 在平时的学习和工作中,

这种套话技巧也非常实用。比如,你刚刚进人一家新单位,想要知道自己的质头上司是不是已经结婚了,但又不好意思直接地询问别人。于是,你可以这样向你的同事询问:“听说咱价主管结婚快三年了,生活应该挺幸福的,你看保养得多好。”“不对啊,他结婚才刚半年。”“啊,那是我记错了。’这样一来,你就能达到自己原来的目的。

人们往往都会有纠正别人的明显错误来显示自己博学多识的欲望,而“以话套话” 就是建立在人类这种心理特性的基础之上的,说出“错误”的话,或者做出“错误”的事情,然后让别人主动进于“纠正”。如此一来,对方不自觉地就透露出你想得到的重要信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