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掖:「刮骨療毒」式治理促祁連山生態改善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 程小旭

自去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就甘肅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問題對外發出通報之後,作為主要涉事區域的張掖市,痛下決心,以“刮骨療毒”式多項舉措,全方位推進祁連山生態環境整改整治工作,使生態逐步改善。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從張掖市瞭解到,該市根據原環保部約談、中央環保督察反饋和全面自查等,清理出祁連山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問題179項,其中由張掖市負責整改171項,中國農業發展集團公司山丹馬場(以下簡稱“中農發山丹馬場”)負責整改8項。截至目前,171項問題已全部完成整治任務,由中農發山丹馬場負責整改的8項問題完成現場整治任務7項,礦業權和在建水電項目退出補償工作加快推進,保護區旅遊項目得到有效整治,祁連山生態環境保護建設已進入全面修復保護、全面鞏固提升、全域監測監管的新階段。

“張掖幹部群眾的觀念由以前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正在轉變為‘靠山護山、靠水養水’。”張掖市環保問題整改指揮部辦公室工作人員楊樹林告訴中國經濟時報記者。

祁連山生態治理成效明顯

祁連山自然保護區現有面積198.72萬公頃,其中張掖段面積151.91萬公頃,佔保護區總面積的76.44%,佔全市國土面積的36.2%,涉及該市肅南、民樂、山丹、甘州4個縣區的16個鄉鎮。

5月24日至27日,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在張掖市各縣區重點就祁連山生態整治進行了採訪。據瞭解,自去年以來,張掖市把打好祁連山生態環境問題整改整治的階段性攻堅戰與做好修復保護、推動全域生態文明建設相結合,把整治祁連山生態環境問題與整治祁連山外圍生態環境問題、黑河溼地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問題、全域生態環境問題相結合,集中力量攻堅,取得了五個方面的顯著效果:一是保護區內117項探採礦項目全部關停,礦區礦點生態環境全面治理恢復,祁連山自然保護區張掖段再無礦山探採活動。二是保護區內水利水電項目全部整治規範,水電站生態基流下洩設施和視頻監控全面覆蓋,保障了河道生態基流足額下洩。三是保護區核心區緩衝區生產經營項目全部退出,核心區農牧民全部搬遷,再無任何開發性生產經營活動。四是草原超載超牧問題得到有效整治,祁連山自然保護區張掖段草原基本實現草畜平衡。五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已深入人心。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在肅南裕固族自治縣九個泉選礦廠尾礦庫治理區、水磨溝煤礦生態環境恢復治理區、皇城鎮南大坂煤礦生態環境恢復治理區等多個現場看到,這些礦區的所有設施均被拆除乾淨,種上了青海雲杉等樹種,或者用鐵絲網圈起來恢復自然植被。從工作人員現場提供的多幅對比照片可以更加鮮明地看出,綠色的樹木和植被已覆蓋了原先的礦區。

張掖市巨龍鐵合金公司總經理聞斌告訴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該公司去年環保問題曝光後被責令整頓停產,共投入1150萬元對廠區進行了全面整改和改造,改善了上料系統揚塵控制、原料堆場揚塵控制等環保配套設施。該公司各項汙染源汙染物放經檢測低於標準限值,現已恢復生產。同時,該公司還配備了煙氣排放在線監控系統,以便環保部門隨時直觀便捷地對廢棄物排放實時監控。

甘肅電投河西水電龍首二級電站副總經理雷江逵向記者表示,按照中央環保督察組和甘肅省政府的整改要求,水電站閘門已加裝永久性墊塊,實現生態放流不受人為控制,建成了雷達流量計裝置,能夠保障河道基流足額下洩。

持之以恆推進生態環境整治

肅南縣的牧民蘭永勝、耿永山從祁連山自然保護區核心區搬遷出來後,已適應了城鎮居民的生活。蘭永勝當起了生態管護員,主要從事育林工作,目前已育苗30畝約3萬株。耿永山得到了當地政府發放的房屋拆遷補償費、住房補助資金、交通運輸補助、生產生活方式轉變補助、禁牧補助等補助資金共37.43萬元。耿家目前養殖犛牛、馬等牲畜40多頭。同時,耿永山被聘為護林員,每年可以拿到3萬元的勞務費。

為確保祁連山自然保護區核心區農牧民順利搬遷,張掖市在生態保護、農牧民定居、草原獎補、公益林補助管護、精準扶貧、困難群眾救助等政策集成創新方面大膽探索和實踐,採取“四個一”的措施引導農牧民易地搬遷、轉產增收。即一戶確定一名護林員,一戶培訓一名實用技能人員,一戶扶持一項持續增收項目,一戶享受到一整套惠民政策。

針對祁連山自然保護區內旅遊設施項目,張掖市實施差別化整治,對位於核心區、緩衝區的全部拆除基礎設施,完全關停退出;實驗區內的旅遊項目全部停業整頓,在落實環保措施、補辦缺失審批手續後規範運行。

據悉,下一步,張掖市將從四個方面持之以恆地推進祁連山生態環境整治、保護和修復工作。一是積極穩妥解決後續問題。對自然保護區實驗區內許可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和旅遊、扶貧、農牧業以及生態治理修復等項目,爭取實施差別化的項目准入政策。二是爭取支持破解整改難題。積極爭取國家建立祁連山生態補償機制,將保護區內的冰川、凍土、荒漠、高山草甸和林地、草原全部納入生態補償範圍,拓寬生態環境整治和保護修復的資金來源渠道。三是加快推進重大生態項目。緊盯祁連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祁連山生態保護與建設綜合治理規劃、天然林保護、草原生態補獎等重大生態項目,加大項目申報和資金爭取力度,加快項目實施進度,提高祁連山生態保護修復的科學性、系統性。四是配合做好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工作。認真貫徹落實《祁連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方案》,積極配合省級相關部門做好甘肅片區總體規劃、專項規劃編制工作,實化細化試點任務,加快推進國有林場改革、自然資源確權登記、國土空間用途管控制度建立等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穩步推進公園核心區等重點區域生態移民搬遷安置,統籌好開發、保護和發展的問題。

記者手記

保護與發展並重應為長效之舉

程小旭

通過5月下旬在張掖市肅南縣、山丹縣、臨澤縣、甘州區等各區縣的實地採訪,記者對張掖市全方位推進祁連山生態環境整改整治工作促祁連山生態改善有了更加深刻的瞭解。

亡羊補牢,猶未為晚。在基於經濟利益對祁連山採取掠奪式開發被媒體曝光從而被舉國關注之後,張掖市痛定思痛,以“刮骨療毒”式治理,初步取得成效。

連綿的祁連山,孕育了河西走廊,繁盛了古絲綢之路,乃至有人讚譽祁連山承載著半部中華文明的輝煌歷史。張掖之所以有“金張掖”之美譽,就是因為長期受益於祁連山的潤澤,祁連山及其發育形成的多條河流是張掖乃至河西走廊的母親山、母親河,我們有什麼理由不保護好母親山、母親河?

作為古絲綢之路與河西走廊的精華地段,張掖市文化旅遊、生態農業等資源獨特且豐富。近年來張掖市在發展文化旅遊業、戈壁農業方面收效頗豐。張掖中國地貌景觀大觀園、臥佛寺、七彩丹霞、山丹馬場等一批獨有、稀缺性旅遊景區景點和沙漠賽事在業界乃至全國都有了一定的知名度,文化旅遊業迎來井噴式增長。立足資源優勢,挖潛增效,張掖的經濟社會發展定會走上健康、科學可持續的坦途。

事實證明,保護與發展並重應為長效之舉。只要持之以恆地堅持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相信“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張掖會成為令人欣喜的事實。

(原載2018年6月6日《中國經濟時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