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高考,我劃掉四道題的答案,只爲斬斷退路,把自己送去復讀

2006年6月7日上午,考完語文,我就意識到今年的高考我完了。

第一次高考,我劃掉四道題的答案,只為斬斷退路,把自己送去復讀

語文本是我最擅長的科目,平時都穩穩地在120分以上,尤其是最後那篇作文。我的拿手好戲是議論文,寫得又快又好,經常被作為範文印發給全年級學生。但是到了高考考場上,我一拿到卷子就精神恍惚了一下,心中閃過一個念頭,“這次會不會考砸?”我知道這是很不吉利的,如果體操運動員到了奧運賽場上突然想 “這次會不會從單槓上掉下來?”,往往他就真的掉下去了。

第一次高考,我劃掉四道題的答案,只為斬斷退路,把自己送去復讀

為了轉移注意力,我趕緊把卷子翻到最後去看作文題,結果心裡暗暗叫苦。跟預想中四平八穩的議論文話題不同,今年竟然是三個怪異的題目,“諸葛亮借箭未滿十萬支”、“戈多來了”和“留下一點空白”,哪一個都不適合寫議論文,哪一個我都茫無頭緒。我趕緊又把卷子翻到前面,開始做基礎知識題,可是我的心一直在想著作文到底該怎麼寫,再也定不下來了。天氣悶熱,窗外的知了歇斯底里地叫著,隔壁桌的考生則沒完沒了地抖著他的腿,我越來越煩躁,彷彿心裡被放了一把火,然後燥熱向全身蔓延。心煩意亂的結果是每道題都得看好幾遍才看懂,每個選項都覺得似是而非,讓我猶豫不決。時間飛逝,等答到作文題的時候,我就只剩半個小時了。最終,我顫抖著手,滿腦子空白地寫了篇“留下一點空白”,密密麻麻的寫的似乎都是“你完了”。

第一次高考,我劃掉四道題的答案,只為斬斷退路,把自己送去復讀

2006年6月7日下午,考數學。作為文科生,我的數學一直不好也不壞。跟標新立異的語文不同,那年的數學卷子出得中規中矩,我順利的答完了除壓軸題以外的所有題目。往答題卡上謄寫答案的時候,我知道自己的數學成績應該不會比平時差。“可是,有什麼用呢?我的語文已經考砸了,我一樣考不上好大學了!”我停下筆,心情沉重甚至絕望。“不行,我不甘心,明年我要再來一次!”突然間,“復讀”這兩個字竄入了我的腦海,我像被閃電擊一般,渾身顫抖起來。我聽過許多成功的復讀案例,有很多人復讀後進步了幾十分。既然他們可以,為什麼我不行?以我原有的水平,如果明年能進步二十分,也許我也能上北大呢!這個念頭一經產生就迅速膨脹,我就像一個學武之人看見了《辟邪劍譜》一樣頭暈目眩,無比的害怕又無比的渴望。

第一次高考,我劃掉四道題的答案,只為斬斷退路,把自己送去復讀

人生能有幾回搏,我要用青春賭明天!舔了舔乾燥的嘴唇,我劃掉4道填空題的答案。既然已經考砸了,不如再少16分,斬斷自己的退路。

每年高考成績放榜的那天晚上,人間必是一半火焰,一半冰雪,有人歡喜,有人愁。語文91,數學115,英語136,文科綜合241,總分583,一直都是班裡第一名的我這次成了40幾名,爆了個大冷門。這樣的落差使得沒人反對我復讀的決定。填志願那天,我也跑去湊熱鬧,一個女同學就驚訝地說:“你竟然也會來!”另一個插曲是,我隨手填報了復旦大學,結果那年復旦也爆了個大冷門,過一本線就能上,可是我偏偏只填了個最熱門的金融專業,而且沒有服從調劑,結果錯過了一個成為傳奇的機會。

於是乎,我成為了一名復讀生。

第一次高考,我劃掉四道題的答案,只為斬斷退路,把自己送去復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