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屆萬達強勢露臉的世界盃

足球皇帝貝肯鮑爾曾說:“在世界盃草皮上滾動的不是足球,是金子。”

一屆萬達強勢露臉的世界盃

“這屆世界盃,中國除了足球隊沒去,其他的全去了。”白巖松又真相了。

略顯詭異冷門頻出的俄羅斯世界盃,留給球迷的回憶竟然還不如廣告深刻,在凌晨兩點,當你昏昏欲睡的時候,耳朵裡傳來“找工作,直接跟老闆談”讓你覺得第二天真的得跟老闆談談工資的事情了,“為什麼要上馬蜂窩”讓你覺得得趕緊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上知乎,刷知乎……”讓你恨不得立刻打開app編一段“長得帥,讀書多,月入十萬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的故事。

倒是,砸下重金贊助世界盃的萬達一直沒火,感覺像吃了個癟。當然,對於王健林來說,贊助世界盃不僅僅是為了露臉。

最近幾年,網絡上特別流行大佬們拌嘴的視頻,雷軍董明珠打賭,馬雲劉強東隔空互諷,王健林和馬雲這兩位前首富也有過多次交手,其中,關於足球兩人有過一番對話。

馬雲說:“懂足球並不重要,中國懂足球的有500萬人,但足球沒有搞起來,懂足球改革的人很重要。”

在坐在他旁邊的正是懂足球的王健林,他隨即說:“在中國,懂足球的人說了不算,中國足球缺制度設計和遊戲規則。”

坐在馬雲另一側的柳傳志打了圓場:“這個懂有不同含義的,不是懂得怎麼踢,是懂得怎麼搞好這個項目”。

最後,王健林又說了一句:“我是有實踐證明自己能夠搞好足球的,大連隊在2年多的時間裡保持50多場不敗,亞洲無敵。”

這是一段頗有意思的對話,馬雲主攻,王健林先守,柳傳志出來緩和,最後王健林反擊。

實際上,王健林在足球界確實比馬雲更有話語權。雖然馬雲以12億元買下恆大足球50%的股份,但他對足球並不感興趣,而王健林當年在大連隊除了投入資金外,還經常在場邊指揮比賽,在更衣室講戰術,可謂傾注心血,堪比前AC米蘭俱樂部主席及前意大利總理貝盧斯科尼。

而今年,闊別中國足球20年之後,王健林執掌的萬達重新接管了大連一方足球隊,並斥資7.5億人民幣引進了三名外援。更高光的時刻是,萬達作為2018年世界盃的頂級贊助商出現在俄羅斯的賽場上,成為7個頂級贊助商中唯一一家中國企業,贊助費用在1.5億美元左右。

除了萬達, 蒙牛、海信、vivo等6家企業也參與了贊助世界盃的隊伍,並覆蓋三個贊助級別。

所以,在開幕式上,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雖然沒有看到自己國家的球員,但看到這麼多民族品牌征服了世界盃,她應該也會驕傲吧。

實際上,在2016年,萬達就成為FIFA新的合作伙伴,合同有效期為15年。作為頂級贊助商,萬達將擁有所有國際足聯旗下賽事的權益和合作活動權益,也就是說,在未來4屆世界盃,萬達都將與國際足聯展開合作。

從品牌傳播的角度看,萬達作為頂級贊助商出現在世界盃賽場的確有足夠大的曝光率。目前在中國,不知道萬達和王健林的人估計只有老少邊窮地區了,可萬達扶貧的隊伍也已經向這些地區挺進了。而從國際上看,自從遭遇海外投資風險排查後,萬達就一直在收縮海外戰線,將投資放回國內。

連王健林自己都表示:“我們不跟其他贊助商一樣為了露露臉,揚揚名。”

從商業上來講,萬達與FIFA此前也有著頗多聯繫,萬達在2015年併購了全球第二大體育市場營銷公司,也是全球最大的體育媒體制作及轉播公司盈方體育。該公司的子公司HBS自1999年成立以來,已連續五次成為FIFA世界盃主轉播商,另外還要管理FIFA的亞太地區媒體銷售、FIFA存檔素材、FIFA贊助商服務和額外服務。

目前,盈方已被國際足聯指定為亞洲重要地區的足球賽事轉播獨家銷售代理,並代表國際足聯與中國中央電視臺就2022年世界盃和其他國際足聯賽事轉播權洽談了合同簽訂事宜。

FIFA作為全球最有權勢的國際體育組織,其不透明性使得近幾年滋生了多起的腐敗案件,2015年,反腐敗非政府組織“透明國際”在一份研究報告中稱:“在國際足聯209個成員協會中有168個協會未能公開其財務報告,這種缺乏透明度與可信度的現象不僅僅出現在國際足聯總部。”

另一方面,FIFA的財政來源嚴重依賴贊助商,近幾年虧損已成常態,2015年,FIFA虧損1.22億美元;2016年,FIFA的赤字為3.69億美元;2017年虧損1.915億美元。

在口碑暴跌的情況下,多家合作方不再與FIFA繼續合作,根據尼爾森6月11日發佈的《2018年世界足球報告》稱,國際足聯在2015-2018年的廣告收入為14.5億美元,相比2011-2014年的16.2億美元下降了1.7億美元。

尼爾森指出,與此前兩屆盃賽週期相比,2015年至2018年週期,贊助的推銷非常艱難。不過,“包括來自中國的一批新的贊助商,幫助國際足聯渡過了難關”。

在王健林看來,這正是中國企業的機會,在雙方合作的發佈會上,王健林表示,中國足球產業正迎來從來沒有過的發展春天和大好形勢,只要經濟水平隨之提高,足球在中國、在亞洲發展前景也會像歐洲一樣。通過這次合作,萬達集團的體育產業,在足球方面的佈局乃至整個中國足球產業的發展,都將獲得國際足聯的支持。比如,支持青少年足球運動的培養、支持中國舉辦一些大型比賽等等。

也就是說,最終的落腳點還是中國足球,雖然,王健林早在98年就退出了中國足球界,但他從來也沒有跟這個圈子脫離關係,近幾年,他與許家印成了中國足協的左膀右臂。不過從風頭上,最近幾年,許家印著實蓋過了王健林,成為中國足球的最大功臣。

恆大在亞洲風踢得風生水起拿了兩次亞冠,在國內也是一枝獨秀連奪七冠,在國家隊層面,恆大貢獻了大量國腳,甚至連裡皮也是許家印“讓”給中國足協的。

2016年,意大利教練裡皮迴歸恆大,當時恆大已與裡皮簽署了合同,但在得知國家隊需要裡皮後,許家印立刻成全了裡皮和國家隊的引援。中國足協支付不起裡皮年薪2000萬歐元的薪水,許家印主動承擔了其中的1550萬歐元。

而萬達也在2011年正式迴歸中國足球,成為了中超聯賽的冠名商,並將冠名費提升到了歷史新高的6500萬元。同年,萬達與中國足協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王健林在現場宣佈萬達集團三年至少出資5億元人民幣,全面支持中國足球振興。這是建國以來中國體育史上最大的單筆贊助資金。

另外值得一說的是,中國企業首個吃螃蟹贊助世界盃的企業中國英利最近幾年業績持續虧損,儘管贊助2010年世界盃短期銷量增長1倍,但全球光伏產業在2011年起開始遭遇“寒冬”。英利2011年虧損了5億美元,2012年虧損了4.9億美元,2013年虧損了3.2億美元,三年合計虧損13.1億美元。

2014年英利再次贊助巴西世界盃,四年又過去了,英利還是未能扭轉虧損局面。2017年英利淨虧損5.1億美元,高於2016年的2.671億美元虧損值,其中2017年第四季度,淨虧損值為7560萬美元,與第三季度(3.549億美元)相比有所改善。現只有純現金5810萬美元。

2018年世界盃已經進入尾聲,這些中國贊助商似乎只有蒙牛因為“里奧梅西,慌得一比”在社交網絡被熱炒,資本盛宴即將退去剩下的將是虛空,倒是王健林在接受採訪時說的一句話給我們留下幻想的空間,“中國企業贊助國際足聯肯定會對我們申辦世界盃有巨大的推動作用。”

所以,資本的力量能讓我們在有生之年看到國足再進世界盃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