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思:種還是不種,2018年馬鈴薯產業大困局的根源何在?

當一個行業陷入困境時,首先要做的是思維和意識的轉變!

中國大農業轉型是如此,馬鈴薯產業的轉型也是如此!


2017年,馬鈴薯產業遭遇冰點,逃出這個行業,那是退而求其次的無奈之舉,但真的不是好辦法。或許說明了你踏入這個馬鈴薯圈子,是國家一聲馬鈴薯主糧化的號召下,你來淘金了,但你發現了淘金沒有那麼容易,如果是這樣,那麼你趕快撤出吧。

毋庸置疑,農業是極其有前景的產業,市場巨大!就像規模化種植(家庭農場)、農業服務(植保飛防等)、品質農業等都是極其有前景的,但為什麼那麼多人碰壁了,失敗了,滿懷信心地進入農業又出逃了?

是國家在農業上倡導的大方向錯了嗎?我認為不是,國家在農業上提出的戰略一定是深思熟慮和全盤考慮的!

根源是我們不瞭解農業嗎?這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因素,但不足以成為大困局的根源!

我認為根源在於多數人有一顆急功近利的心,帶著機會主義和快速賺錢的心進入到這個行業了。

人人都有這樣的心,放在別的行業也許還行,但是在農業領域不行,在馬鈴薯領域不行!

重申一句:農業是朝陽產業,但農業沒有機會風口!

農業不是電商、不是新媒體、不是金融、不是房地產、不是股票……農業真的沒有機會風口!

不信你回頭看一看那些外行踏入農業領域的人,成功的不多,但凡成功的,一定不是靠機會風口,而是靠深耕紮根,靠著情懷,牛如褚時健的褚橙也是如此,褚老是真的努力,紮紮實實地去做農業,是對農業有情懷的。

深思:種還是不種,2018年馬鈴薯產業大困局的根源何在?

記得以前有人寫過:“沒有情懷,就別去做農業!”“機會主義是對農業最大的傷害”等觀點的文章,這些觀點是寫給從外行進入農業想淘金的人看的,筆者極其認同。

這兩句話道出了農業的本質:在農業領域想靠投機賺的金盆滿滿,一句話不可能!農業是一個回報週期較長的行業,他沒有機會,沒有風口,需要的只是農民最樸實的品質:勤勞、情懷和對土地的熱愛。

對耕地深深的熱愛,這才是真正的農業!進入農業領域是一定可以賺錢的,前提是深耕,讓自己成為一個帶著新思想,新思維的農民。

撤的有點遠了,一點自己的想法,我們回到主題上:馬鈴薯產業為什麼會有今天的困局?

薯道難

夕陽落,寒風漲,夜漫漫,孤枕難眠心殤。

辛勤淚,行情淚,二淚揪心腸。

心悠悠,土豆賤,意願天寒,何時價格漲!

——馬雲(詞,筆者略作修改)

上面這是一個業內朋友描寫的馬鈴薯當下的現狀。

2017年,馬鈴薯產業遭遇了難以想象的困難!價格跌破歷史冰點,造成馬鈴薯大量的擠壓與庫存。2018年來臨,北方馬鈴薯價格依舊沒有回暖的跡象。一些地區仍然有大量庫存商品薯,商品薯庫存的結果,將導致種薯大量“積壓”,造成商品薯生產者和種薯企業大面積虧損。

有的馬鈴薯種植者甚至直接放棄農業生產。種還是不種?不管如何選擇,都是極其艱難。

為什麼馬鈴薯產業會有今天的大困局,又該如何破局?

深思:種還是不種,2018年馬鈴薯產業大困局的根源何在?

第一,馬鈴薯主糧化號召下擴種。馬鈴薯該如何逐步主糧化?馬鈴薯主糧化被大家理解錯誤了,主糧化要想實現首先應該是消費端做突破口,只有消費升級了,才能拉動終端。但事實是,中國幾千年的飲食習慣難以改變,在主糧化的號召下,馬鈴薯的市場消費併為擴大多少,馬鈴薯食品加工企業也沒有發力。

筆者認為,要想實現馬鈴薯的主糧化,首先是文化先行,讓大家從內心意識到馬鈴薯對人體健康的重要性,對合理飲食的重要性,這是第一位的;其次是馬鈴薯食品加工企業要循序漸進地開發多樣化的馬鈴薯食品,以口感化、營養化為主,多一些馬鈴薯的飲食場景。最後才是種植端的擴種與興盛,目前是顛倒了,火車頭未動,火車尾開始往前衝了。

接下來,2018年馬鈴薯擴種應該是不會了,整個產業要好,發力點是政府實質性的支持、馬鈴薯食品加工企業的努力、搞好馬鈴薯品質做出口市場(國外有一定的消費力)、馬鈴薯產業文化的興起。我認為這幾點是未來馬鈴薯產業需要做的一點事情。

如果馬鈴薯飲食不能多場景化,人們對馬鈴薯的飲食習慣沒有改變,那麼馬鈴薯主糧化就會是個偽命題。

這時候就需要市場自我的淨化能力,存良去莠,去偽存真,淘汰掉那些帶著機會主義進入馬鈴薯產業的“淘金”者,留下那些想在這個產業深耕的人,行業經過低迷和市場自我調整後,會進入一個良性的發展時期。

第三,沒有認清馬鈴薯產業的本質。內蒙古格瑞得種業有限公司創始人李東虎結合其24年的馬鈴薯從業經驗提幾點看法:

首先週期性。馬鈴薯一年生產一次,銷售一次,每年都不一樣,波動性是常態!

其次長期性。土壤需要培肥,機械需要慢慢回收資金,客戶需要持久,資本需要累加!

再者專業性。許多人認為自己很懂馬鈴薯,其實他還沒有深入進來,馬鈴薯是一個非常複雜的作物,真正懂的人不多!

最後資本性。

沒有任何農業產業像馬鈴薯產業這樣有如此多的投資點和流動資金!

在李東虎看來,生產者沒有或者很少進行輪作、流動資金投入少、憑想象操作,短時間迅速擴大規模,汙染了土地,為將來埋下隱患;管理尚未成型,老闆外行多,操作農民工多;面對快速增長的成本,不是從管理和資本角度消化成本,而是選擇“偷工減料”。

第四,馬鈴薯種植戶缺乏經營思維。規模化種植不是普通的種植,馬鈴薯種植戶必須成為帶著經營思維的種植者,是一個農場主,是一個經營者。不能僅僅考慮種植管理和產量,要去深度瞭解市場,考慮品質、成本、人員管理、平臺、資金等很多因素。

只要是你是想真心在這個行業發展的,那就轉變思維,努力學習,關注市場和經營管理,讓自己成為一個農場經營者,生存下來。

深思:種還是不種,2018年馬鈴薯產業大困局的根源何在?

總之,馬鈴薯市場大困局,需要市場的自我調整,不見得就是壞事,筆者寫這篇文章也是為那些真正想在馬鈴薯產業深耕紮根的人寫的,那些馬鈴薯產業的機會主義者必將出局。

同時筆者呼籲,馬鈴薯產業鏈上的參與者們:金融平臺、收購平臺、服務商、馬鈴薯農業生產資料廠商、技術專家等,這個行業也極其需要你們的支持,在商業環境下,想在這個行業賺錢,就要在這個行業生根,去真正地幫助馬鈴薯種植戶賺錢,這是所有馬鈴薯人共有的生存之道。

3月26-27日,我們在張家口就是帶著這樣的期許和希望,希望能夠通過一場行業的碰撞,來為馬鈴薯人找到一些思路和感覺,共建行業生態,我們希望那些真心的不帶機會主義的馬鈴薯種植戶都能:活下來,經營你的農場!

馬鈴薯行業冰冷,我們卻也不必退出,我們需要用心、用溫度、用真誠、用新的思維來溫暖這個行業的冬天,迎來這個行業的春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