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学是学校更重要还是专业更重要?

邪恶女女-LL


大家都在填报志愿的时候面临艰难的选择,学校和专业该何去何从?对于少数学霸,是可以选择优质学校中更好、更适合自己的专业的。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学校和专业,到底哪个更重要还是要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兴趣而定。


一、根据自身情况不同而定

1.学霸级别

OK,对于超级学霸来说,鱼与熊掌可以兼得,毕竟靠分数说话,有底气和能力选择985高校中分数最高、最热专业。

2.普通学生级别

不属于学霸,也不至于列入学渣行列,只能在普通高校中徘徊的学生们。如果对某个专业有着极高的兴趣和能力倾向,也有今后向此方面发展的意向,那么就选择自己意向度明确的专业。

如果自己没有相对喜欢的专业,可以尽可能选择可以录取的最好的学校,毕竟学校的背景对于今后的发展和找工作,还是有着很大的作用。虽然现在“双一流”已经开始被大家逐步接受,但“985“、”211“学校的标签依旧深入人心,没有喜欢和适合的专业,有着好学校的标签,对今后的工作和发展也有着一定的好处。

3.学渣级别

对于学渣来说,考上非常好的大学比较困难,那就只能在专业上多费工夫。既然无法进入好大学,就选择相对来说的好专业来弥补。现在社会发展迅速,变化如此之快,学渣选择好专业,也可能有非常好的发展。


二、不论是学校还是专业,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最重要

不论我们毕业于哪个学校,任何专业。都不足以让我们在社会立足,唯有培养自己综合素质,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和技能,才是硬道理。


我在美国等你来


上大学,是学校更重要还是专业更重要?

看到不少朋友在争论这个问题:学校更重要,还是专业更重要。为什么不说学校和专业都很重要呢?谁不想上一所名牌大学的最喜欢的专业呢?提出这个问题的人一定有个前提条件,那就是咱的高考分数不够,让我们不得不在有限的高考分数条件下,对学校或专业的选择上作出某些牺牲。其实,严格地说,这个问题还应当再加入一个因素,那就是大学城市。这也是越来越重要的因素。同样都是211工程大学,在上海和在石河子绝对就不一样。因此,我们把城市、学校、专业这三个影响我们高考志愿填报的选项分析一下,自然得出自己的结论。我们的问题就变成了,在有限的高考分数下挑大学选专业,城市、学校、专业这三者用当如何排序。

俗称“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说明未来职场选择是非常重要的。这就是说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在高考录取率已经达到了70-80%的今天,更多的人有机会上大学。通过读大学后再走进职场将成为未来越来越普遍的现象。而高考志愿填报,也就是挑大学选专业,实际上是人生职业规划的第一步,也是一个重要环节,叫做学业规划。

最好的学业规划应当是在一线城市的名牌大学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未来最有发展前景的专业。这几乎成为每一位考生的梦想和诉求。但是大部分考生都做不到。为什么呢?因为一线城市名牌大学的热门专业几乎成了每一位考生的梦想,竞争会非常激烈。当我们考不出足够高的分数时候,就必须在城市、大学、专业三者之中作出一些取舍。那么如何摆正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呢?应当是一个什么样的选择顺序呢?让我们一个一个分析一下:

城市的重要性多数人所看到的是它是你4年大学生活的大环境。发达城市会让你的视野更开阔。而还没有及时地意识到这个城市很可能成为你未来就业城市甚至第二故乡。北京市2016年有24万大学毕业生,其中有一多半留在北京就业。所以对相当多的一部分考生来说,选择大学所在的城市,就是在选择自己未来工作的城市。你说重要不重要?

而大学的重要性在于它是你至少4年学习的文化氛围,大学的层次直接决定了你受教育的层次。这一点也是大家比较容易看出来的。但是选择大学层次的同时也选择了你所可能结识同学人脉的层次。优秀的同学人脉可能会伴你一生受益。不久前热播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有一个出现过很多次的词叫做“汉大帮”。这个“汉大帮”就是同学人脉。贯穿整个电视剧的主线。同学人脉能成就你的大事。

而专业虽然也重要。专业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两点,一个是常常确定了你未来直接的职业。另一个是决定了大学四年的学习是否符合你的兴趣。人要是从事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就不太容易做好。但是有一点无论你是否愿意接受,它都是一个不以人们愿望为转移的客观事实。那就是在当今信息时代专业知识更新飞快。有些专业知识刚刚毕业就过时了。而工作中遇到的新知识又不得不重新学习。这就是说专业知识是还能以后结合工作情况再学习。

因此我的观点把这三个因素的重要性顺序排列为高校-城市-专业。专业选择排在最后也不是没有底线,底线是可以不得已接受不喜欢的专业时候,所不喜欢但绝不会因为讨厌而学不下去。

讲到这里,一定会有人问,这么说选专业变得不太重要了?其实不是这样。传统的学业规划都是先用专业的工具做职业测评,看看自己适合哪些方面的专业,再研究专业未来发展和就业前景,最后确定专业。其实关于传统的职业测评,我认为作为一个辅助手段是必要的。因为一个适合你的专业会给你带来学习的乐趣,对你顺利度过大学受到专业系统的熏陶是很有利的。但是我们讨论的前提不是在有限的分数线下“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吗?

我还想说明的是最终走到职场,你会发现,你当初选择的专业不合适,真有那么大影响吗?你看看你的周围,你的前辈,你的同学,你的朋友,有多少人是学什么,还干什么的?他们是不是就都很不成功?我在逐步接受一个看似非常没有道理的观点,叫做带引号的“专业变得越来越不重要”。

我认为读大学有两个目的,一个是学习专业知识,直接为今后的职业服务,可以简称为学什么;另一个是在大学的学术氛围内受到一种熏陶和训练,提高我们再学习的能力,让我们在更广阔的职场范围都能适应,可以简称为怎样学。现在社会后者“怎样学”变得更重要了。


晨雾


想起一个例子。

我家一个亲戚的孩子考大学,分数很不错,当时请我帮助报志愿。他自小的心愿就是超越我这个家族第一个上清华的“榜样”,我仔细研究了一下他的分数,真心很不错,尤其是物理,还有省级竞赛的奖项,总分应该在清华的线上,但不会超出太多。

我于是建议他,如果报清华大学的话,他可能很难进入电子、计算机这类的热门专业,但是机械工程、水利工程什么的问题不大;如果在学校上稍微退而求其次的话,他可以上上海交大、同济之类的学校,不论什么专业基本都能进去,除非他本人确实是对机械或水利工程这样的专业感兴趣,否则后一个选择比较好。

他听了我的建议,进了上海交大的通信工程专业,自己非常喜欢,学起来非常有兴趣,毕业后他现在加州硅谷工作。

多数需要纠结优先择校还是重点考虑专业的人,很可能像我家亲戚这个小孩一样,分数处在一个比较尴尬的境地,往上够一下能进一个好点的学校,但却进不去自己感兴趣的好专业,想进喜欢的专业时在学校上就得稍微委屈一下。当然清华和上海交大之间的选择还会稍微容易一点,若是一本、二本之间似乎就要纠结得严重一些了,尤其目前国内就业很看本科学校的前提下。

在美国,不少很一般的学校会有很出名的专业,譬如位于Amherst的麻省大学(不是麻省理工学院)是一个极其一般的学校,但它的高分子专业位于世界的前几位,

这个专业毕业的博士到常春藤大学任教的都有,与此对比,哈佛、耶鲁的高分子材料专业反而没啥名气。因此,在美国对这个专业感兴趣的学生更有可能会选择去麻省大学,而不是追求名校。


心路独舞


你说一个XXX二本学校和一个排名前十几的学校,那根本没可比性,也不会有人会遇到这种选择。

我随便举几种可能的情况吧,以广东高校为例:

1首先,你需要明确一下,你是希望本科毕业后是考研还是就业。倘若,是选择考研,建议你还是选择一个比较好的学校。有一个好的本科学校为背景,考研你会获得比起普通学校更多的便捷。因为你本科学校较好,可以选择本校考研,至于想要跨专业的话(选一个你们学校比较好的专业),比起外校生,你更容易接触到相关专业的学生与老师,找一些资料也会方便许多。若是准备直接找工作,专业和学校之间,还是选择专业吧。有过硬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我想在面试的时候,比起你空有一张学位证书,更为重要吧。

2其实,现在学校,一般大一下学期都有一个转专业的机会。但转专业的难易程度,与学校的好坏是成正比的。你可以把转专业当作一个机会。在填志愿时,问下学姐学长,或浏览学校官网,查看转专业的相关信息,倘若你觉得大一一年,有把握成功转专业,你就可以在学校与专业中,选择学校。其实这个方法,说到底,最终目标,还是专业啦。

3基本档次差不多的其实不要太在意,能选专业的绝对要好,比如中山大学 vs 华南理工,或者广外vs 华师这样,同档次的学校外面的很多机会基本差不远。

4差了一档的要看专业情况,比如真有同学想学建筑类的,深圳大学尽管只是徘徊在一二本之间,但其建筑还是相对有名的,总好过你去广外华农调剂一个不喜欢的专业。

5地域因素以及家庭背景。城市好的机会多,我一直觉得深圳大学是个另类;虽然学校档次还不到完全的一本学校,但是整个深圳这么大一个现代化都市就他一个综合性大学,其他都是学院职校什么的(那个实验性的南科大就先排除了)。所以深大的资源真的不可小觑,深圳各种有钱人,常听说深大藏龙卧虎什么的。

所以,其实最后要结合你自身的情况,然后将你的options整理出来找对这些学校专业情况比较了解的人咨询一下(包括就业、学校资源、机遇、发展等),至少避免做出最坏的选择。否则,要是自己确实没兴趣,就很可能沦为那些冷门的学校和专业的受害者了。

投资家网蒋东文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专业的重要性远远大于学校,这一点毫无疑问。

如果你想说,有个985、211大学的背书很重要,我想问问你,有多少学生上得了985和211呢?全国各省通算985录取率不足2%,211录取率也仅有5%。与这些上了985、211的学生,其他省属重点院校、一般本科院校、独立学院、专科的学生是不是绝大多数?

你告诉我,除了985、211,全国你能叫得上名字来的外省大学有多少所?非本市大学又有多少所?随便举出两所来,你能知道有什么区别吗?恐怕让你说谁强谁弱,你也得扔硬币决定吧?

如果你想说,你学的专业跟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压根儿没关系,自己不是也混得不错吗?我想问问你,如果你大学学了自己现在工作相关的专业,你现在的职场之路会不会还要更好?别着急,先想几秒钟再给我答案!

(上图由缪老师亲手拍摄于上海纽约大学,先通识教育后细分专业是他的特色之一,这就是尊重专业的最明显体现,不让一个学生因为盲选专业而后悔终生)

你去上大学为了干什么?往远说是为了开始寻找自己的职业之路,往近说是探索自我,专心学业

未来的职业之路来看,是跟你专业关系大还是学校的关系大呢?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依然是专业关系大!为什么呢?因为绝大多数专业是通用的,并不因为院校的标签而有极大区别,尤其是层次没有那么高的大学。也就是说你所学的专业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未来你的职业方向。

反过来说,如果你未来从事的职业跟大学所学的专业一点关系都没有,我想问,你大学这么多年学习的意义何在?学了会计学,毕业去做了行政,你学得东西还能用上多少?学了临床医学,毕业去做了医疗器械销售,钱是不少赚,同学聚会你恐怕没脸去!

(上图由缪老师亲手拍摄于南方科技大学,通识教育的又一个例证,大三才细分专业,给了你延后选择的机会,保证你是从心所选)

探索自我的角度上来说,不得不承认咱们的应试教育极大的压榨了孩子们在K12阶段的创造力和思考能力,导致很多孩子在高中毕业之后还从来没有考虑过终极三问:我是谁?我从哪儿来?我要到哪儿去?这个问题在大学如果能够得到解决,就会对毕业后的生活产生极大的正面影响

。你一定会问,这跟专业的重要性也有关系?当然!

如果你大学找不到自己喜欢的,适合自己的专业,则无论你在什么大学学习,依然会像高中一样浑浑噩噩的度日如年,如同把头埋进沙里的鸵鸟,还谈什么理想,说什么情怀,怎么能体会到学习自己所爱的那种挥洒自由、淡定自若、游刃有余?

当你的大多数时间依然在被应试包裹着,你也不过就是多上了4年,乃至7年,甚至更多年的高中而已。而你的同学在用跟你相同的时间,上大学,他们探索自己,追根问底的跟自己和社会对话,找寻自己存在的意义和未来更加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

请问,用4年时间上高中收获多,还是用4年时间上大学收获多?

(上图由缪老师亲手拍摄于清华大学,大类招生的典范,若干专业合并为为数不多的专业类招生,大二细分,让你先粗选一次,再精选一次,重视个人与专业的匹配)

最后就聊聊专心学习好吧?如果你是一个对于汽车特别感兴趣的人,请问同样是一本500页的书,是汽车专著你更容易接受还是烹饪菜谱你更容易记住?如果你是一个天赋出众的运动员,你更愿意花一个小时去奔跑健身,还是花一个小时去吟诗作对?

找到自己喜欢的,适合自己的专业,轻轻松松就能拿到比较不错的成绩,花20分钟达到同学学习60分钟的效果,你不想要这感觉?

学习效率更高,学习动力更足,留出了大量的时间,用来干嘛?用来找自己,用来思考,用来学习其他关联知识,用来游历大好河山,用来谈谈恋爱增加阅历也是不错的嘛。

一句话浓缩:学习适合自己的、自己喜欢的专业,就是为自己而学;为了大学随便选个专业,你还要在别人的眼光和评判里呆上很久!

你可以不关注我,但你要关注孩子或者自己的高考!


缪老师妙笔生花


你会为了专业,放弃北大清华吗?这是不是一个非常难抉择的事情?为什么难呢?其实,这涉及到面子和里子的选择:很多时候,

选大学是为了面子;选专业是为了自身发展!

一、高分考生:为了大学放弃北大清华!

我认识两位考生,一个为了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而放弃了报送北京大学的机会;一个是为了能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而放弃了清华大学,选择了浙江大学。这两个学生的共同特点:有主见、有理想、有抱负!他们有自己的职业规划,为了自己的发展,不会太去考虑面子。

二、中分考生:为了211大学放弃专业!

对于中分考生,选择起来更加复杂,是选大学还是专业的问题,很多学生为了能上211大学,放弃了自己的专业要求,这部分学生,往往做好了继续深造的准备,到好大学里去开阔视野、锻炼能力,是他们的目标,从以后的情况来看,这些学生往往都能考生研究生,甚至是博士生。

当然,也不是所有学生都是这样的!211大学转专业,甚至是退学的学生也不在少数,上一个自己不喜欢甚至是讨厌的专业是一种折磨。所以,面对是上211大学还是上一个好专业的问题上,一定要结合自身特点和需求做出相应的选择。

三、低分考生,选大学多是为面子!

我们本市的大学,常常是大家开玩笑的对象:你要是不好好学习,就会考入某某大学(本地大学),其实这是一所很不错的大学,录取分数也接近甚至高于自招线,但是很多学生或者家长在选择时,宁愿选择一所外省的一般大学也不愿选这所大学,原因是大家对这所大学太了解了,一说考上这所大学,就感觉没有面子。我曾经问复旦大学附中的学生,他们说他们对上海大学,也是这种感觉。


赢在高三


到底是先选专业还是先选学校?是让考生及家长一直拿不准、不清的问题;上了好学校,专业不喜欢就业前景不理想,怎么办?为了学个好专业掌握热门技能,只能退而求其次选了二流大学,却发现名校文凭才是就业“敲门砖”。选院校和选专业,哪个优先的问题?主要要看考生具备什么样的实力。

“如果你是高分考生,这样有实力可以在院校和专业上都选,选好院校又选他认为好的专业;

如果你成绩中等,建议还是以选院校为主,尽量进一个实力强的院校;对于分数稍微低一些的考生,就应该以选择专业为主,从就业角度去考虑,尤其是一些专科层面的,个批次的考生,尽量考虑专业,学一个自己擅长的,或者适合自己的专业,将来的就业渠道或者就业的压力就会小一些。”

专业优先

(一)好专业的好处

1、学习动力你的大学不乏味

兴趣与特长是学习原动力,如果清楚自己的兴趣或特长,毫无疑问相关的专业学习当然也得心应手。同时也会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去实践。选择符合自己兴趣的专业还有一个最主要的好处是,将来毕业找工作也能够很顺利找到,毕竟你专业技能学得好,奖学金、优秀称号也很多,综合素质高,招聘单位一定会很乐意把你招收门下。

2、职业发展你事业的起点

专业是学生的标签,“入对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日后发生“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叹。选好专业是求职的最好优势,如果专业完全不符合你要求,进了大学也学不好,选择专业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选择职业,选择未来。大学读书只有四年,职业却将伴随你一辈子。

3、生活质量你生活的乐趣“对某项工作没有兴趣,容易精疲力竭。”如果对自己的工作没有兴趣,或者做起来不顺手,当然生活的质量相应地也就降低了。现实生活的压力不断加大,人们开始努力寻找最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而一份称心的工作也是所有人都在努力追求的生活目标。这样一来,你掌握的技能则成了你就业的筹码,专业技能、专业水平将再一次主导你的职业发展,做自己喜欢的事,提高生活质量,让你选择用四年时间学习的、自己兴趣所在的专业帮你实现。

4、节约时间你人生的选择

发现了专业不合适再重头开始选择,那么在时间上将是很大的损失。由于对自己的专业不满意,回去重新学习,是对时间极大的浪费,也是对自己的一次考验,你是否还有勇气再一次投入学习,以学生的心态重拾课本。毕业后同学们都在忙于工作,而你却因对工作的不喜欢,再决定重新进修,你是否有这样的魄力和胆识。不要让大学的四年悄然消失,却没有为自己留下让你生存生活的筹码。

(二)专业优先的弊端

不少考生后悔当时为了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没敢报名校,进了学校才发现,无论是学校硬件设施还是校园文化,都跟名校相距甚远,学校没有为学生制定一个好的职业规划和发展蓝图,学习氛围也不浓烈,很多考生会随波逐流,一事无成。毕业时,虽然专业课学得很扎实,却因不是名校出身被无情地拦在门外。

院校优先

(一)好学校的好处

1、名校光环让你赢得自信

社会尊荣感,名校有很多光环,当你出去自报家门的时候,报出自己母校名字的时候,母校的名字首先就会给你界定一个身份。不管这身份最后是否值价。名校往往很容易得到别人的尊敬,否则多多少少会有点失落。家长对于孩子从小的教育就是考大学上名校,清华北大应该说一直是所有家长最大的心愿。而且在同学之间也是一个可以炫耀的资本,认为好的学校肯定会有好的将来,能上名校将来的社会地位、人生轨迹也会变得精彩。

名校光环,可以获得比其他人略多些的机遇,信任和尊重。这种信任和尊重,会给人带来另一种正向的心理价值,那就是自信和责任感。那自信是你在上学之初,被北大录取的时候就开始形成了,“我是在激烈竞争中被选择的”,这种被选择的自我认定,会使你更有自信心。

2、就业优势更多成功机会有数据清晰地显示,虽然有些人看不惯名校生高傲自负的态度,但是我们不能否认名校生有更多的就业机会,更好的优先职业选择,很多好企业只在名校做招聘。

3、更好的奖学助学机会

名校不乏成功校友,名校出身成功的机会更大。在名校有更多的个人设立的奖学金、助学机会、创业基金。当然也不排除有成功人士要依靠名校的光环赢得更高的社会知名度,主动为名校提供奖学金以及就业实习的机会。另外,名校社团活动更容易得到赞助,很多商家

主动要求冠名名校的某个活动,而普通院校的学生就要去跑外联自己搞定了。

(二)院校优先的弊端

如果一心想读重点大学,而自己的分数又不是很有竞争力,可能只能选读重点大学的冷门专业。如果这些冷门专业是自己兴趣所在,那还可以;如若这些冷门专业是自己不感兴趣的,考生可能要面临着很多的压力和困难。


胜哥侃球


我觉得这个问题再怎么争论,也没有固定的答案,因为这本来就是怎么选择都可以,而且怎么选择都是有利有弊的事情啊!我说一下我所经历过的两个孩子的选择吧!大家可以参照一下来选择。

第一个孩子是专业优先。他是2016年参加的高考,高考分数是理科644,当年河北省的本一线是525分。他可以选择中南大学、重庆大学、哈工大分校、西北农林科技等几所985学校,当然还有很多211可以供选择。当时的情况是如果选985,那肯定上不了人家的高分专业(姑且认为高分专业就是好专业吧),再加上不愿意选择医学、师范以及和化学相关的专业还有地域等因素,最后放弃了985。然后圈定在西南交大、武汉理工、南京理工、华北电力(保定)哈尔滨工程等学校里面选择,最后报了西南交大(西南交大的提档线是531分)茅以升学院的电气专业,如愿被录取。西南交大在铁路行业业应该是老大级别的学校,它的交通运输专业全国第一,它的强势专业是土木、机械、电气,何况是茅以升学院的电气,保研率就业率都很好,毕业生在铁路系统就业前景很好。

第二个孩子是学校优先。2017年参加的高考,高考分数是578分,当年河北省的本一线是485分。这个孩子不考虑专业,只要求学校,只要是985大学,最差的专业他也能接受。经过筛选最后选定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他服从调剂,当年西北农林科技的提档线是577分,他仅高一分,如愿被录取。现在这个孩子发展也很好,大学给他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增长学识的平台,他今年暑假还打算去美国游学呢!

这两个孩子的选择都有道理,而且都如愿以偿,非常满意自己的选择。这能说谁好谁不好吗?将来发展得怎么样,这好像很难确定吧!所以我觉得这个问题争论不出来结果。优先学校,肯定在学校的整体实力、学术氛围等方面有优势;优先专业,在专业能力、就业方面相对有优势。每个人的追求不同,求仁得仁何所怨,不管怎么选择,一旦认定了,就勇敢坚定地去做吧。世上的路有千万条,至于那条路更好走,很多时候取决于走路人的心态,只要认真走,谁都能收获一路风景。


道道的快乐重新来过


大一的时候,每次回家大家都会在一块喝的天昏地暗的,渐渐的,身边的朋友都到结了婚,生了孩子,而我却还在上大学,结婚生子这种事情对我来说还是那么遥远的事情,渐渐的,朋友之间最多的娱乐变成了打牌,聊得最多的话题也变成了房子,车子,孩子,其实很庆幸我在一个比较大的年龄上了大学,这样能够清楚的感受到强烈的对比。

大学给了你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

记得刚上大学那会儿,年少轻狂,竞选学生干部,努力结交朋友,因为我知道我是有多么不容易才考上的大学,所以才真的要好好的把这四年上好。到了大学,突然发现这是一个非常简单,非常干净的环境,只要你足够努力就能得到你想要的,个人能力在这里变得无比重要。我这个不按常理出牌的性格竟然非常适合这种环境。这可能是你这辈子最公平的环境,

大学给了你自己选择方向的权利

如果你没有考上大学,可能你可选择的方向会很窄,大学四年我做过很多种工作,甚至大二的时候我还试了试当了次学霸,并且拿了全班第一,却发现对整个大学生活影响微乎其微,甚至不如一个牛逼的学长对你讲一个他曾经犯过的错来的重要。前段时间一个同学找我说她想做播音,但是压力太大,不知道应不应该坚持,我对她讲,大学四年就是一个可以自由选择方向的时候,而大一就能够找到一个无比热爱的方向的机会是一件非常难得的。只有热爱,才有机会成功。但是大学四年的变数也同样很大,我大一的时候还曾经想过做一辈子手工也不错。。。

大学给你四年用来试错

你有四年的机会可以用来试错,这是大学最大的作用之一 ,大学之前,我们只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一条路可走,而毕业以后试错成本又太大,所以经大学四年我们可以用来尝试我们所有的想法,我大一的时候也天天在宿舍通宵打游戏,大二的时候就很少了,我们去长途越野骑行,去负重3okg越野徒步,去画墙绘,骑摩托车30公里跑去看油菜花,把我们宣传部做的更好,去试着把专业课做到最好,去试着喝8瓶啤酒,去尝试我们所以的想法。不要轻易的否定自己或者把自己的方向定死,不要死守着专业课那点东西,不要把自己锁在那20平米的小屋子,更不要把思维锁在六斤八两的脑袋里。

大学磨练了一个人的综合能力

我从小到大都没有当过甚至组长这样小的班干部,上台讲话舌头会打结,做事情也是扭扭捏捏的,拿不定主意。四年下来,做了两年的学生会,四年的副班长,一年的店长,8个月的职员,一个月的老师,现在也练就了一手连续讲话三四个小时不用喝水的好本事,想到什么事情,马上就的去办的做事方式。曾经为了为了800字的作文绞尽脑汁到现在一敲就是三四千字的杂文。前提是你首先想做出改变,并且动起来。

大学帮你重塑了自信和三观

何为自信,王德顺老爷子说过,自信是建立在一次次成功上的。而一次次的成功前提是你需要去不断各种各样的事情,大学之前最成功的事情莫过于考上大学,而大学给了你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唱什么戏,你自己定。鸡汤说得好:只要努力,就能成功。这句话大学毕了业可能不太适合,但却完美的适用于大学四年。我们家里的朋友们都在想着怎么能进机关单位,大赚一笔的时候。我们却可以慢慢找到方向,努力打怪升级,最终得到我们想要的。

大学帮你找到未来几十年最重要的朋友

读大学的价值也许在于能认识未来几十年最重要的朋友,能分辨哪些人自己一辈子都不会交往,能集中解决很多困惑,从而形成自己的原则,开始学会拒绝。读大学的价值在于你明白了世界上有很多优秀的人,你开始有了靠近他们的动力,读书不是为了拿文凭或者是为了发财,而是为了成为一个有温度、懂情趣、会思考的人。你现在努力,未来就会遇见那些和你一样努力的人,你现在不努力,你未来遇见的人大概也是和你一样的处境。(此段摘抄)

很多学生到了大学,突然不知所措起来,因为十多年的所受的教育方式在大学竟然完全不管用,这里不是学习成绩好就是王道,不是谁拳头大就是王道。大学可贵的就是他的纯粹,大学应该在最短的时间内拜托之前的思维定式,然后开始不断的去尝试。

一直觉得大学最好的形式应该是学长学姐用自己的经验帮助学弟学妹们少走弯路,所以一直在尽自己力所能及的有限经验去帮助更多的人。


读立空间


高考报志愿,是应该优先择校还是重点考虑专业?作为一名从教多年的高中班主任,根据我自己的经验来为各位考生分析该优先选择学校还是重点考虑专业。


首先,根据现在的就业状况来分析。

现在,我们听到的很多毕业大学生的就业情况就是自己的工作和所学的专业不对口。你会发现,你周围的朋友,有多少人是学什么,还干什么的?他们很多人最后都不能按照自己所学的专业去找到合适的工作。所以,老师建议大家尽量要选择较好的学校。

我认为读大学有两个目的,一是,通过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二是,在大学期间通过参加各种活动和比赛不断提高自己各个方面的能力,为毕业后的你找工作积累经验。


其次,从长远的方向考虑,你会继续考研还是毕业后选择就业。

都说本科看学校,硕士看专业,博士看导师。所以,你需要明确,你是希望本科毕业后是考研还是就业。如果选择考研,建议你选择一个比较好的学校,有一个比较好的本科学校为背景,考研会更加的便捷,会有更多的机会去选择。如果准备直接就业,专业和学校之间,还是选择好的专业吧。有过硬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在面试的时候更加重要。

还有,在大学期间的大一下学期都有一个转专业的机会,你可以先选择好一点的学校,然后好好把握转专业的机会,这样你既选择了好的学校又有机会选择喜欢的专业。


最后,要根据自己的高考分数而定。

不管是选择学校还是专业都要基于自己的分数。可以说,只要你的分数足够高不管是选择学校还是专业都有足够的把握。但是考高分的人数是有限的,大多数的学生在报志愿的时候要认真分析自己的分数情况。

要根据自己的分数情况,找出自己可以填报的那些院校,再选择一所最好的学校,一所好的学校会有更多的机会和更好的资源。根据老师多年的经验还是建议大家优先考虑学校再考虑专业。

高考成绩已经出来了, 愿所有的考生都能如愿以偿。在接下来报志愿的时候,理性对待,希望大家都能被理想的大学录取。加油吧,无悔青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