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葉企孫 懷瑾握瑜,勿忘在莒

誰是葉企孫?有人說,他是著名的物理學家,是清華大學物理系和理學院的創建者,是中國現代物理學的奠基人,他測定的普朗克常數和高壓鐵磁性的研究是重大的物理學成就;有人說,他是著名的教育家,和蔡元培、梅貽琦鼎足而立,為新中國培養出許多重量級的科學家;有人說,他是著名的哲人,將他與陳寅恪、梅貽琦、潘光旦並稱為“清華四哲”。

然而,以上的“著名”二字,都不得不加上引號,因為對大多數國人來說,葉企孫其實是一個很陌生的名字。如果提起錢偉長、趙九章、錢三強、鄧稼先、李政道、楊振寧、王淦昌、朱光亞,大家都會如雷貫耳,但少有人知道,這些人都出自葉企孫的門下。

在1999年國家表彰的23位“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中,有12位是葉企孫的弟子或後輩門生;他的一些並不那麼著名的學生,如郭永懷、林家翹等,也都為新中國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中國電子技術、地震預報、氣象預測、國防工業等許多重要學科的肇始,亦離不開葉企孫的功勞。在《地雷戰》這部經典老片中,我們記得的是農人利用土法巧手發明地雷炸藥,令敵人聞風喪膽,但幾乎無人知曉的是,葉企孫及其學生熊大縝等人才是真正的幕後英雄。

在葉企孫之前,中國物理學堪堪起步。雖然從清末開始北大已經有了兩個物理教授,侯衛精和夏元利,但舉步維艱。葉企孫的來臨改變了這一混亂局面,使整個現代物理學教學一步步走向正軌。直到現在,中國大學物理學教育的起始依然要歸功於葉企孫。他在講壇站了大半輩子,一生誨人不倦。他善於識人,為清華引進了大量人才,也將眾多才俊舉薦到海外接受深造,為國家的工業、國防、科技進步作出了巨大貢獻。

然而,他晚年被迫捲入政治運動的泥潭,在種種強勢高壓下,生活潦倒落魄。儘管如此,他卻依然保持了知識分子的良知和氣節。從上世紀70年代起,這位功勳卓著的科學家與教育家逐漸被世人遺忘,直到1990年,清華大學物理系校友在清華設立“葉企孫獎”,1992年,葉企孫昔日的學生,包括王淦昌、王大珩、吳健雄等127名海內外學者聯名呼籲,在清華大學為葉企孫樹立銅像,他的名字才重新被人提起。我們本不該遺忘他,尤其是在何為教育、何為大學依然如迷霧般亟待明辨的情況下,他的一生事蹟依然具有典範意義。

2018年7月16日,恰逢葉企孫先生誕辰120週年,我們推出此專題,以資紀念。

詳見主題B02-B05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