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遺忘的卻很少被提及的大師——葉企孫

不可遺忘的卻很少被提及的大師——葉企孫

不可遺忘的卻很少被提及的大師——葉企孫

不可遺忘的卻很少被提及的大師——葉企孫

不可遺忘的卻很少被提及的大師——葉企孫

中國近、現代歷史上,錢學森、錢偉長、華羅庚、、王淦昌、趙九章、李政道……一大批科學家可是聲名遠播,幾乎無人不知;然而有一位我們最不應該忘卻的科學家卻不被人熟知,這位科學家培養出來了一大批享譽海內外的科學家,在“兩彈一星”元勳中有將近一半都是葉企孫的學生或者是他們的伯樂,有人稱他是“大師中的大師”;也就是直到最近才特意瞭解了一下這位大師的生平,他是無黨派人士,終身未婚,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中國的物理科學和教育事業;這個科學家真的可以用偉大來形容了,個人覺得一點不為過。

葉企孫原名葉鴻眷,1898年出生在上海的一個書香門第的官宦家庭,曾祖、祖父和父親葉景沄都效力於清朝,葉景沄和黃恩培等人受清政府委派前往日本考察日本的教育,回國後創辦了新式學校,著重在中國發展近現代教育事業。葉景沄對國學之精通,對西方科學認識之開明,是位很厲害的教育家;良好的家風要葉鴻眷培養了很好的素養,葉鴻眷從小就勤奮好學,又受家風影響,從小就習讀古文,很早就帶有明顯的儒家知識分子的特質;受其父的影響,要葉鴻眷攻讀傳統詩書的時候也要葉鴻眷開始接觸西方科學知識和應用;葉父生前寫下遺囑要求子孫:'慎擇友、靜學廣才、行已儉、待人恕、勿吸鴉片、勿姦淫、勿賭博、勿嗜酒、勿貪財。後來的葉企孫一直把這個視為最寶貴的父親留下的遺產;葉鴻眷七歲喪母,家裡有七個孩子,他是最小的一個,上面還有兩個哥哥;大哥進入北洋軍閥政府;二哥天資平庸;這個葉鴻眷年幼天資聰慧,十分惹人喜愛,葉景沄幾乎傾盡心力培養葉鴻眷,五歲就開始教他習字,很快又把他送入私塾學習;葉鴻眷九歲時葉景沄要他進入自己創辦的上海縣立敬業學校(今上海敬業中學)學習,也就是在敬業學校三年的學習葉鴻眷開始接觸正規的教育和大量的西方科學知識。

在1911年初, 清政府將負責派遣留學生的遊美學務處改為清華學堂,(這個清華學堂的資金來源主要來源於各國“退還”的庚子賠款,用於培養預備留學的學生;)並開始招收學生,未及十三歲的葉企孫,在敬業學校尚未畢業,便在父親鼓勵下,毅然報名應考,誰知一舉考中,葉鴻眷就成為清華學堂的第一批學生。恰好在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發,剛進入清華學堂的葉鴻眷還不到一年,清華學堂被迫停課,在北京學習了半年的葉鴻眷只得返回老家上海避亂。

1912年初在家人的安排下葉鴻眷進入上海兵工中學學習,著名實業家吳蘊初當時就任教於此,教葉鴻眷化學;該校偏重於自然科學教育;

等動亂局勢穩定,清華學堂改名清華學校,在1913年清華學校恢復招生,葉鴻眷再次報考清華,但是這次報考沒有上次順利,在體檢環節葉鴻眷被告知其心律不齊,不能報考。但是葉鴻眷很快找到漏洞,發現體檢表只有名字沒有貼照片,葉鴻眷用葉企孫的名字再次報考,並要同學幫忙代為體檢身體,很快通過檢查;葉鴻眷再次成功進入清華,也從這以後葉鴻眷從此以葉企孫署名。對於這一次的作弊,也是葉企孫一生唯一的一次弄虛作假的行為,到晚年每回憶到這裡葉企孫都感到羞愧不已。

不可遺忘的卻很少被提及的大師——葉企孫

1913年葉企孫報考清華

清華是用庚子賠款建起來的,學生是由各省根據庚子賠款承擔的份額決定名額,學制也是嚴格按照美國的教育體制來的,學制八年,分為中等和大學預科兩部分,比較重視英語的學習,讀完高等學業就可以出國學習了,出國留學的學生的英語水平大致相當美國大學二年級學生的英語水平,有人說這是不建在美國土地上的美國學校;葉企孫這次不是考取清華中等學科,而是直接考取了大學預科,在清華葉企孫一如往常之勤奮,成績也是名列前茅;清華要求學生全面發展,可是葉企孫在1914年的體育測試中成績不合格,直到1918年才從清華畢業;1915年近代著名教育家梅貽琦到清華任教,恰好是給葉企孫所在的年級教授物理,兩人由此結識,這以後一直保持著密切的友誼,葉企孫十分敬仰這位年輕的老師,不僅欣賞他淵博的學識,還有就是梅貽琦的為人、理想;葉企孫後來放棄自己擅長的國學選擇物理作為奮鬥方向很大程度上收到梅貽琦的影響,

葉企孫在清華的學習的時光對他的一生至關重要,葉企孫不僅在獲得了嚴格的現代科學教育,更加堅信科學救國的信念,同時還結識了像梅貽琦這樣的人。還有更重要的一點就是更加深了他頭腦中的民主意識,在當初的清華規模並不大,每屆學生也就六七十人,每屆都設立了一個級會,是模仿西方議會設立的,意在培養學生的民主意識,葉企孫對此表現的很積極,曾多次被推舉為級會領導,再加上後來的留美經歷大大加深了葉企孫對西方民主的認同,深信思想獨立、學術自由,這種思想很大程度上也造就了他晚年的不幸。

1918年清華畢業的葉企孫考取了庚子賠款的公費留學生,前往美國的芝加哥大學物理系就讀,葉企孫不是從物理系的第一級開始讀的,而是直接插班到三年級就讀;在一戰後美國的實驗物理獲得了極大地發展,芝加哥大學就是作為美國三大實驗物理研究中心之一。葉企孫選擇物理也是受芝加哥大學環境的影響;

1920年葉企孫從芝加哥大學物理系畢業,獲得學士學位;而後葉企孫選擇進入哈佛, 師從著名物理學家W.Duane(W.杜安)和P.W.Bridgman(P.W.布里奇曼)進行實驗物理的研究,葉企孫在美國的第一項研究就是跟兩位老師用x 射線短波極限法(sw L 法)測定普朗克常數,這個普朗克常數被很多人測定過,但是這一次是比較精準的,最終得出的結果被國際上沿用了十幾年。後來葉企孫又在P.W.布里奇曼的指導下進行壓力對鐵磁物質磁導率的影響的研究。最終在1923年完成了研究,並將此次試驗的結果作為自己的博士論文並畢業,1925年被公開發表。也因為這項研究葉企孫成為我國從事現代磁學研究的第一人;葉企孫本來計劃繼續在美留學一年,但是因為父親年事已高,希望他早日歸國,葉企孫放棄原來的計劃,離開哈佛後取道歐洲回國,期間歐洲停留了將近半年,遊歷了英、法、德、荷蘭和比利時五國,參觀了許多名勝古蹟、博物館、美術館,拜會了許多物理界同行。1924年葉企孫回到中國上海,成為名副其實的物理學家,回國後先到國立東南大學(今南京大學)任教,講授力學、電子論和近代物理課程,後來發生政治風波葉企孫不願捲入,恰好北京的清華學校成立大學部,1925年葉企孫離開了國立東南大學前往清華任教;

並不是說清華比國立東南大學好多少,因為好多在清華任教的老師都有留學經歷,都對思想獨立、學術自由的觀念有著高度認同;恰好這個時期正是北洋政府時期,官員更迭頻繁,政局很不穩定,好幾任清華的校長多出身北洋政客,要清華為政治服務,有的校長還遭到了清華師生的集體反對,對清華就是那種家長式的獨斷的管理方式,對於教育發展規律根本不懂,這就引起清華好多執教老師的不滿,當時有清華“三孫”一說葉企孫、陳岱孫、金龍孫(即金嶽霖),還有一大批年輕的教授學者,這些人反對這種家長式的管理方式;受五四愛國運動的影響,1929年清華創立文學院,理學院和法學院,這三個院系分別由馮友蘭、葉企孫和陳岱孫進行籌建工作,對於如何辦教育他們基本觀點一致;這些人多數是年富力強、活力正盛的年紀,十分渴望在清華有一番作為,也就很快在清華有了“少壯派”或“改革派”的提法,反對封建辦學思想。他們提出改革清華:提高學術的重要性,反對官僚、政客干預清華,主張教授治校;他們只是在努力糾正清華的教育弊端,鬥爭先是在1928年清華成立“清華教授會”,包括“三孫”在內的等多位教授被選入教授會;接著在1929年初成立清華大學校務委員會,有校長、教務長、秘書長和各院院長組成,這個委員會和教授會共同管理校務,這也預示著一個新的校務決定機制正在形成,如果沒有這個委員會和教授會的許可,校長的好多話在清華是不起作用的,所以有人把這個看做“教授治校”的先例,葉企孫等人為建立這個體制做了很大努力;在北伐戰爭後,清華大學更名為國立清華大學,南京政府派出羅家倫出任清華校長,但是羅家倫在任職演說中惹怒了清華師生,直接爆發了驅逐羅家倫運動,僵持了一年半之久羅家倫最終離開清華;但是南京政府一時半會找不到合適的人選,北大校長職務就這麼空著;在1930—1931 年一年多的時間清華沒有校長,師生推舉此時的校務委員會主席葉企孫為清華代理校長,執行校長職責,多數事仍然需要校委會和教授會決定,又過了一年,也就是1931年底南京政府決定任命梅貽琦出任清華大學校長,這個梅貽琦是更早的留學生,還曾經是葉企孫的老師,葉企孫十分清楚老師可以勝任校長的工作。梅貽琦上任後葉企孫與之配合的很默契,兩人在教育、為人、處事上很多地方接近,梅貽琦尊重校委會,很多事情找葉企孫商量;當時有人看到葉企孫這麼受梅貽琦器重,就譏笑梅貽琦和葉企孫是“狼狽”,雖說是貶義,但還是看出了梅葉二人關係之緊密。

不可遺忘的卻很少被提及的大師——葉企孫

1929年在清華大學北院7號葉企孫先生住宅前的合影

不可遺忘的卻很少被提及的大師——葉企孫

葉企孫不僅為物理系和理學院做了很多努力,還為清華其他院系的籌建、發展做出了大的貢獻;同樣是在三十年代初建設的生物系、地理系、心理系、工程系(後改名土木系)、機械系、航空系還有工學院,幾乎這些院系的建立、發展在聘請知名學者等方面都留下了葉企孫的背影。葉企孫一直把聘任國內一流學者來清華任教為第一要務,在接任物理系主任後就想把物理界的著名學者聘請到清華教學,其中吃了無數次的閉門羹,但是還是聘請到了眾多知名學者,如物理系的吳有訓、薩本棟教授;數學系的楊武之和熊慶來教授;化學系的薩本鐵、黃子卿和高崇熙教授等一大批科學家來清華任教,很快清華的師資陣容就十分強大;經過20世紀30年代的發展,國家多數物理學家多出自清華物理系。

葉企孫深知實驗對於物理研究的重要性,為清華物理系想盡辦法設立了幾個實驗室,並利用自己的一切關係湊出來實驗需要的原料;如通過法國的留學生向居里夫人購買放射源;託人在美國購買電子管;物理系的各種實驗室開始建立起來,物理系的師生各項研究也不斷取得成果。

不可遺忘的卻很少被提及的大師——葉企孫

1932年物理系全體教職工

葉企孫辦教育有一個很大的特點,不搞花架子,不求美觀比較務實;1932年葉企孫曾在《清華暑期週刊》上介紹清華物理系時說“本系之最淺至最深之課程,均注重於解決問題及實驗工作,力矯現時高調及虛空之弊”。多次強調物理系的教學目的

(一)培植物理學之專門研究者;

(二)訓練中學大學之物理教師;

(三)供給其他各系學主所需之物理知識。

創立理學院的時候也申明目的在於“除造就致用人材外,尚謀樹立一研究科學之中心,以求國家學術之獨立”。葉企孫看到國家物理基礎教育太薄弱,還認為實驗對於學習物理的重要性,他編寫並自費出飯了《初等物理實驗》講義,設計了四十個供中學生做的物理實驗。他推薦物理系的一些畢業生到各地中學去教授物理,發展物理基礎教育。總之只要教育上對國家、對民族發展有利的事他都會支持和參與。

不可遺忘的卻很少被提及的大師——葉企孫

葉企孫與陳岱孫、吳宓於盧溝橋

接下來要說的就是在那個動盪年代葉企孫的活動軌跡;葉企孫從小接受的教育愛國因素都影響著他,他本來國學功底不錯,卻選擇了物理方向,因為當時的中國太弱了,任人欺負,各種因素共同作用,葉才會選擇物理方向希望學成報效祖國;1933年熱河失守後,葉企孫十分氣憤,與另外四名教授商議,聯名給南京政府發了一封措辭嚴厲的譴責的電報,譴責國軍不積極抵抗的做法,甚至還呼籲追究蔣委員長的責任;1935年日本扶植傀儡策劃“華北五省自治”,葉企孫與梅貽琦、陶孟和、胡適等人聯名發了一封公開電報:“華北五省民眾無意脫離中央之意”,試圖粉碎日軍分裂華北的圖謀;不僅如此,葉企孫還支持學生到前線勞軍,支援抗戰,還曾經在課堂上說學習物理不要只搞理論研究,還要學會在抗日中學會利用自己掌握的物理知識。“七七事變”後,北平淪陷;北大、清華、還有南開三所大學奉命南遷,先遷移到長沙組成長沙臨時大學後轉移到昆明;本來葉企孫是要南下的,但是葉企孫在天津患病不得不留在天津養病,得到了學生熊大縝的精心照料,病情漸漸好轉;也就是葉在天津期間清華決定在天津設置臨時辦事處,負責清華學生南下還有照看清華在天津的校產,辦事處就是葉企孫負責,熊大縝做助手。也就這個時候熊大縝決定前往前線共產黨的冀中根據地支援抗戰,葉企孫是不願意自己的得意門生直接去前線抗戰的,但是此時中國遍地狼煙、戰火紛飛,中華民族面臨生死存亡的時刻葉也沒有阻止熊大縝的理由。熊大縝經地下黨組織的安排順利到達冀中根據地,熊先在軍區擔任機械修理的工程師,後來轉任軍區印刷所所長;熊憑藉他的專業知識和聰明能幹的優點獲得冀中軍區司令員呂正操的重視被提拔為冀中軍區供給處處長,隨即熊大縝在軍區建立起兵工廠,動員了一大批熱血愛國青年來冀中根據地抗日,還進行了炸藥研究,研製出來的烈性炸藥對抗日發揮了積極作用;不僅如此熊大縝還通過在天津的葉企孫請求老師引進技術人才和購買藥品等物資,葉企孫直接答應了;這之後葉企孫來往於天津、北平之間,動員知識分子前往冀中抗日;葉企孫一度想親自前往冀中抗日,但想法最終沒有實現;這時的天津已經被日軍佔領,租界還算安全,葉企孫在日佔區通過各種關係買製作炸藥的原料、藥品……,這項工作不僅危險,而且需要大量的錢,購買物資款項三萬元是葉企孫通過東拼西湊湊出來的。葉企孫也在天津幫著晉中根據地製造炸藥和裝配電臺等工作。1938年身在天津的葉企孫在天津的活動已經引起日本的注意;再有就是沒有更多的資金來購買物資了;這時候恰好接到梅貽琦通知葉前往西南聯大任教,於是葉企孫經由香港到達昆明,在香港葉企孫拜會了蔡元培,希望由他勸說宋慶齡支持冀中根據地抗戰,籌集資金。到達後方的葉企孫依然是在積極宣傳冀中根據地的抗日,依然是想辦法為冀中根據地籌措物資;但是在葉企孫到達昆明後不久的1939年初國共關係緊張,各根據地成立鋤奸部清理內奸,在冀中根據地的鋤奸活動中根據一封密信懷疑熊大縝是國民黨特務,直接被軍區鋤奸部逮捕,好多來自平津的知識分子被逮捕,根據檔案記載對熊大縝的口供就有八十一頁記錄,關於熊大縝的檔案材料三十二卷,然後對熊大縝的頻繁的嚴刑逼供被迫說“葉企孫是國民黨C.C.特務。”熊大縝最終被石塊砸死,年齡永久的定格在了二十六歲。其他被逮捕的知識分子基本都被釋放了,熊大縝被屈打成招的口供也為葉企孫的晚年悲劇埋下了伏筆。

不可遺忘的卻很少被提及的大師——葉企孫

熊大縝

1941年-1943年葉企孫任南京國民政府最高學術機構中央研究院總幹事,葉企孫還有另一個打算,希望通過八路軍駐重慶辦事處申明熊大縝的事,但是很快葉企孫就收到熊大縝被處決的消息,葉企孫不滿官場上的各種做派辭職回西南聯大教書。1946年抗日戰爭結束,清華、北大、南開復校,西南聯大隨之解體,葉企孫負責清華儀器、圖書的遷移工作。然後再次擔任清華理學院院長,1948年當選南京政府中央研究院院士;隨後國民黨退居臺灣,葉企孫並沒有跟隨國民黨一塊離開大陸,而是選擇了留在清華。葉企孫是無黨派人士,沒有任何政治主張,只想專心搞學術,認真辦教育。1949年出任清華校務委員會主席;1950年又被教育部任命改組後的清華大學校委會主席,組織上希望他利用自己的影響配合工作,主觀上他也想為教育事業多做貢獻,而且也付出了很大努力,然而他所堅持的學術獨立、民主辦學、教授治校的工作方法及辦學方針,這與組織辦教育存在一定差距,在次年對清華大學院系調整方案上就出現了問題,葉企孫不同意上面的調整方案,認為有諸多不妥不利於清華大學的學科發展,提出了不同意見,甚至還自己搞了套方案,這立即遭到眾人的反對和批評;還有後來在明確把梅貽琦列為需要批判的“敵人”的情況下,葉企孫很瞭解老師的為人,一直在公開場合為梅貽琦的言論辯護;還有在薩本棟遭到眾人批評的時候葉企孫卻撰文為薩本棟叫屈,結果沒有人會覺得葉企孫說得有理,而是遭到更多的批評;一次次的批評要葉企孫妥協,總結了下大家對自己的批評,作了兩次公開檢討後才免於更嚴厲的批評教育。但是葉企孫在清華算是待不下去了,很快被調到北京大學任教,

不可遺忘的卻很少被提及的大師——葉企孫

葉企孫身在北大

雖然只是換個大學,但是從學校領導人的角色變成了普通的教授,但這對葉企孫未必不是好事,做教書的教授勝過違心的盲從。葉企孫在文革前的一段時間還算穩定,在北大也沒有大的變動,因為葉企孫不輕易發表自己的看法,不與人爭論,只是專心教書和讀書,培養更多的人才。還當選過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葉企孫公開場合不與人爭論,但是對一些問題還是有自己的看法的,搞科學、做學術、辦教育不能照搬唯物辯證法,有些唯心主義和形而上學的科學家是有大成就的,認為李森科學說是偽科學等。對於許多宣傳階級、階級鬥爭的書,他很不以為然,認為這些書完全是建立在階級分析等基本假設之上的,不能當做事實來作為判斷的依據,人們必須先接受這些基本假設才行,在整風反右運動時,他認為說了也沒用,還可能會帶來麻煩,從而沒有成為“右派”, 但是他是同情右派的,對關於“右派”的處理辦法也有不同的看法。

葉企孫真正的厄運是在文革開始後被人把熊大縝案再次翻出來被認定為葉企孫是“C.C大號特務”,冀中軍區原司令員呂正操將軍也被批判,接著對葉企孫就是被紅衛兵各種批鬥、審查,最後上面給葉企孫定的是“敵我矛盾,按照人民內部矛盾處理”的辦法,葉企孫被放回了北大;在遭受一系列摧殘後態度依然樂觀,從不向別人抱怨自己的不幸,別人問及此事也是一笑而過;但是愛徒趙九章的死給了葉企孫很大的打擊,最終葉企孫在一系列的變動中患上嚴重的前列腺肥大症,因為疾病一誤再誤,最終不治身亡。葉企孫死後只進行了一個小規模的追悼會,悼詞隻字未提葉企孫在我國科學事業和高科技人才培養方面的巨大貢獻,更未洗刷葉企孫先生生前所蒙受的屈辱,作為葉企孫摯友的吳有訓先生憤而退場,以示抗議。當時認定葉企孫是大特務原因是認為以前在抗日時候熊大縝的資金支持是經葉企孫的手最終由反動派提供。但是在後來錢偉長的文章中明確說了,葉企孫從天津南下經由香港到達昆明,其在天津逗留期間,葉企孫拜見了蔡元培,並希望通過他,在為冀中根據地募集資金一事上得到宋慶齡的幫助,這足以說明葉企孫的資金不是來自什麼反動派,後來經由廖夢醒再次確認葉企孫在港是否向宋慶齡寫過信?是否談及為冀中根據地募集資金一事?宋慶齡身邊的工作人員證實確有此事。錢偉長、何成鈞、錢臨照等教授後來聯名把廖夢醒的證明信還有一份說明書一起上交給了有關部門,再後來河北省委平反了熊大縝案;那葉企孫頭上的“特務”罪名也不存在了,葉企孫生前經常唸叨希望“回”清華,直到1992年,數百名海內外學者聯名呼籲為葉企孫立像並設立了葉企孫獎(錢是學者們自發籌措的)。

不可遺忘的卻很少被提及的大師——葉企孫

1948年春,葉企孫先生到國學大師陳寅恪先生家做客

不僅如此,葉企孫在中國科學史研究方面也很有心得,尤其是在於來華的李約瑟有過交往,李約瑟在他的著作《中國科學技術史》第四卷第一冊的扉頁上寫道:“此卷謹獻給最熱心的朋友葉企孫教授,感謝他在昆明和重慶那段艱難時期裡給我提供的寶貴幫助”。五十年代以後,李約瑟又多次來華,到自然科學史研究室訪問,葉企孫熱情接待,李氏發表演講,他親任翻譯。

不可遺忘的卻很少被提及的大師——葉企孫

50年代末與李約瑟先生在北大地學樓前合影。前排左起:葉企孫,湯佩松,李約瑟

葉企孫是一個偉大的老師,因為他培養出來了多位著名的科學家;華羅庚就是得到葉企孫全面的提攜,葉企孫力排眾議,把當時只有初中學歷的華羅庚留在清華任教,之後又把華羅庚送往英國劍橋大學深造;華羅庚曾經這樣評價自己的恩師:“我一生得他愛護無盡”。

還有錢學森,錢學森當年考清華,“航空工程”這門課程得了高分,但是錢的其他諸如數學成績不好,按理來說一定會落榜,但是負責留美學生招生的葉企孫看錢學森是個人才,稍加培養定能成大器,葉企孫破格錄用了他,要錢學森進入清華學習,並建議要他去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讀航空工程,留學前的準備:葉企孫教授為錢學森聘請了以王士倬為首的指導小組,其成員有錢莘覺(又名錢昌祚)、王助,來做留學前的學業準備。

錢偉長進入清華本來選的是文史類專業,但是當他看到國土不斷淪喪,決定棄文從武,學習物理能比學習文史更快報效祖國,但是清華校規是不允許這麼做的,但是在葉企孫的幫助下成功轉到了物理系,後來錢偉長直言:“我有很多老師,而葉企孫教授是對我影響最深的老師之一,葉企孫老師熱愛祖國,熱愛科學,關愛青年,以畢生精力為祖國培養人才。”

王淦昌成為知名的物理學家與葉企孫是分不開的,這個王淦昌算是葉企孫的大弟子,王淦昌剛考入清華選的是化學系,但是在葉企孫不斷地勸導下改選了物理系,1930年被葉企孫推薦到德國留學,在柏林大學師從邁特涅教授。王淦昌在德國拿到博士學位,婉言謝絕了德國導師的挽留,毅然決然的回國。

趙九章是清華物理系第五屆畢業生,留學德國依然得益於葉企孫的幫助;趙九章學成回國後成了我國大氣物理、 地球物理學的奠基人和開拓者。並領導籌建了中科院衛星設計院,為我國的衛星研製立下汗馬功勞。因此,80年代中國科學院向國家申報衛星研製的科技特等獎時,按成就大小的排名為趙九章、錢驥、錢學森、王大珩、陳芳允等,趙九章是當之無愧的"中國衛星第一功臣"。

李政道更是聲名赫赫;在李政道身上更能體現葉企孫因材施教的特點;等到推薦物理系赴美留學人員還差兩人時,吳大猷負責挑物理學方面的人選,但他本著寧缺毋濫的原則只敲定了朱亞光一人;葉企孫就找吳大猷商議是否可以要李政道去留學?這時的李政道雖然年少聰慧、極具發展潛力;但出國留學的資歷和標準都達不到,吳大猷也表示李政道剛讀完二年級,可能無法出國讀博。但是葉企孫看到李政道是不可多得可造之材,將來對國家大有用處。對吳大猷說:“我們不能為學歷所限,李政道有這樣的才華,可以去。”於是舉薦了李政道赴美留學,若干年後李政道和楊振寧一起出現在諾貝爾獎領獎臺上。

我國現代國防光學技術及光學工程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的王大衍,他是在1938年赴英讀的光學專業,曾經這樣評價葉企孫:“在設置留學生的專業和名額上,葉先生有深謀遠慮。在抗戰前中國的光學工業是零,而國防需要光學機械,為此他設置了應用光學這個名額。”

不可遺忘的卻很少被提及的大師——葉企孫

除了上述人才還有其他院系的許多學生得到過葉企孫的幫助。

為中國物理科學和中國教育培養了大批人才的一位大師,晚年卻沒有享有該有的榮光,反而含冤去世。雖然名譽已經恢復,但是他仍然需要大眾熟知,獲得跟他學生一樣的榮光。

不可遺忘的卻很少被提及的大師——葉企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