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标致吗?​和你说说已经消失合资品牌的故事。

1978年,中美建交。那时候,美国可能并没有想到,当时的中国,如今会发展成一个实力派,而如今的一切,更要归功于同样诞生在1978年的那个决定——改革开放。

知道北京三菱/广州标致吗?​和你说说已经消失合资品牌的故事。

这是一个彻底改变中国人生活和命运的决定,它让一切变成可能。如果没有改革开放,便不会有国外技术的渗透,对于汽车行业而言,便不会有之后的“合资品牌”这个概念。

从1983年,北京制造厂和美国汽车公司成立北京吉普开始算起,合资品牌在中国已经有三十四年的历史了。和改革开放相同,这一路上,有的创造了百万销量,有的却如同流星一般,是在历史中留下了自己的痕迹,便消失了。

能留下的便是当今我们熟悉的:南北大众、东风日产、上汽通用别克、一汽丰田、广汽丰田……一下子真的不能数得太全,而那些消失了的合资品牌,却各有各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讲讲那些消失了的合资品牌的故事。

广州标致

1985年3月15日,广州标致正式成立。1986年10月10日,广州标致首款车型——广州标致505旅行版车型正式面世。刚刚上市,广州标致505便获得了很好的销售业绩,900多辆车很快销售一空。

知道北京三菱/广州标致吗?​和你说说已经消失合资品牌的故事。

当时,由于一汽大众尚未成立,上海大众也未成气候,广州标致505系列车型一问世就成了众人哄抢的“香饽饽”。在国人心中,标致“雄狮”的知名度绝不亚于宝马、奔驰。到1991年,广州标致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了16%,市场前景一片大好。

知道北京三菱/广州标致吗?​和你说说已经消失合资品牌的故事。

但是,由于大环境的剧变,国内汽车行业出现了严重的产品积压现象,而广州标致对此缺乏警惕性。从1992开始,广州标致505系列车型的销量直线下滑,到1997年,广州标致彻底“破败”,在严重亏损情况下不得不离开了中国市场。广州标致成为第一个离开中国市场的合资品牌。

北京吉普

在经历了4年的艰苦谈判之后,1983年,北京汽车制造厂与美国汽车公司共同成立了一家合资公司: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简称BJC),主要生产Jeep品牌的越野车系列,包括Jeep切诺基车型和在BJ212基础上改造的BJ2020系列吉普车。那时候,BJ2020是被好多部队指定为专用车辆的,而切诺基系列则是好多明星都梦寐以求的一辆车。而北京吉普的销量也是十分火爆,在1995年,其利润达到了不可思议的3.5亿元,是的,那是1995年。

知道北京三菱/广州标致吗?​和你说说已经消失合资品牌的故事。

知道北京三菱/广州标致吗?​和你说说已经消失合资品牌的故事。

后来受到国家政策和北汽战略调整影响,2006年北京吉普合并到北京奔驰里面。再后来2008年戴姆勒跟克莱斯勒分道扬镳,北汽跟克莱斯勒的美好时光不得不正式终止。

北京三菱

这段还是要接着北京吉普说。1987年,克莱斯勒收购美国汽车公司,包括其在中国的北京Jeep。1998年,德国戴姆-奔驰汽车公司合并克莱斯勒公司,合并后的企业称为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成为北京吉普的控股方。2001年,戴姆勒-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将其在三菱汽车公司拥有的股权提高至37%以上,从而成为三菱汽车最大股东,同时也开始了将三菱产品引入Jeep的事宜。

知道北京三菱/广州标致吗?​和你说说已经消失合资品牌的故事。

2004年,作为克莱斯勒合作伙伴,三菱正式来到中国,与北京汽车公司合资成立了北汽三菱,引入三菱欧蓝德、三菱帕杰罗速跑等车型,但市场表现比较惨淡,欧蓝德上市仅8个月就卖了1.2万辆。后来,由于外资方不断的并购重组,瞎折腾,最终导致克莱斯勒退出中国,北京Jeep、北汽三菱也逐渐停产,随之离开中国。到目前为止,克莱斯勒再也没有回归,而三菱与东南汽车合资成立了东南三菱,与广汽合资成立了广汽三菱, 北京三菱也从此消失了。

南京菲亚特

1999年4月,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与意大利菲亚特汽车股份公司共同组建的大型合资企业,双方各持股50%,总资产30亿元。

知道北京三菱/广州标致吗?​和你说说已经消失合资品牌的故事。

当时,由于菲亚特在没有充分了解中国消费者预期和需求的情况下,想用落后的平台、落后的技术、落后的车型打开来中国市场,整个南京菲亚特只推出了派力奥、西耶那和周末风三种车型,最终导致了南京菲亚特的失败。2007年12月,菲亚特撤资,南京菲亚特合资公司宣告解体。

知道北京三菱/广州标致吗?​和你说说已经消失合资品牌的故事。

海南马自达

1991年8月,一汽海南汽车有限公司与日本马自达在海口市成立了海南马自达,引进开发海马323轿车、海马旅行车、面包车和MPV系列车型。后来马自达选择了长安和一汽组建合资公司,海马汽车终止了与日本马自达的合作。

知道北京三菱/广州标致吗?​和你说说已经消失合资品牌的故事。

2004年2月29日,一汽集团、海汽集团与海南省政府达成框架协议,共同组建一汽海马汽车有限公司,海马汽车完全变成了一个自主的国产品牌。2006年底开始,海马汽车生产的福美来由马自达商标变成自主的海马商标。但是,马自达对海马汽车的影响现在依然存在。

天津大发

作为天津人,对于大发的感情简直太深了。那时候,夏利出租车都算是高档的,平时打不起,大发却深受欢迎,因为它便宜,实用、接地气。小时候,在街头望去,映入眼帘的都是黄色的天津大发“面的”。

知道北京三菱/广州标致吗?​和你说说已经消失合资品牌的故事。

1983年,国家各部委召开“香山会议”,确定了在天津投资建立微型汽车制造基地的计划,同年引进了日本大发微型汽车的技术。1984年9月25日,中国第一辆由中日合资制造的微型汽车——天津大发在天津市汽车制造厂顺利开出生产线。

大发汽车在日本是经典厢式货车,既能送货又能坐人,且油耗低、价钱低、经济实惠,一经引入中国,立刻为当时的民众出行提供了极大便利,天津大发也成为了轿车的最佳替代品。尤其是其商用乘用“全能”的属性,迅速成为出租车的首选。

知道北京三菱/广州标致吗?​和你说说已经消失合资品牌的故事。

从天津大发投产至1999年,天津汽车制造厂共生产了30万辆大发车,其中有90%是作为出租车使用的。后来,随着其其它经济实惠车型的出现,“冬冷夏热”(空调系统缺陷)的天津大发逐步丧失了竞争力。2002年,天津汽车制造厂被一汽兼并,一汽集团出于整体战略层面的考虑,中止了天津大发的制造。至此,天津大发彻底离开了我们的生活。

三江雷诺

1993年11月,雷诺汽车与中国三江航天集团共同出资9800万美元,成立三江雷诺汽车有限公司,其中三江集团持股55%,雷诺持股45%。在当时普遍股比50:50的情况下,三江航天集团占据了一定的话语权。

1995年,三江雷诺开始以全散件组装(CKD)的方式投产“塔菲克”客车。到1998年底,三江雷诺具备了年产15万辆的能力。

知道北京三菱/广州标致吗?​和你说说已经消失合资品牌的故事。

虽然产能大幅提升,但是三江雷诺的销量却一直不理想——在1994年到2001年的8年时间内,“塔菲克”客车总共只销售了4000多辆,平均年销量仅500辆,这一状况加剧了三江雷诺的亏损。2004年,扭亏无望的三江雷诺宣布停产。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雷诺都没有再选择与中国车企合资。

这些消失的合资品牌,其中大部分的国外车企,都已经在中国找到了新的合作伙伴,并且有的发展还不错。中国合资汽车品牌的30多年,或许可以说是改革开放40年的一个缩影,因为它反复证明了一个真理:不合适的,终究会被时代淘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