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萬爸媽最困惑的十三個育兒問題,有您關心嗎?

由於信息網絡的發達,父母獲取育兒信息渠道來源越來越多,但是各種矛盾的觀點也同時困惑著父母。

比如,孩子要不要多抱?

有些專家說,孩子不要抱,以免他們會產生依賴,不獨立;

另一些專家說,要擁抱,要建立起孩子的安全感。

此外,孩子要不要早教?早教機構是不是越貴越好?錯過了孩子的敏感期,孩子的某一方面的技能培養,是不是無法挽回了呢?等等。各種專家的說法不同的說法,令父母們陷入了恐慌,萬一沒有跟上時代的步伐,是不是耽誤了孩子呢?

對此,畢業於康涅狄格大學並獲得發展心理學博士的陳忻女士,經過十多年來對美國幼兒園和小學的教育觀察,以及在上百萬家長在教育諮詢的實踐中,針對家長們普遍最關心的13個孩子的養育問題,整理成為我們今天介紹的這本書,叫做《養育的選擇》。

百萬爸媽最困惑的十三個育兒問題,有您關心嗎?

在書中,她以詳實的案例和兒童心理學理論,為家長們做了詳細解答。

今天,我就為您簡單提煉一下,這13個問題是什麼?有沒有你也遇到過的困惑?

Q1、如何建立孩子的安全感?

孩子生下來,第一個親密接觸的人,就是媽媽。

如果寶寶能夠信任媽媽、建立起對媽媽的安全依戀,寶寶才會有安全感。

建立寶寶安全感,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擁抱孩子,與孩子親密接觸,擁有肌膚之親。

如果寶寶很粘媽媽,就讓他粘著好了。

當他安全感建立起來後,在心理上知道媽媽一直在支持他,保護他,他就可以不粘媽媽 ,自己去探索世界了。

百萬爸媽最困惑的十三個育兒問題,有您關心嗎?

Q2、早教有必要嗎?什麼是好的早教?

孩子大腦的發育特點,決定了早教的必要性。

在人生的頭三年,嬰幼兒的大腦發育突飛猛進。剛出生的嬰兒,他們就象一個小小的接收器,主要是通過看、聽、聞、嘗和觸摸,來認識世界 。所以,全方面、各種感官的均衡發展,才是對嬰幼兒最好的早教 。

很多父母早教的誤區,就是給孩子選擇一家比較好的早教機構。

而作者認為,生活即教育。早教的主要力量是家庭,孩子的早教就蘊藏在父母與孩子的溝通與交流中,在孩子看世界的眼晴裡,孩子用嘴巴咬東西,用手去摸各種材料的玩具,爬、滾、翻,都是孩子探索世界的方式 ,在安全的前提下,讓寶寶在父母和家長的陪伴下,盡情的探索世界 ,才是最好的早教。

Q3 錯過了孩子的敏感期,就無法挽回了嗎?

孩子的敏感期和關鍵期不同,並沒有嚴格的邊界定義。即使錯過了,可能達不到最佳的發展,只也並非無法彌補。

在兒童發展心理學中,敏感期的窗口很長,不是隻有幾個月或幾年的時間。

兒童各種能力發展的窗口期,比我們想象的要長得多,語言發展,動作發展,情緒控制 ,社交能力,器樂是有一定的窗口期,比如器樂的學習最佳時機是在12歲以前。並不象我們認為的,5歲、6歲不學習器樂,就錯過了學習的時機。

最重要的是培養孩子學習的興趣和內在動力。

百萬爸媽最困惑的十三個育兒問題,有您關心嗎?

Q4、孩子應該看電視麼?

兩歲以下的寶寶不適合看電視,過多、過早看電視,孩子容易產生注意力障礙。

兩歲以後的孩子,父母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和特點,適當使用多媒體,讓孩子從多樣化的渠道學習。

但也要注意方式和方法,比如父母要控制看電視時間、為孩子選擇合適的節目、和孩子一起看節目,互動與交流。另外,也要為孩子提供戶外運動、社交、遊戲等其它活動,讓孩子的學習能夠均衡發展。

Q6 孩子脾氣大,怎麼辦?

孩子可以有負面情緒,孩子的情緒沒有辦法象大人一樣控制自如,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的負責情緒的大腦還沒有發育成熟。如果孩子有情緒問題,家長可以這樣來引導:

第一步:幫助孩子認識情緒(比如,生氣 ,難過,嫉妒,開心等)

第二步:認同孩子的情緒;(孩子可以開心,當然也可以生氣,難過),

第三步:讓孩子學習恰當地表達情緒; (比如,媽媽,我很生氣,因為XX弄壞了我的鉛筆盒)

第四步:通過傾聽和思考,引導處理情緒和解決問題(比如,鉛筆盒壞了怎麼辦呢?哦,我們可以修理,或是還可以再買一個)

Q7、如何培養孩子的自控力?

很多研究發現,1歲半到3歲期間,寶寶慢慢具備了自控力。在很多情況下,他們可以做到短暫的等待。比如 ,開水有點燙,這個時候,可以跟寶寶說,開水要涼了再喝。小朋友生日的時候,跟寶寶說,蛋糕要等大家一起唱完生日歌才吃。

家長在生活細節中培養孩子的自控力,但也要合情合理地滿足孩子的要求,讓孩子在一定的範圍內做主,適當控制自己的慾望。

百萬爸媽最困惑的十三個育兒問題,有您關心嗎?

Q8 如何正確的稱讚孩子?

賞識教育,對於孩子對未來的自我評價意義很重要。我們評價孩子,要具體而誠懇,要激發孩子內在的動機。

比如,孩子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後,稱讚孩子,“你很努力” ,而不是“你很聰明”。這樣,孩子知道努力就會有所進步,這個結果是成長性的思維。

孩子會慢慢的明白 ,通過努力,我們是可以越來越進步的。

Q9、孩子遇到挫折時,怎麼辦?

最好的方法是,陪孩子一起面對他們遭遇的挫折。

在孩子遇到挫折時,給予孩子情感上支持,認同、疏導孩子的情緒,讓孩子認識到失敗和錯誤也是人生的一部分。

最重要的是,要培養孩子解決問題思維方式,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這個過程中,父母的愛成為孩子堅強意志的後盾,這才是挫折教育的核心。

百萬爸媽最困惑的十三個育兒問題,有您關心嗎?

Q10、孩子要爭第一嗎?

人生不是比賽,無須時刻比較。

其實,美國的幼兒教育並不是鼓勵個人主義和競爭 ,而是要學會合作和分享。很少比較孩子;我們可以傳遞一種觀念給孩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要保持自己的長處,並通過自己的努力彌補自己的短處,這樣,才能夠激發孩子內在的動機,令他持續主動地進步。

Q11、孩子時刻都要快樂嗎?

孩子的成長,意味著變化 ,並沒有絕對的快樂。做為一個正常的人,應該體驗各種情感,不快樂的時刻,也許正好是教育孩子的良好契機。孩子對於情緒的認知和恢復,是孩子情商培養的一個重要基礎。

Q12、孩子“聽話”與獨立性矛盾麼?

關於孩子聽話,不是要求孩子無條件順從,而是讓孩子學會傾聽的能力。

傾聽的能力對學習(聽得到、聽得懂)和社交(理解他人意圖和情緒)都很重要。

如何培養有傾聽能力的孩子,父母要言傳身教、尊重孩子。

而父母的尊重孩子的想法和選擇,則是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基礎 。

從這一角度來說,孩子學會傾聽,學會處理輸入腦海中的信息,才有了獨立思考的能力。這兩個是相輔相成的。

Q13、學習會破壞想象力和創造力嗎?

關於想象力和創造力,我們可以這麼理解:孩子們通過把看到、聽到以及感覺到的信息輸入大腦,經過大腦的加工和消化之後,重要理解和整合,變成了自己獲得的、理解的信息,最後,以自己獨特的方式表達出來。

所以,想象力和創造力,需要不斷的輸入信息,而符合孩子生長髮育特點的學習,正是這種輸入能力,這是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基礎。

好了,今天為您解讀的《養育的選擇》,精華問題和答案如上。

希望您在育兒的過程中,不再陷入困惑,在熟知孩子身心發育規律的基礎上,育兒迴歸到理性和從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