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如果你們真的為我好,就停下那些折磨我的言行吧!”

長大後的我,自卑、敏感、多疑,一帆風順的成年生活裡,讓這些極端的性格隱藏的很深。

直到我受到拒絕、遭到冷落,聽到別人口中的閒話......

從事教育行業以來,除了會經常看那些教育家的講座和文章外,我還會去研究那些個體心理學、兒童成長心理學、行為心理學......

在這些案例與理論中,我找到了自己的影子。

“爸媽,如果你們真的為我好,就停下那些折磨我的言行吧!”


突然有那麼個晚上,我醒悟了過來。

那些驅散不開的藏在心裡的陰霾,80%都是因為我生在那樣的一個家庭裡。

因為不可抗爭的命運,和弱者無能為力的掙扎。

我想做出一點兒貢獻,讓孩子們可以有一個美好的人生,讓家長們能意識到自己某些舉動對孩子的傷害。

希望家長們能耐心的看完這篇文章,一個孩子從受到家庭影響開始,性格到底會走向怎樣的極端。

“爸媽,如果你們真的為我好,就停下那些折磨我的言行吧!”


我保證,你也能在這裡找到自己的影子。

1.永遠不要在孩子面前使用任何暴力


《自卑與超越》裡有個概念,當一個人回憶起童年最清晰的一次記憶時,這件事往往是決定一個人性格成因的關鍵因素。

我記的最清楚,也經常在夢裡夢到的童年場景是這樣的:母親躺在昏暗的房間裡,捂著被子痛哭,父親一邊指著床上的母親罵罵咧咧,一邊也不忘對著跪在地上才上小學的我指手畫腳。


“爸媽,如果你們真的為我好,就停下那些折磨我的言行吧!”


父親因為工作忙,回家的次數很少,但每次回家都會和我媽大吵一架,辱人的言辭和肢體的暴力,是留在我心裡最深的傷疤。

每當我躲在房間的角落看到這一幕的時候,我都在想,等我長大了,一定要好好教訓他!

可能是上帝給了我回應,父親在一次出差時意外去世了。他葬禮的時候,年僅7歲的我,一滴眼淚都沒掉。

我覺得這樣的人,離開了簡直是一件萬幸的事情。可是,我卻想錯了。

我以為生活會步入正軌,我們一家人也可以其樂融融。但母親卻變成了另外一個“父親”。

每當我犯了錯誤的時候,總是免不了被掃帚的一頓亂打。
每當我拿著80分的試卷時,總會聽到一堆讓人難堪的話語。

我記得每一次被“教訓”完後,我都會拿著皺巴巴的試卷,站在樓頂的陽臺上,腦海裡迴盪著母親的話:“你怎麼這麼沒用?”

但我低頭看著十幾層的高樓的時候,難免膽怯。

擦完眼淚,把這些想法全部打回去,繼續苟延殘喘。

我知道,只是壓力讓她喘不過氣來。

現在的我,可以自力更生自給自足,但這些事情對我的影響卻一直消散不去。

白天微笑示人,晚上自怨自艾。

我自卑,抑鬱,厭世,每一個想嘗試的決定都會輕易的放棄,因為小時候的我一直告訴我:你不行。

肢體暴力讓我膽怯,語言暴力讓我無法直視自己。

我只希望,身為父母的你,一定不要對孩子使用任何暴力。

也永遠別把孩子,當成自己的出氣筒。

“爸媽,如果你們真的為我好,就停下那些折磨我的言行吧!”


2.恰如其分的愛強於溺愛與冷落


學會保持距離,在需要的時候伸出援手。

不然,一切都沒有意義。

我在上初中時,發生過這樣一件事,至今還覺得這件事像夢一樣,改變了我的人生軌跡。

和初中的一些狐朋狗友騎車兜風,發生了一場車禍。

可能因為年齡太小,車禍的細節我已經無法描述,但我知道,和我在同一輛車上的朋友去世了,那時候周圍的人議論紛紛:

“xx就是個膽小鬼,人家出車禍的時候跑了!”“xx當時還起身了,都不把人家送醫院!”“xx來了一定要好好教訓他!”......


總之,身邊的人都在否定我,懷疑我,質疑我。但其實讓我記憶最深刻的,還是發生這件事後,母親對我說的一句話:

“叫你一天不要跟這些狐朋狗友在一塊兒玩,你不聽!這下出事兒了,你滿意了?”

“爸媽,如果你們真的為我好,就停下那些折磨我的言行吧!”


她嘴裡滿是牢騷的帶我去交警大隊做了筆錄,我的心裡卻不是滋味。

我雖然知道這件事錯不在我,但我卻一直告訴自己是我錯了。

我一直在想,如果那時候母親告訴我說:別怕,有我們在呢!

那我的心裡,應該會更有勇氣也更坦然的面對這件事情吧!


但之後的事實讓我明白:童年時期在忽略中長大其實也罷了,但因過分冷落而突如其來的溺愛,對我來說,又是另一種傷害。

經歷了那麼多的事情,大家都勉強從痛苦中掙扎出來,更慶幸的是母親也找到了合適的伴侶。

因此,他們對我也更加溺愛。什麼要求都滿足我,也任由我釋放天性。

這是父母的愛沒錯,但沉浸在這種愛裡的我卻成為了巨嬰。

“爸媽,如果你們真的為我好,就停下那些折磨我的言行吧!”


那時候我覺得世界都在為我過去的悲慘而惋惜,所有的一切都該圍著我轉。

但其實誰都明白這世界到底是圍著誰轉,不是你我中的任何一個人。

“爸媽,如果你們真的為我好,就停下那些折磨我的言行吧!”


孩子之所以是孩子,是因為他們本就沒有生活的經驗和認知,瞭解的一切大部分都來自於父母。

生活是什麼樣的,感情是什麼樣的,什麼是對,什麼是錯。

任何形式的愛都沒有錯,但在需要放手的時候放手,需要拉一把的時候拉一把,才是真正對孩子有幫助的。

“爸媽,如果你們真的為我好,就停下那些折磨我的言行吧!”


教育就是這麼一件矛盾的事情,孩子需要獨立,也需要幫助。

被冷落的孩子留下自卑的陰影,而溺愛下的孩子成為巨嬰,只有恰如其分的愛才能讓孩子健康成長。


“爸媽,如果你們真的為我好,就停下那些折磨我的言行吧!”


3.多聽聽孩子怎麼說吧!


如今,我和哥哥都健康長大,事業小成,我的父母也一直認為他們的教育方式很正確。

但其實我心裡最清楚:我和哥哥一樣,自卑、抑鬱、厭世。夜深人靜時,那些童年的事情回憶起來,胸口都會隱隱作痛。

這些成為過去的事兒可能在別人眼裡已經翻篇了,但對我們來說,卻是內心深處不敢提及的傷疤。

就像榮格說過的一句話一樣:一個人終其一生的努力,就是在整合童年時代就已形成的性格。

“爸媽,如果你們真的為我好,就停下那些折磨我的言行吧!”


今天想寫這篇文章,不僅是想讓家長們意識到這些問題,也是為了告訴自己,過去的自己已經死了。

雖然還會有種種矛盾與問題,但這麼想總歸是好的。

我們看遍了那些育兒的好文,也正經歷著身為孩子的“家庭老師”,儼然覺得自己就是一個教育專家。

但其實不是所有的方法都適用於每個孩子,每個孩子不同的性格都有不同的教育方式。

教育孩子的最終目的不就是為了孩子更好的成長嗎?

他們真的需要有一個傾聽、輸出的窗口,聽聽孩子怎麼想、怎麼看,才是家長們更應該做的吧!

希望為人父母的你,別讓你的孩子活成另一個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