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規下,我們到底還能否買銀行理財產品?

新規下,我們到底還能否買銀行理財產品?

圖片來自網絡

資管新規在4月27日正式實施了,銀行理財從此不再保本了,理財產品市場也將迎來大的變化。3個月以下的封閉式產品將消失,理財產品期限拉長,新發的理財產品的邏輯將會出現淨值化計價(照市場價浮動)、不剛兌(不承諾保本)、不做資金池、期限匹配四大特點。

理財產品的本質應是“受人之託、代人理財”。金融機構是不能承諾保本保收益的,而銀行作出了保本保收益理財產品的承諾,實際上是剛性兌付,抬高了無風險收益率水平,偏離了資產管理類產品的本質。

資管新規出來了,這意味著變相發行保本保收益的理財產品也沒有了空間,未來這類產品將逐漸從市場上消失。不過在過渡期內(2020年底之前),這類產品還是可以繼續發行。

近期各銀行開始推出2-3年期的長期理財產品,就是拉長產品投資期限。比如招行一款期限為1092天的封閉式產品(近3年),預期最高年化收益5.2%,超出部分全部作為銀行投資管理費,託管費和銷售費率總計0.32%,本金及收益到期一次性支付。另外發現,銀行推出了很多滬深指數看漲看跌的理財產品,一方面也是在導向指數基金投資意識。

理財產品不再保本了,意味著我們要改變將銀行理財產品視同銀行存款的理財習慣。喜歡這類風險低、收益穩定的產品的人,需要開始改變理財習慣,越來越要求我們培養和學習理財觀念,盈虧自負,學會注重長期的投資機會,合理將資產進行規劃,而不是短期的盲目投機。

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相對較低,而基金投資會更受歡迎。與其買銀行的指數看漲看跌的理財產品,不如自己好好研究去投資指數基金,收益率遠遠大於理財產品。

因為基金定投沒有時間限制,資金門檻也比較低,不論你是想要進行資產保本升值、養老規劃還是教育儲蓄,低風險,長期收益可觀穩定。

比如滬深300、中證500指數基金,滬深300指數代表的是大盤的風向標,中證500是小盤指數。你只要每月不斷的定投買進,下跌時就多買進一些,追加定投份額,平均3、4年就會有一波大的反彈行情。一般平均持有3年獲利在50%左右,你也可以設定獲利目標,比如在獲利50%、60%左右進行分批賣出。

其實只要通過這樣簡單反覆的投資,你的財富就會越滾越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