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回「聞一而知十」,原來是真的

顏回“聞一而知十”,原來是真的

1、舉一反三

孔子教育學生,特別重視“舉一反三”的能力,如果學生做不到這一點,他就不往下教了。

子貢曾說自己“聞一而知二”,但顏回就能做到“聞一而知十”。孔子也感嘆,不如呀,咱倆都不如顏回呀。

可見顏回“舉一反三”的水平是最高的,孔子都比不上。

但顏回舉一反三的能力,到底有多高呢?整本《論語》看下來,也沒講顏回幾件事,要麼他誇孔子,要麼孔子誇他,就沒什麼實際例子供人借鑑。

還好,終於在《孔子家語》發現一個。

顏回“聞一而知十”,原來是真的

2、著名賽車手

東野畢,春秋時期著名的賽車手、駕車專家,天下聞名。估計就跟今天的電影明星一樣,街頭巷尾到處都有他的談論。

魯定公也不例外,這天就問顏回:“聽說東野畢非常擅長駕車,你知道嗎?”

顏回說:“他駕車固然厲害,就只怕他的馬會丟呀。”

魯定公當時就不高興了,駕車能把馬都駕丟了的,別說是著名賽車手,就是對普通車伕來說,那也是奇恥大辱呀,你顏回這麼說,不埋汰人嗎?

私下裡還跟旁邊人說:“都說顏回是君子,君子也有亂說人壞話的嗎?”

結果,三天後,養馬的就來報告:“東野畢的馬丟了。”

顏回“聞一而知十”,原來是真的

3、以政知之

魯定公聽聞東野畢的馬丟了,眼珠子都快瞪出來了,驚得“越席而起”。但他不著急找馬,反而著急找人,趕緊把顏回給我找回來!

顏回來了後,趕緊問:“前天曾經向您請教東野畢駕車的事,您說他的馬會丟。敢問,您是怎麼知道的?”

顏回只回了四個字:“以政知之”。

然後詳細解釋政治那些事兒:舜帝巧於使民,造父巧於使馬。都重在一個“巧”字,他們從不竭澤而漁,總是保留一點餘地。所以舜帝不失其民,造父也不失其馬。而東野畢就不行了,他馬車駕得雖好,但一上車就勒緊韁繩再不放鬆,長途跋涉也不停歇。以此觀之,馬必有失。

魯公聽了,連豎大拇指:君子就是君子呀。

顏回“聞一而知十”,原來是真的

4、為什麼呢

可這是為什麼呢?難道嚴格管理不是件好事嗎?魯公這次學乖了,趕緊請教顏回,請求再往細裡講講。

顏回無奈,就多講了幾句:臣聞之,鳥急了啄人,獸急了抓人。所以人走投無路就會行詐,馬精疲力盡就會走失。自古及今,從來沒有把下面人逼急了,上面還能沒有危險的。(九月風滿樓:這不禁讓我想起了父母和老師這兩個職業,把孩子逼急了也挺危險。)

魯公大喜,扭頭把這事告訴給了孔子。

孔子聽了後:“顏回嘛,這事常有,我都懶得表揚他了。”

我勒了個去,大哉,我顏回!

顏回“聞一而知十”,原來是真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