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網際網路金融的初心看行業前景:陣痛期的P2P更要堅定信心

最近,網貸P2P行業集中出現一系列問題,引發行業內外聚焦。僅從近期的現象去判斷,或者僅停留在部分平臺跑路、違法違規的問題上,那可能是看到問題的表面,而無視此輪問題的本質性區別。實際上,在經過上一輪的監管之後,不少平臺的風險已經得到釋放,但是依然有不少平臺存在這樣或者那樣的不合規的問題,監管本意仍然是呵護網貸行業主流平臺做大做強,支持市場良幣驅逐劣幣。因此從性質和整體影響來說,是部分平臺的風險暴露。

而從整體行業運行來看,過去幾年,行業主要平臺仍在積極合規、配合整改。6月份的風險事件潮中,大量平臺發聲行業“挺住”!自表態度。包括網貸之家聯合23家平臺發合規自律倡議書,信和大金融負責人也表示,將始終以信息中介的身份,認真的服務借款人和投資人,積極落實合規整改要求,踐行普惠金融理念,以成為行業發展的中堅力量代表。

互聯網金融發展是我國金融發展的現實

首先,從我國金融發展的現實可以看到,互聯網金融經過十年的發展,已經成為我國金融發展中不可忽視的一股力量。尤其是經過一系列的整頓之後,告別野蠻生長,逐步迴歸均衡良性發展之路,互聯網金融發展對我國經濟金融的促進作用也得到了國家的認可,不僅連續五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中,還首次進入十三五現代金融體系規劃,這也意味著互聯網金融在整個金融體系的定位和作用更加清晰,成為新常態下金融生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昭示著互聯網金融作為一種新的社會經濟生態的正式確立。

其次,互聯網金融是市場發展的需要。在現代貨幣經濟中,任何經濟增長模式的轉變,都離不開資金的融途和支持經濟增長的金融體制,金融工具的相應創新。作為金融創新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互聯網金融在近幾年的發展超出了很多人的預期和想象。互聯網金融的異軍突起,是中國金融需求長期受到壓抑的結果。一方面,為數眾多的中低收入者受限於投資渠道的匱乏;另一方面,創造了社會絕大部分就業崗位的中小企業普遍存在融資難的問題。

P2P網貸平臺作為互聯網金融的典型模式,將大數據、人工智能、雲計算、移動互聯等金融科技包裹的金融服務落實到中小企業融資服務中,為中小企業及個人短期融資提供了便捷渠道。作為信息服務中介,它不僅有利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也將有利於資本流通效率的提高和資本市場的活躍,更有效的降低中小企業的融資成本,助力經濟發展。

從零壹財經公佈的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6月底,P2P網貸行業歷史累計成交量達到了7.12萬億元,網貸貸款餘額已連續9個月下降至於9610億元。

客觀而言,此次行業出現問題,除了受到經濟大環境急劇變化影響之外,平臺自身的經營問題是主要的。前幾年,互金行業粗放發展,不少平臺存在龐氏融資等引發監管大洗牌。而當前的問題在於合規監管下的部分問題平臺風險暴露,屬於平臺自身發展的問題。而歷經“大浪淘沙”之後,行業重新洗牌,必將創造出更加健康的環境。而從化解金融風險角度而言,深化金融改革推動金融市場的有序發展,完善多層次金融資本市場的建設,是我國金融發展的大勢所趨。

重視發展合規前行 堅定發展信心

毫無疑問,對於互聯網金融企業來說,2018年可謂是一場超級大考,在這場大考的前前後後,我們見證了各家平臺從興起到沒落,可謂是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面對著互聯網金融如此紛繁複雜的發展大局,如何保持定力,堅守初心,砥礪前行,拷問著每一位從業者。

正因為金融行業的特殊性,互聯網金融在發展過程中,亦受到了諸多難題,如何保障行業在有序監管的條件下發展,成為最近兩年的難題。從2016年的“監管元年”、到2017年的“合規元年”,再到2018年“備案元年”,監管層相續出臺的一系列整治政策,讓原本渾濁的市場逐漸明朗,雖然陣痛不斷,但告別野蠻生長後的互聯網金融行業讓合規平臺、良性發展平臺得到了更多的機會。

信和大金融表示,信和大金融自成立起就以最高標準擁抱監管,已經安全運營四年多,合規經營已成為信和大金融發展基石。目前在項目限額、銀行存管、信息披露等多方面都取得了良好成效。

短期來看,網貸合規成本確有提高,長遠來看,備案成為了一些平臺的“試金石”,在互聯網金融整改的大環境下,那些合規性存疑、風控能力差的平臺必然將加速退出,而對於合規優質的平臺,也將獲得更多的發展空間。在淨化後的市場下,將迎來新發展新機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